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为开国上将,为何其搭档仅为开国大校,军史专家说出原因

《天择杂谈》由原国防大学教员、军史专家天择创办,欢迎关注~

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懋功是今天的四川省小金县达维镇。会师后,张国焘见红一方面军人数少,而自己手握雄兵,于是野心膨胀,为了更好地控制红四方面军,他对红四方面军进行了编制调整,任命陈锡联为红4军第11师师长,周时源为红4军第11师政委,第11师下辖第31团和第33团,其中第33团团长邹国厚。不过陈锡联、周时源和邹国厚后来的成就却大不一样。

师长为开国上将,为何其搭档仅为开国大校,军史专家说出原因

师长陈锡联,于1915年出生于红安高桥镇陡山彭家村,原名陈锡廉。1929年,年仅14岁的陈锡联在家乡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同年秋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陈锡联在部队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很快脱颖而出,1930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便任连政治指导员,并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历次反围剿,屡立战功。后来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赞誉他“打仗数第一”。

陈锡联指挥的战斗很多,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的战斗。1937年10月他指挥部队突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日军战机24架。此次战斗是129师出兵第一仗,使日军一时丧失进攻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并且被迫回调大批部队守备后方,有力配合了国民党军对日作战,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受到八路军总部嘉奖。

师长为开国上将,为何其搭档仅为开国大校,军史专家说出原因

在解放战争中,陈锡联也表现不俗。1949年2月他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渡江战役,突破长江防线后截断浙赣线,迂回大西南,歼灭宋希濂集团,攻占国民党“陪都”重庆。1955年陈锡联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我军首任炮兵司令员,后又曾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和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99年6月1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师政委周时源,有的资料上写成周素元和周世元,于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古碑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贫困的家庭以及地主的压迫使他认真到只有红军队伍才是穷人的救星,1929年,年仅15岁的周时源参加了红军,由于表现突出,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当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又由战士提升为班长、排长和手枪连连长。

当时红四方面军作战多,很多指战员牺牲,加上张国焘的肃反,使各级干部缺口很大,而张国焘对文化水平不高、作战勇敢、农民出身的红军干部非常偏爱,而周时源正好符合这一条件,所以在1935年9月被提升为第4军第11师政治委员,并参加了长征,后来参加了山城堡战役。

师长为开国上将,为何其搭档仅为开国大校,军史专家说出原因

在山城堡战役中,周时源率领第11师在萌城、甜水堡一带设伏阻击敌人,毙伤国民党军团长以下400 余人。11 月,周时源率十一师从东侧城隍原向山城堡发起攻击,与国民党军激战一昼夜,在红一方面军一、五军团的配合下,一举冲入山城堡,歼敌第七十八师1 个旅1 个团,给国民党胡宗南部第一军以沉重打击。这一战充分展示了周时源的军事指挥才能。

到达延安后,中央开展了批判张国焘的运动,很多红四方面军的干部被安排到红大等学校学习,然后重新分配工作,周时源被分配到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副参谋长,当时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司令是彭雪枫,参谋长是张震,1938年11月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副参谋长兼第3团团长和政治委员,率部转战于永城、萧县、砀山等地,多次粉碎了日伪军的进攻,打开了豫皖苏边区的抗战局面。

1943年,周时源被安排进延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被安排进入东北开展革命工作,1945年7月任辽西军区保安一旅第3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先后三渡松花江,在攻打锦州、解放天津等重要战役中,他所率的三团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到军区表扬。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期间直至解放战争,他一直在团长的岗位上没有动,直至解放后才被提升至华南军区西江军分区司令员兼党委副书记,所以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师长为开国上将,为何其搭档仅为开国大校,军史专家说出原因

不过周时源确实有军事才能,之后曾被提升至第28军副军长,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4 年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0岁。

第33团团长邹国厚,于1908年出生于七里区周家墩村一个贫困家庭,具有很强的抗争意识,参加了黄麻起义后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后在红四方面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红31军第91师277团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386旅771团2营营长,第385旅独立团团长,新编第7旅副旅长,新四军第5师13旅副旅长,14旅旅长。解放战争中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14旅旅长,鄂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冀南军区南宫军分区司令员,河北军区邢台军分区司令员,河北公安纵队队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师长为开国上将,为何其搭档仅为开国大校,军史专家说出原因

但邹国厚文化水平不高,做事有时欠考虑,在其担任邢台军分区司令员期间,有一次和军分区政委乘车去保定开会,那时他们没有专车,于是打电话给汽车公司,但由于汽车公司售票无限制,他上车时乘客已满。于是大发脾气,并派十余名武装人员强行扣车,从早7点扣到中午12点,直到让坐在了前排才准开车。

车到高邑县泥土路上,一马车未让路,其随行人员把赶车的痛打了一顿。中共中央华北局纪检委对此进行严肃处理,给邹国厚党内警告处分,这件事上了《河北日报》。之后他汲取了教训,后来他担任河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河北军区副司令员,1999年9月18日因病在天津市逝世,享年92岁。

师长为开国上将,为何其搭档仅为开国大校,军史专家说出原因

也就是红11师师长陈锡联为开国上将,其下属团长邹国厚为开国少将,为何陈锡联的搭档师政委周时源仅为开国大校呢?军史专家认为主要是因为受到张国焘的影响。但他们为革命所做的贡献永远值得后人铭记。

天择是作者的笔名,他原为华东某野战部队军官,装备工程学本科毕业,作战指挥学研究生毕业,曾在野战部队师、军级单位工作,后调入国防大学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对军事历史和军事哲学颇有研究,公众号亦为“天择杂谈”,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