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對五四運動有什麼看法?看看他在《祝福》裡是怎麼說的

我們先挑出這篇小說裡的幾對關係,討論一下這些關係中各要素具有什麼樣的作用,產生了具有怎樣的意義。

一、魯四老爺。魯鎮的鄉紳。1.他和魯鎮:他不僅是封建禮教的維護者,也是中國廣大鄉村的實際統治者。作者主要是批判。2.他和他的書房和他的四書集註:封建禮教的精神核心和基礎,封建專制的根本和核心是封建禮教。3.他與他所大罵的新黨:新舊思想的嚴重衝突,魯四老爺是封建思想的維護者。4.他和祥從嫂:他決定著祥林嫂是否能夠碰祭祀品,他是魯鎮的實際支配者。

魯迅對五四運動有什麼看法?看看他在《祝福》裡是怎麼說的

二、祥林嫂。祥林的妻子,農村被封建禮教毒害而死的婦女,她無名無姓。1.她和魯鎮:祥林嫂每次逃跑都回到了魯鎮,死在了魯鎮,說明她無論如何都逃不出封建社會的魔爪,註定了她悲劇的必然性。 2.她和賀家坳:逃脫魯鎮可以獲得暫時的幸福,但最終還是回到魯鎮,說明封建專制已經滲透到了即使很偏僻的農村,封建禮教已是根深蒂固,中國廣大的農村是中國封建禮教的根基。 3.她與阿毛、與捐門檻:阿毛的死和捐門檻後仍不能祭祀品,祥林嫂的所有希望破滅,沒有任何未來,自我救贖的幻滅。封建迷信與封建禮教糾纏在一起。祥林嫂為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支配而不自知。4。她和魯鎮的人:祥林嫂被圍觀,祥林嫂的傾訴可以說是一種自救,但這種自救被堵死;魯鎮的人冷漠甚至殘忍。5.她和家人:祥林嫂被圍獵、驅逐,家人對祥林嫂能夠處置在於他們有是封建禮教的依據,是封建禮教的忠實的自覺執行者,意味著祥林嫂的悲劇是由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所造成的。

魯鎮的婦女(祥林嫂處於同一地位,同類人)與祝福:婦女的地位,婦女在祝福的活動中表現得快樂,說明婦女們受了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浸染過後而不知,而成為封建禮教和迷信思想的自覺忠實的踐行者,表明思想啟蒙的艱難。

三、“我”。我是小知識分子。1.我與祥林嫂:“我”是小知識分子,不能理解也解救不了中國的婦女,更別說農村思想的根本問題,面對這些問題,顯得束手無策甚至驚慌失措。2.我與“祝福”:“我”對祝福,只是冷漠地旁觀,沒有批判精神,堅定的立場,缺乏深入的思考,說明“我”這樣的小知識分子不可能認識到當時中國封建農村積貧落後的思想根源。面對祝福之夜,作為作者的“我”感到了悲涼甚至悲傷。3.作為作者的“我”,在面對魯鎮的人與事,對中國封建農村的思想問題有深刻的思考,但卻找不到具體解決辦法,自己也沒有勇氣親自去實行,而倍感困惑、憂慮、迷茫和無奈,認識到了知識分子的侷限性,也認識到了自身的侷限性,感到了雖有同情卻又無能為力的無奈。

魯迅對五四運動有什麼看法?看看他在《祝福》裡是怎麼說的

魯迅通過《祝福》,如果只是為了批判封建禮教或者說只是向我們揭示三綱五常對中國婦女的禁錮,則這篇小說的意義就遠不夠深刻,其價值也不僅在於此。魯迅在寫於1933年的5月5日《我怎麼做起小說來》一文中談到自己創作小說的目的:

“說到‘為什麼做小說’罷,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這個”改良這人生“就是改造人們的思想,破除封建思想,特別是封建禮教,這就是啟蒙。通過本文,魯迅告訴我們,封建專制的思想根基是封建禮教,是封建思想,其現實根基是廣大鄉鎮。這篇小說發表於1924年2月。五四運動發生於1919年,在五四運動發生的5年之後,廣大的農村仍然存在著象魯四老爺、祥林嫂這樣的人和魯鎮這樣的地方,結合《藥》《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小說的內容,魯迅小說批判現實主義的啟蒙特徵就顯得極為突出。

但是,作為作者的”我“,就好比一個醫生,他看到了病根,但卻開不出行之有效的藥方。即使啟蒙的藥方,在魯迅看來,到底怎麼去實施,哪些人能夠勝任,象小說裡的”我“,還有作為作者的”我“能夠勝任嗎? 他是持懷疑態度的。

魯迅對五四運動有什麼看法?看看他在《祝福》裡是怎麼說的

魯迅通過祥林嫂的悲劇人生,意在把這些”意思傳給別人“(《我怎麼做起小說來》),這個”別人“應當是那些力圖拯救中國的知識分子:不僅僅康梁維新、辛亥革命不徹底,而且五四運動的“科學”“民主”思想運動影響所及僅限於當時城市的知識階層,限於那些受過新思想影響的知識分子,而對於廣大農村的婦女、鄉紳、農民等影響是極其微弱甚至沒有任何影響,中國的農村仍然是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所統治的王國,思想啟蒙任務仍然沒有完成。這裡暗含了魯迅對五四運動的反思,這是他不同於當時一些知識分子的深刻性所在。

《祝福》的另一個深刻性還在於:解決中國落後的關鍵是中國的農村,封建專制的根基——以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為代表的封建思想,是在廣大農村,而不是城市,思想啟蒙必須深入農村,打破鄉紳階層統治,解放農民的思想,才能從根本上解救中國。

面對五四運動,魯迅表現得很冷靜,更多的是關注著,而寫作讓他看得更廣更深刻也更遠。他為什麼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五四運動中去?思想啟蒙在後來的很多社會運動中得到徹底解決了嗎?魯迅又為什麼沒有完全接受社會主義思想,包括其它社會功能極強的主義?基於思想啟蒙的立場,他很猶豫,很矛盾,甚至是痛苦的。魯迅對封建思想讀得太透徹,這恰恰讓他更加痛苦。他除了沉下心來吶喊,似乎不想也不願意再做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