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爱咬东西是每个小朋友的天性,每个人在小时候都要经过一段“口腔敏感期”

,简单来说孩子在那段时间对用嘴巴探索世界的热情特别高涨,所以吸手指,咬玩具,啃脚都是日常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如果说3岁前的孩子爱啃咬,还符合正常的生理及心理发展,但是3岁以后的孩子还喜欢啃指甲,咬手,咬被角,屡“教”不改,这种情况就可能是“口欲期停滞”。

这一系列的啃咬类行为障碍,一般都是在儿童期发病率最高。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心理学研究显示,这些“啃咬”的动作能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属于一种“行为退化”,能让孩子抑制焦虑。

当孩子没有成功度过口腔敏感期,比如1岁的时候孩子就爱嚼东西但总是被家长叫停阻止;或者后期因为外部压力,都会导致孩子心理退回到“口欲期”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这种喜欢啃手指的小习惯很容易被家长忽视,也有家长会疑惑,这样的小毛病要改吗?

答案是,当然要改!

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小动作暗藏危害,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啃食的过程中,指甲里的细菌很容易被吞进肚子里。

2007年,土耳其专家做过一项实验,挑选了59名实验对象来检测每个人口水中是否有造成腹泻或呕吐的细菌。结果显示,76%会咬指甲的人测出阳性反应,而不要指甲的人中只有26.5%出现阳性反应。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可见,跟同龄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更容易患病。

而且指甲、甲床在啃咬下也会受到影响,严重就会造成甲沟炎、指甲变形等。长期啃咬指甲还会还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造成牙龈损伤,牙齿畸形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等等一系列有碍健康的后果。

还有的孩子常常啃手、啃铅笔,啃着啃着就开始发呆。爱啃东西的孩子往往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专注力的培养。也有的家长注意到孩子啃手指的坏习惯,想要帮助他们改掉,但是却采用了错误的方法。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比如给孩子爱咬的地方悄悄涂上辣椒水、黄连水等等,希望通过这些古怪的味道,让孩子放弃啃咬。

事实上,这种“厌恶疗法”是不可取的。这些奇怪味道的“睡”,不仅会对孩子的皮肤造成伤害,还容易刺激孩子,让他啃得更厉害,或者开始啃咬其他的东西。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需要先搞清孩子爱咬东西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造成孩子喜欢啃咬的习惯,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去追寻。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生理上:

缺乏微量元素。

3岁以后,孩子还喜欢啃手、咬被子,有可能是体内缺锌、缺铁等原因。同时,还会伴随注意力不集中、喜欢挑食、不爱吃饭的症状。

还有可能是感染蛔虫导致的“异食癖”。

在换牙期间,由于长牙的原因牙龈痒痒的,促使孩子咬嘴唇、磨牙龈等行为。

这些都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确定,切勿自行推断诊治。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心理上:

孩子感觉焦虑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当他们找不到更好的方式,就会不由自主去啃手指来发泄自己的焦虑、恐惧的情绪,来获得安全感。

这也是有的孩子为什么写作业遇见不会的题时,停下笔的时候,就会无意识把笔头、手指放进嘴里的原因。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缺乏安全感

父亲、母亲的角色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当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就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对于缺少安全感的孩子来说,吃自己的手指,会象征性地让自己找回在妈妈怀里吃奶,或者吮吸手指时的那种温暖、安全、被爱的感觉。

一旦这种习惯强化,就会使得吃手指头替代成为给予安全、温暖和被爱的自我安慰。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孤独感

当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闹的时候,孩子的手脚在运动,会有一种“肢体愉悦感”。

当自己独自在家时,或者缺乏运动时,啃手可能成为一种排遣的方式。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当我们了解原因,就要帮助孩子一起改掉他爱啃咬的坏习惯。

生理上:

如果是体内缺少微量元素,可以遵医嘱药物补充,也可以通过食补(

如含钙的海带、虾皮;含铁的豆制品、动物肝脏;含锌的猪肉、牛奶等食物)

其他一些细菌的原因导致的,就按医生的建议打虫或者其他治疗。

如果是长倒刺造成的,就给孩子买一些孩子适合用的、滋润的护手霜,督促孩子多涂涂。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心理上:分散注意力

天气晴朗、暖和的时候,让孩子出去玩、多加活动,多些鼓励。

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多接触外面的新鲜世界。

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他用健康的方式释放压力和焦虑,也让手脚肢体运动起来。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给孩子足够的关注

平时可以跟孩子多互动,聊一些彼此日常中发生的事,多些交流。

每天抽出固定的一段时间,不需要太多,一起约定讲绘本或者阅读。给他安定和安全感,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充盈他的精神世界。

“啃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特别自然的动作。虽然我们很困扰,但想要彻底戒掉,还是得用科学的方法,从细节入手。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些关注,以免让小的坏习惯酿成大的危害。

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够温暖而有耐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小毛病”,让他们更加开朗,自信。

写给父母:

生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养育孩子更是!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因此宝宝的心理备受重视,而一个人的成长都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个是先天因素,另一个自然就是靠父母后天的培养了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不管怎样,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在付出,在努力。让孩子能出人头地,更加优秀!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很多父母家长会说,自己不会教育和引导孩子孩子,李玫瑾教授给出方法是:可以试试用绘本做引导,父母双方双管齐下,往往会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

给孩子买一本童书绘本用不了多少钱,但会让孩子学习到很多知识。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所以小编给大家推荐如何合理科学教育孩子的绘本《儿童情商培养绘本》,绘本共30册包含《行为管理和性格培养绘本》(10册)《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10册)《安全早知道》(10册)。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包括:友谊、礼仪、诚实、助人、大声说不、规则、我要自己来、危险、嘘,安静、责任,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家宝宝在看完其中一本《礼仪》后,学习到了其中不少礼仪的知识,邻居也夸他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教导孩子,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孩子的话语就是他们意念间的转达,稍有一点差池,就可能会让孩子坠入深渊,所以,纠正孩子错误的语言,摆正孩子的意念,孩子才会健康成长。

孩子啃玩具,吃手,咬铅笔“小毛病”,背后暗藏心理问题,家长要警惕

感兴趣的家长朋友点击下方“小卡片”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