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看病得查"指南"?跟着"循证医学"看看不一样的"职业指南"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此次新冠疫情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后,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已经快速升级到第六版。此次疫情中发布了不少医学诊治“指南”。这些“指南”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需要频繁出升级版本?它有什么意义?

带着这些问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指南”不仅在临床诊治的时候,用处非常大,而且,对于职场工作对人来说,掌握了这套制定“指南”的科学方法,找到自己要用的职业能力指南,从而实现职场能力快速自我迭代,在未来的职场更有竞争力。

01 医生用的“指南”是什么

十几年前,某医生刚到美国做访问学者,看到主治医生查房的时候,每个小医生人手一个Pad。主治医生说到一个病的时候,每个医生赶紧查,然后按照Pad上面说的给病人开药。

他当时想,这些美国医生脑子不好使。在中国,医生要是敢当着病人的面查怎么治病,病人肯定吓跑了。

但是,后来他发现全美国的医生都是这么干的。

在今天,全世界的医生,对于绝大多数的常见病,也都是这么干的。

那你一定好奇医生们在查啥呢?

他们在查“指南”。

“指南”的全称是临床诊治指南,它的定义是: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订出的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推荐意见。


医生看病得查

02为什么要用“指南”

自己接受的治疗是不是最好的?医生的水平如何?会不会技术不行?会不会因为想挣钱,过度医疗?

“指南”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

它是一套标准化的方案,对医生治病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建议。比如,怎么检查、怎么治疗、怎么手术、怎么用药、剂量多少、联合用什么药。几乎所有的常见病都有这么细的“指南”。

同时,对于同一种病,不论这种病有多简单,都会用到多个不同的“指南”。

“指南”保证基本和规范的治疗,用规范的流程解决水平差异问题。


医生看病得查

2)制定“指南”的过程须遵循“循证医学”的方法论

在《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中,拥有18年临床经验的ICU主任、医学科普达人薄世宁老师在介绍医疗活动的实质时谈到:指南保证基本和规范的治疗,并且不断迭代升级,而医生灵活运用指南会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首先,制定“指南”用到的科学方法,叫做循证医学。

循证,也就是让证据说话,把证据转化为最好的临床指导建议。

把世界上治疗这个病全部的、最好的证据拿来评估,并根据这些证据制定治疗建议,这就是循证医学。

其次,制定“指南”的人是这个领域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加上基层医院代表,再加上患者代表和循证医学专家,这些人一起检索最好的证据

,制定“指南”。

医生看病得查

“指南”制定团队的多样性和科学的方法,保证了“指南”的科学性。

“指南”的基础是证据。所以,只要有关键的新证据出现,“指南”就要迭代升级。

第三,病人是千差万别的个体,灵活运用指南带来更好的治疗。指南只是地板,它不是天花板。

但是,指南不是天花板。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灵活运用指南。比如,不仅美容整形医生保证割出双眼皮,还能根据人的脸型、五官甚至气质,按照东方人的审美观点,让人的眼睛有神,所谓画龙点睛。这就是指南解决不了的问题了。

灵活运用指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又给指南带来了活力。

03用“循证医学”思维,找准职业能力提升“指南”的3个方法

循证医学是指:把医学的方法和智慧,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现有的最佳研究依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的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简单的说就是证据+经验+患者意愿,给病人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循证医学是一种理性的临床思维,它的三个重要主体是:科学证据、个人的经验智慧、与利益攸关者的合作,缺一不可。虽然循证医学是医学领域的方法论,也是可以作为解决所有难题的通用套路。

职场是个人与利益相关者协同合作的“战场”。在职场环境里,决策者须在当前已知的所有条件下,尽其所能做出符合组织最大利益、最低风险的决策,满足这条件的决策便能算是好的决策。职场的情况复杂多变,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异性也非常之大。


医生看病得查

“循证医学”方法论应用到职场“指南”上,需要关注三个主要的方面:

第一:指南是保证基本和规范的解决方案。应遵循科学思维体系,发现科学证据,找到复杂中的规律。

第二:指南是专家加上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成果。这些人一起检索最好的证据,制定“指南”,并且要根据情况及时改变、不断升级迭代。

第三:指南是无法解决千差万别的全部个体问题。这就需要灵活运用指南,结合职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职场有通用指南吗?从哪里能找得到?怎么用?

