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新圖景

隨著“新基建”越來越熱,工業互聯網出現在更多人的視線中,但是工業互聯網是什麼?做什麼?也許需要一個簡單的介紹了。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邏輯起點是工業,而不是互聯網。它的起點是製造業的低成本,高質量和高效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三個主要元素:數據+模型+服務,創建了一種人、機、物全面互聯的新型的網絡基礎架構。人、機、法、料、環全要素和產品生命週期將整個工業系統,產業鏈和全價值鏈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平臺系統是核心。在傳統工業雲平臺的基礎上,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開放製造能力,知識經驗複用和開發者集聚。

工業互聯網概括為三句話:數據收集是基礎,工業PaaS(平臺即服務)是核心,工業APP是關鍵,即通過大規模和深度數據收集,構建工業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以形成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應用服務。

新基建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新圖景

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鏈地圖的完善不僅需要強大的龍頭公司,而且還需要小型的解決方案公司。要了解工業互聯網平臺,必須做到:從生態競爭的角度出發,打造工業操作系統;從製造業的痛點出發,培育一個個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

對於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未來發展方向,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物聯網與大數據系副主任孫為軍在文章中寫道:

在“新基建”政策的推動下,通過構建“端,網,雲和用”的網絡聚合生態,工業互聯網平臺可以細分為四個方向:智能感知,互連互通,數據中臺和模型創新。


“端”——智能感知:數據收集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車間是製造公司使用和生成數據的重要場所,傳感器無處不在。一方面,工業互聯網為傳感器公司帶來了機遇。另一方面,它也對傳感器的靈敏度和穩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傳感器既有輕量化、低功耗、低成本的要求,也有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的要求。國內傳感器產業應以工業傳感器芯片,模塊和終端設計為核心技術,聚焦於工業物聯網領域,以物聯網智能芯片,智能電子設備和物聯網智能應用解決方案打造生態系統。 。


“網”——互聯互通。連接即服務,工業互聯網和5G的集成是今年的重點。 5G高帶寬,低延遲和對大規模訪問的支持的優勢具有與工業互聯網深度集成的潛力。信息技術和運營技術的融合已經實現了通信機制和數據結構層面的真正互聯。

工廠的內部網絡呈現扁平化,IP化,無線化和靈活聯網的發展趨勢,並逐漸合併為同一完全互連的網絡。工廠的外部網絡顯示了工業生產信息系統與Internet的深度協作與集成,包括IT(信息技術)系統與Internet的集成,OT(運操作技術)系統與Internet的協作。 企業專用網絡和Internet的集成以及產品服務和Internet的集成。


“雲”——數據中臺。數據在工業互聯網中的價值和作用將越來越突出,數據分析將滲透到行業的各個方面,預測,決策和控制等更智能的應用將成為發展方向。數據中臺提供了一系列技術集合,用於收集,計算,存儲和處理海量工業大數據,包括數據模型,算法服務,數據產品和數據管理。

工業PaaS平臺還提供了各種中間件,分層的動態擴展機制,雲服務所需的開發,操作和維護支持功能。


“用”——模式創新。工業互聯網主要是數據驅動的工業智能。通過特定應用場景的工業APP系統,它專注於支持網絡協作,智能生產,個性化定製和服務擴展。 5G與工業互聯網的集成可以全面促進生產流程的深刻變化,例如針對5G和垂直行業的研發,設計,製造和管理服務。

工業互聯網行業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未來,工業互聯網平臺將重構現代工業技術體系,並根據垂直行業需求加速應用創新和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