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这么做,孩子会更聪明

家长这么做,孩子会更聪明

爱说话的孩子更聪明

网上流传着一段儿视频,六岁小男孩儿家中失火,而家里只有自己和妹妹。然后小男孩儿拨打了报警电话。

从流传的视频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家中失火,也许小男孩儿内心很紧张,但整个报警的过程,逻辑清晰,表达完整,丝毫没有慌乱。表现出了非常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是你家孩子,可以做到更优秀么?

对于孩子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而大部分家长,也很重视孩子的这方面能力。

如果孩子到两岁,还不太会说话,有些家长就会开始着急,甚至可能会怀疑,是不是孩子有什么问题。

家长们普遍认为,爱说话的孩子聪明,不爱说话的孩子,

就会比较笨。这是一种经验上的认知,是生活中长期观察的结果。而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相关的研究发现,学龄前的孩子,口语表达能力越强,上学后的学习能力就越强。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语言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是拥有丰富的语言体系,这也是一切文明的基础。

孩子是通过语言,认识并了解这个世界。日常口语中,掺杂着大量的生活和科学知识,别人说的话能听懂得越多,反应越快的孩子,大脑受到的刺激就越丰富,思维能力提高得就越快,知识积累就越多。

在学龄前,孩子积累的知识越多,上学后理解问题的能力就越强。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孩子经常听到“苹果”这个词。然后在某次逛超市的时候,看到妈妈指着某个东西,说要买点儿苹果。孩子就会恍然大悟:总是听妈妈说苹果,原来长这个样子,原来苹果是可以吃的。

尽管是第一次见到,但因为对“苹果”这个词很熟悉,所以就很容易理解。但如果从来都没有听到过这个词,那么这个东西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完全陌生的,理解起来就会更困难。

这还是有具体形象的事物,如果是抽象的概念,比如“漂亮”、“难看”、“诚实”等等,如果没有语言的基础,理解起来就会非常难。

你突然对孩子说,做人要诚实。对于孩子来说,他第一次听到“诚实”这个词汇,根本就理解不了“诚实”是什么意思。他会在心里提出很多疑问,“诚实”是什么?什么颜色的?能吃么?怎么做才是“诚实”呢?

家长这么做,孩子会更聪明

爱说话的孩子社交能力强

语言能力强的孩子,还能够很好的表达内心想法。同时也是情绪调节方式。

另外一个孩子报警的视频,在电话中,孩子说自己害怕。“害怕”是一种情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能说出来,就说明他理解了这种情绪。而且他知道情绪的来源,因为父母突然出去了,也没拿电话,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家里只剩下了自己一个人。所以感觉到害怕。

能清晰的表达出内心感受,情绪就已经得到了缓解。同时也能让别人更容易理解,从而获得帮助。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可能会指着一个方向,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这是他的表达方式,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你很难猜到他是什么意思。结果就是你也着急,孩子也着急。

而这最直接影响的,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即便是成年人,在与人沟通上都有很大差异。有些人交流起来很顺畅,但也会有些人,你很难理解他的意思。因为他根本不会表达。

而沟通能力差,社交能力必然也受到影响。那么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这么做,孩子会更聪明

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大量的观察研究发现,大概从两岁开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始出现较大的差异。有的孩子两岁时,已经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而另外一些孩子,可能到了四五岁,还是只会说简单的词。

而两岁之前的孩子,差异并不是很大。但这个时期却是最重要的。两岁之前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语言能力。

孩子在一岁之前,听力是非常敏锐的。这个时期,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主要依靠的就是听力。

通过接收外界的声音刺激,来了解身边的环境。当同一个声音信号反复出现,就会形成相应的记忆。具体到语言上。

孩子经常听到大人说:孩子饿了,该喂奶了。“饿”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孩子慢慢会明白:原来这种感觉是“饿”。

一岁左右的孩子,能够记住一百个左右的高频词。并且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慢慢了解这些高频词的意思。到了一岁半左右,孩子能够记住的词汇量,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增加。一岁半到两岁之间,孩子开始尝试说话,最初只会说单独的词汇。但这说明孩子渴望表达。大概两岁左右,孩子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三岁左右的时候,已经能够很流畅的与人沟通了。

另外有一种情况,孩子一直不说话,然后到两三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会说很多话。这也是正常的情况。

家长这么做,孩子会更聪明

语言学习的关键

但是孩子语言能力的正常发展,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一岁半之前的语言刺激。家长一定要多说话,无论是家长之间的聊天,还是跟孩子的交流。孩子都会听,并且会记住反复出现的高频词。

其实孩子在出生前,孕期发育成熟的胎儿,也能够听到声音。所以婴儿一出生,就能从声音中分辨,谁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这段时期的语言刺激,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完全在于父母。孩子听到的声音越多,接收的语言刺激越丰富,表达能力就越强。

聋哑人并非不能发声,而是因为没有听到过声音,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而聋哑人学习手语,是用视觉代替了听觉,用各种手势代替词汇。这是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