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曾国藩到底学什么


学曾国藩到底学什么

曾国藩为什么尤其值得我们现代人研究、学习与效仿?因为他实在是我们理想的楷模。 什么叫“理想”?让别人满意的,就叫理想。但是如果有人挑你的毛病,那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因为本来任何事都是见仁见智的。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有人觉得好,就会有人觉得不好,有人认为有价值,就会有人认为这不算什么。但总的来说曾国藩传奇的一生,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一、学曾国藩一生三不朽

曾国藩一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他是三不朽的典范。什么是“三不朽”?“三不朽”就是指立德、立功、立言。

一、立德:晚节得以保全

曾国藩最了不起的是他能功成身退,这一点是很难做到的。一般人一旦有了权力以后,都想一直做到死,其实这是对自己很不利的事情,可是真正要放弃却很难,刚开始都会说“我做到某个层次就怎么怎么样”,可是真到了那个时候,他就不会信守承诺了 。\u0001

二、立功:开创中兴大业

曾国藩是清朝的中兴大臣,对清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大家都公认的,这些也都可以算是他的功绩。清朝那时候实际上已经快速地在没落了,他带领一帮人才把它振兴起来,成就是很辉煌的,虽然这个振兴也只是暂时的,但是最起码让清朝又能再多撑一段时间。那时候他的势力之大,大家对他的尊敬,以及后来世人的评价,都表示他的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三、立言:家书广为流传

说到立言,曾国藩所著书籍中流传最广、声名最着的可以说就是他的家书。另外,他还有一本书,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挺经》,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依旧非常适用。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冰鉴》也是出自他之手。

第二、学曾国藩做千古完人

一、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有一位史学家叫郭斌和,他曾对曾国藩作出极高的评价。他对曾国藩的第一句评语是“才德俱备,文武兼资”。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一般能文的人多半不能武,能武的人则多半不能文,很少有人二者皆能的,而且文武本身就是很难兼备的。

二、有道德家的笃实

“有道德家之笃实,而无其迂腐”。一般人讲道德,多半会流于迂腐。什么叫“迂腐”?迂腐就是守旧,不随着时代而改变,即便不合理的事情,也还要坚持。 曾国藩有道德家的笃实,但却不拘泥于道德中,不流于迂腐。

三、有哲学家的深思

“有哲学家之深思,而无其凿空”。什么叫“凿空”?就是立论无据,流于空谈。现在人们越来越强调独立自主性,越来越强调独立思考,但是往往喝了一点墨水,就像干瘪的麦穗一般高昂起头来高谈阔论,凭空说大话,殊不知自己所言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其人更如井底青蛙般浅陋无知。

四、有政治家的手腕

“有政治家之手腕,而无其权诈”。你如果把“权谋”变成“诈术”,那后果就会很严重。“权谋”绝不等于“权诈”。你可以变化无穷,可以出其不意,可以尽情使用各种谋略,但绝不能存心耍诈,那就既违反了你立人的根本原则,也违反了道德,而无德者从长远来看,通常都是不可能取得长久成功的。

五、有军事家的韬略

“有军事家之韬略,而无其残忍”。但是曾国藩下了很大的功夫去调整,去改变,去回归自己的善良、温和本性。但不管怎样,军事家的战略意识、远见以及胆识,等等,还是很值得我们一般人学习的。

第三、学曾国藩百炼终成钢

一、良师益友,遍结同人

唐鉴当初劝他出山,“眼下洪杨作乱,三湘正遭涂炭。南望家山,不胜悲念……”。郭嵩焘也说:“难得而易失者,时也。顺时而动……”而张亮基、罗泽南更了不起,张亮基自愿交出领导权,罗泽南则大方地把自己手中的一千名团勇,也就是打仗的人,交给曾国藩 。

二、刚柔相济,外圆内方

曾国藩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他很出色地做到了刚柔相配合。他告诉我们,为公办事的时候,一定要刚健倔强。曾国藩自幼受家训影响,“做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什么叫“刚”?“刚”就是倔强的意思。老实讲,曾国藩本来脾气也是不好的,他也很有个性,可他却能做到坚忍,这就证明他的意志力是很强的,“遇到任何挫折,我都坚忍不拔,我一定要突破它”。

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出身农家,中了进士以后,他的官运也不亨通,在清贵的翰林院待了九年。所谓“清贵”,就是名望很高,但很清贫。曾国藩在翰林院一待就是九年,这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在那里只有升迁,但是没有实权。一般人往往耐不住,或者觉得怀才不遇,或者跃跃欲试,浮躁不安。曾国藩却没有,他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他利用这段时间不断反省自己,踏踏实实地学习提高,在品性陶冶、意志锻炼和学问精进上,都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根基。

第四、谨记曾国藩谆谆告诫

一、继旧开新,而非求新求变

“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才是实在的”,这句话其实不对。因为没有不变,就谈不上变,不变和变是同时存在的,所以一定要有所变,有所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但是这句话现在看不懂的人太多,几乎所有人都对“以不变应万变”持鄙视态度,而且还一直鼓励人们要创新,要勇于怎么样,敢于怎么样,这些其实都是害人。只有“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高的智慧。曾国藩就是这种集大智慧者之一。

二、治学有方,而非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没有错,因为过去的人写书是很谨慎的,他是要负责任的。开卷并不一定就有益,合理的才可以听,合理的才能拿来用。

三、深思熟虑,而非立即反应

做人要深思熟虑,而不是立即反应。反复思虑并不是优柔寡断,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往往才能对一件事情作出最好的应对,也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否则就会后患无穷,你自己也会因为轻率鲁莽而自食苦果,后悔不迭。

有一点大家必须清楚,曾国藩是曾国藩,我们是我们,我们学他也学不像,就算学得很像也没有用。我们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讲自己的话。每个人最要紧的是要好好想一想,你这辈子来到这世上到底是要干什么的,这才是最关键的。“死在生前方为道”,你在没死以前,就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以及自己死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那么,真正到死的那一刻,你就不会有什么忧虑,也不会有什么恐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