04职业能力提升“指南”应用解析

1)循证医学思维的本质是科学思维,基础是科学证据,商学院MBA案例是经典指南。

科学思维是指:在各种特殊科学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能够发现和解释其它同类或更多事物的合理观念和推断法则,它对进一步的、更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导向作用。构建科学思维体系,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洞察复杂现象背后的逻辑。

职场中的科学证据在哪里?在古往今来、东方西方的经典企业案例中,而各地知名的商学院都会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涉及到多个行业的,不同规模的企业,覆盖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成功的、失败的。

医生看病得查

《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集》是千锤百炼的经典。哈佛商学院MBA教育的特点明显地表现为理论和案例相结合进行教学。在MBA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是最独特、最有用的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简单地说,就是用案例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和讨论的教学方法。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只要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哈佛商学院案例中都会找到雷同事件。500多个案例分析,远远超过了一个企业可能发生的所有问题。

自哈佛大学1910年首创MBA学位以来,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一直深受工商界的青睐。在西方国家,数十年来,MBA长期被视为工商界得到最好报酬和最受尊重的人。目前,哈佛商学院刚毕业的MBA的平均年薪在10万美元以上。除此之外,由于MBA的价值得到了工商业界的普遍认可和推崇,MBA在工商界往往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有更多的机会。美国《福布斯》杂志对美国500家最大工商业企业和50家金融公司与商业银行的抽样调查表明:这些公司的最高层领中1/4受过MBA教育,高层主管中,有过MBA背景的不尽其数。几十年来,他们所经营和管理的企业,成为全美乃至世界的声名卓著、资产雄厚的超级企业。哈佛商学院被誉为培养公司总裁、高级经理的工厂。其60%的MBA毕业生就职于全美最大的1000家大公司。

在企业或团体的组织内部,也会有很多的规章、制度、业务操作规范、系统操作流程规范等个性化的职场指南。前人的总结加上今人的思考,才能是一份与时俱进的指南。

2)“指南”的基础是证据。只要有关键的新证据出现,“指南”就要迭代升级。

为什么大多数时候,在面对某些特定的问题时,我们所设计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没有取得预想中的结果呢?

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几十年甚至是最近几年的商业模式,原有的指南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情况时,怎么办?


医生看病得查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中,三位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病与行为科学系的临床教授、帕洛阿尔托心理研究院精简治疗中心的创始人和研究人员,他们共同发展了当今心理治疗领域深具影响力的精简治疗理论和模式。他们根据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了人们面对难题时的“变”与“不变”的态度.以及问题是如何形成、为何会持续存在、如何又被突破解决的过程。他们依据群论和逻辑类型理论,提出了第二序改变的观点,强调解决问题本身,而非对问题的追本溯源。

第二序改变

群论描述一个系统内部发生的变化,但系统本身不变。而逻辑类型理论描述由一个层次向更高一个层次的转化,这一转化,改变了系统本身。前者是第一序改变,后者是第二序改变。书中以一个做梦的人为例,人在梦中奔跑、跳跃、大喊,不论如何改变行为,都不能停止噩梦。跳出梦境的唯一方法是经历由梦到醒的变化。——《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当我们身处复杂系统,问题形成的原因多半是很多综合因素交错综合造成的,浪费时间寻找原因吃力不讨好,解决问题的最直接办法是针对问题本身。

在职场中,需要结合企业的情况,通过与公司的创始人、资深员工、专业领域的专家一起,结合外部案例学习、内部项目复盘,吸收经验、吸取教训,按图索骥。

九零后作家李尚龙在热销书《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中写到:请不要忘记自己立足的本质,把事情做到极致。


05结语

职场中努力挣扎前行的职场精英,跟医生面对生死抉择的病人的处境非常相似。医生接受循证医学思维训练,结合临床诊治指南解决病人的问题;职场人士也找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职场能力提升指南,结合具体的职场问题,日益精进,快速进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