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秦昭襄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却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东西

剧情回顾

公元前283年,楚国为了与赵国联姻,用国宝和氏璧作为嫁妆,赵国得到和氏璧的消息被秦国得知,秦国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从赵国手中得到和氏璧,赵国畏惧,派出使臣蔺相如护送和氏璧,蔺相如与秦昭襄王斗智斗勇,在敌人眼皮底下将和氏璧安全带回赵国,史称完璧归赵。

蔺相如不畏强秦,出使秦国,将和氏璧安全带回赵国的故事让蔺相如名声大震。很显然,这次事件是赵国取得了胜利,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么?

完璧归赵:秦昭襄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却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东西

和氏璧的价值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和氏璧诞生于楚国,历经历王、武王、文王才被正式命名,出世后便被楚国当作国宝,因政治需要才辗转到赵国手中。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和氏璧确实价值连城。和氏璧拥有不可估计的历史文化价值,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现和氏璧,命人将其打造成传国玉玺,一直延续了一年多年。可惜的是,后唐末帝李从珂抱着传国玉玺自焚,这件瑰宝的去向不了了之,如今我能所能了解的只能是史书留下的记载。

完璧归赵:秦昭襄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却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东西

归根究底,和氏璧之所以被后人所熟知,还是因为完璧归赵的故事将和氏璧的历史文化价值推到巅峰,甚至超过了和氏璧本身的价值。毕竟,这是一块秦昭襄王愿意拿十五座城池交换的瑰宝。

秦昭襄王的真实意图

战国末年,周王室名存实亡,各诸侯国大小战争无数,为的就是吞并对方的土地,占领对方的城池。一座城池的得失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收入、民心得失、军事部署。失去十五座城池意味着失去几百万粮食产量、失去几十万民力、更影响秦国对外的军事部署。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再者,秦国经历商鞅变法,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实力已经是战国七雄之首。从公元前318年公孙衍游走山东六国首次提出合纵抗秦至今,山东六国已组织合纵抗秦三次,无一不被秦国击破,秦国有能力吞并山东六国任何一个诸侯国,根本用不着为了一块石头与赵国谈判。

事出无常必有妖。也就是说,秦昭襄王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为了得到和氏璧,那么秦昭襄王究竟想要什么?

完璧归赵:秦昭襄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却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东西

其後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完璧归赵事件发生之后秦国就开始攻打赵国并且杀了两万人。而在蔺相如将和氏璧送出秦国,秦昭襄王得知后曾说:“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前一刻还念及秦、赵之间的交情,下一秒就出兵攻打赵国?很显然,秦昭襄王攻打赵国是蓄谋已久的事情,并非和氏璧事件恼羞成怒。既然如此,那么和氏璧事件就是秦昭襄王在攻打赵国之前的军事试探。

秦昭襄王为何要大费周章试探赵国?

公元前28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赵、魏、韩、燕、秦五国合力伐齐。这次事件赵国展现出的军事力量使赵国一跃成为山东六国之首。

完璧归赵:秦昭襄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却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东西


在这之前,赵国经历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军事实力大增。但是在赵武灵王死后,赵国陷入宫廷内乱,在诸侯国之间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这就好比两个认识很久的对手,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个人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当他再次出现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换作任何人都不敢有一丝轻视心理,一定会想方设法套出对方的底牌。

在这之后,秦国的主要军事行动都在攻打楚国,而赵国是一个未知数。也就是说,秦昭襄王必须在攻打楚国之前摸清赵国的底牌。

完璧归赵:秦昭襄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却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东西

秦昭襄王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才会谋划这次事件。

犹豫不决的赵王,成就了蔺相如,暴露了赵国,美了秦昭襄王

当秦国提出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时,赵国上下的反应是这样的: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了,赵王不想交出和氏璧但又害怕得罪秦国。面对赵国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将和氏璧交出,赵国得不到十五座城池;第二个是赵国不交出和氏璧,这样会得罪秦国。

完璧归赵:秦昭襄王没有得到和氏璧,却得到比和氏璧更重要的东西

让赵国白白交出和氏璧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留给赵国的选择就只有一个,得罪秦国。既然秦国一定会得罪,干脆直接拒绝就可以了。如果直接拒绝秦国,证明赵国并不畏惧秦国,秦昭襄王还会心存疑虑,拿捏不住赵国的底牌。

可惜的是,哪怕得到秦国十五座城池的机会十分渺茫,赵王还是想要搏上一搏。所以就有了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的外交活动。蔺相如在与秦昭襄王斗智斗勇中没有辱没赵国的名声,却暴露了赵国畏惧秦国的心理,原本对赵国还有丝丝忌惮的秦昭襄王彻底将赵国捏到手中。所以就有了第二年攻打赵国的军事行动,再一次印证秦昭襄王的想法。

结束语

完璧归赵成就了蔺相如的美名,成就了和氏璧的历史文化价值。然而,从赵国派出蔺相如出使秦国开始,赵国就已经败于秦国,秦国醉翁之意不在酒。秦国看似为了和氏璧,实际上是想要借和氏璧试探赵国对秦的态度,过早暴露的畏惧之心使赵国处于被动之中,以至于完璧归赵事件后的连续多年,赵国一直都被秦国牵着鼻子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