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學會了傾聽的這三個層次,孩子跟你有說不完的話,試試看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回家後什麼都不願意講。父母想了解一下學校的情況,比登天還難。這種現象在青春期階段的孩子身上最容易發生。但是也有的孩子,在青春期階段跟父母關係很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別呢?

孩子在小的時候,都跟父母有說不完的話。尤其在幼兒園,小學低齡階段的時候,孩子回家就像個小喇叭,什麼事情都跟媽媽講。但是由於很多媽媽不懂得孩子的心理,當孩子說一件事情的時候,媽媽會忍不住評論、建議、甚至批評。時間長了,孩子就不願意跟家長講話了。到了青春期,孩子需要更多的獨立空間,會讓家長覺得孩子一下子不理自己了。

父母學會了傾聽的這三個層次,孩子跟你有說不完的話,試試看

其實不是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講話,而是父母不會聽孩子講話。

大部分人不習慣傾聽,我們經常在對方還沒有說完話的時候就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思維定式下結論了。比如孩子因為玩具摔壞了大哭起來,我們的反應可能是“自己不小心還哭啥”“哭是懦弱的表現”或者“他又在用哭的方式讓我再給他買一個” 當我們又了這些想法以後,我們再也沒有心思去了解孩子哭的原因,再也聽不進孩子怎麼說。

父母學會了傾聽的這三個層次,孩子跟你有說不完的話,試試看

溝通的效果70%-80%取決於傾聽,但是會傾聽的人太少了。

下面就是傾聽的三個層次

1、傾聽第一層次:事件——發生了什麼?

傾聽就是要放下一切預設和成見,充滿好奇心地去了解發生的一切。

比如孩子從幼兒園回來非常生氣,這時你可以抱抱他或者和他在一個高度,眼睛看著他,問他發生了什麼,能跟我說說嗎?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能把事情說出來的時候,他的情緒就已經降溫了不少。

父母學會了傾聽的這三個層次,孩子跟你有說不完的話,試試看

2、傾聽第二層次:情緒——他的情緒是什麼?

我們經常會聽孩子放學回來說,某某老師太壞了,作業留了這麼多,真不想寫。有時我們會被孩子們的話嚇到,會急著回應他的話“老師是為了你們好,上學當然是要寫作業了等等。”

這樣做的壞處,下次孩子再也不在你面前說實話了。正確的做法是,先不用急著回應。感受一下孩子的情緒,可能是無奈,疲憊。也可能有擔心,因為今天作業確實多,他擔心做到好晚沒有時間玩了。

這時如果你能給出這樣的回應“我聽到你說不想寫作業,是不是有些擔心,害怕作業寫到好晚?” 孩子聽了就會感受到被你理解,即使你的回應不是他所想的,他也會把他的想法說出來。通常情況下,在這一步問題已經解決了,孩子會說,可是我還是得去寫啊。自己提著書包進屋寫作業去了。有時,孩子需要的只是情緒上的理解。

父母學會了傾聽的這三個層次,孩子跟你有說不完的話,試試看

3、傾聽第三層次:需要——他的需要是什麼?

每個家庭不一樣,每個孩子也不一樣。有時要進入到傾聽第三個層次,挖掘孩子的需要。孩子跟我們的人生優先級不一樣,很多時候孩子認為重要的事情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比如:玩對於孩子的重要可能要排在所有事情之前了,而寫作業可能是大多數家長排在最前面的。玩和寫好作業都是孩子的需要,但是玩對於孩子來說更加的本能。所以家長需要幫助孩子做到既能讓他能感受有玩的時間,又能把作業寫好。

父母學會了傾聽的這三個層次,孩子跟你有說不完的話,試試看

這就是傾聽的三個層次,不僅適用於跟孩子之間的溝通,也適用於跟其他人的溝通。這個世界因為傾聽而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