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動作,但我們總是做錯!

說到作揖大家可能會突然迷瞪一下,但是說到拱手禮大家都會很熟悉。但是我們都會做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聊一下拱手禮。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動作,但我們總是做錯!


拱手禮又叫作揖、抱拳禮, 是中國人傳統的見面禮, 其歷史非常悠久,同樣也代表了我們中國的博大文化。《論語· 微子》曾載“ 子路拱而立。”這就是拱手禮最開始的記載,意思是說的子路站在那給老師孔子行拱手禮。這也是拱手禮最早的記載,中國流傳下來的各種禮儀禮節基本上都是從《周禮》中流傳出來。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動作,但我們總是做錯!


不過歷史上對拱手禮中男子和女子行拱手禮手型是否相同,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那個手在上都無所謂,現在我們也沒有了拱手禮的習慣了,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為現在咱們中國還在提倡中國古代文化的學習,再一來現在逢年過節,平時動作中都會包含拱手禮。所以說,拱手禮這是種文化,我們不能丟。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動作,但我們總是做錯!


關於這個爭議,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手部》曰:“謂沓其手,右手在內,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 兇拜反是。大概意思是行拱手禮時,一般右手在內,左手在外;中國古人以左為敬,所以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重。 若遇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 女子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內,右手在外,若遇喪事行禮,就反過來。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動作,但我們總是做錯!


當然對手型也有很大的要求,在《辭源》中有這麼一段話記載:“捧手,猶拱手,表示敬佩。 ”意思也就是說捧手的動作應為兩手相拱。 基本動作是雙手在胸前疊合,手型如拱,立而不俯。抱拳。當然身形也有要求,我們的身子在行拱手禮的時候要往前傾並帶有一些弧度。不過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對於身形,和姿勢也沒太多要求了。一般拱手禮是在上的那個手包住在下的那隻手。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動作,但我們總是做錯!


作揖主要還分為一種,那就是抱拳禮。抱拳禮也叫抱拳揖禮,興起於古代軍禮,在行軍禮時,右手拿著武器,因而,左手抱蓋於握著武器的右手背上。不過對於抱拳禮規矩就沒有那麼多了,畢竟,這種禮節動作是從軍隊流傳下來的。動作就是,在上的手蓋住在下的手。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動作,但我們總是做錯!


但是對於這兩種作揖禮的用的時間也是有考究的。現在我們一般都認為,祝賀祝福的時候記得用拱手禮,如果想表達“久仰”“幸會”這種意思的時候記得用抱拳禮。這也是區分兩種行禮方式的唯一區別。

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動作,但我們總是做錯!


馬上就要過年了,小夥伴們還會行錯禮麼?歡迎大家關注留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