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李明府墓志》中的“逸”字,领悟魏碑结字的灵动之美

分析《李明府墓志》中的“逸”字,领悟魏碑结字空灵美感

安徽韩德胜

魏碑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它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选取《李明府墓志》中的“逸”字进行分析,领悟魏碑结字的空灵美感。

分析《李明府墓志》中的“逸”字,领悟魏碑结字的灵动之美

首先该字中间“口”与上下两撇的交接点,并非对等平分的,左短右长,就是符合书法结体中的“破匀”法则。

通常结字的间架结构的布白分为两种,即为“封闭性”布白和“开放性”布白。该字内部基本上是封闭性布白,一个是竖式长方形“口”,一个是横式长方形“口”,而整个字四周与外部没有任何的搭接联系,属于开放性布白。临帖的时候注意这一特点。

该字上部开朗舒展,那么下部就要收缩紧蹙,中心下移,稳重泰然,做到有收有放,收放和谐。与其他“逸”字对比,最后一笔放得很开,具有的艺术元素明显不同。

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魏碑中的“逸”字少了一“点”。关于原碑帖中少笔画、多笔画的现象十分常见,在实际书法创作时怎么处理呢?首先要探究古字起源,明白出现少笔画、多笔画的原因,与现代规范汉字的比较出异同,保持一颗严谨的心态,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可以泥古。所以近些年来在各类书法展览评审中,增加了文字的审读环节,甚至因错别字、异体字等一票否决。不得不引起道友们的重视。

轻重笔画的处理巧妙。“逸”字三个重笔画分布在上中下不同的部位,形成呼应,重心下沉,感觉很稳。我们在创作时就要考虑这个字重心下沉了,那么它上下左右字的重心怎么处理,追求变化,避免雷同,才有情趣。

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楷,兼有隶楷两体之神韵。具有用笔任意挥洒,结体因势赋形,不受拘束的特点。例如该“逸”字的走之旁,起笔自然灵动,富有草意。是一种点缀和对比,书法本身就是制造矛盾、解决矛盾,达到统一和谐的哲学思想,灵活多变的视觉效果。

北魏墓志以元魏王室贵族的为大宗,书丹者当多为当时名手,镌刻者亦非平蹐之辈,故书法以精美严谨为主要特征,墓志反映了当时上层贵族的书法面貌。墓志书法与造像记的典型《龙门二十品》不同,更多地反映出魏晋楷书的遗貌,较为规范,字里行间渗透着书刻者毕恭毕敬的神情与空灵的情趣。所以膜拜者云集,笔富古意的大家层出不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