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遇到大麻煩了,孔子派了一個弟子,此人一出,有好戲看了!

魯國遇到大麻煩了,孔子派了一個弟子,此人一出,有好戲看了!

齊國的田常想篡奪權位,但是由於有其他大臣的阻撓,於是想攻打魯國來達到他削弱其他大臣權利的目的。孔子得到這個消息後,動情地對弟子們說:魯國,是我們的祖國,現在國家有這樣的危難,你們誰能去幫助魯國避禍呢?

子路請求出山,孔子不準;子張,子石請求前往,孔子也不準。最後,子貢請求出山,孔子便答應了。

子貢先去拜見齊國的田常,對田常說:魯國弱小,它的城牆十分單薄,不經打,國土狹小,而國君愚笨不講仁義,大臣虛偽而毫無作為,士兵不擅長作戰,故而不應該去攻打魯國。

您不如去攻打吳國,吳國城牆高大,土地遼闊,士兵訓練有素,而且有賢臣良將守衛,打吳國好啊。

魯國遇到大麻煩了,孔子派了一個弟子,此人一出,有好戲看了!

田常非常生氣,你唬我呢!別人都是以為小國易攻,而你卻說大國易得。

子貢解釋說,齊國的情況不一樣,外憂則攻小國,內憂則應該攻打大國。我聽說您幾次封侯都沒有封成,因此攻打吳國有利於您對內憂得排除。你攻打魯國這樣的小國不划算,應該去攻打吳國那樣的大國才是上舉。

田常聽後非常高興,說:該用什麼理由去打吳國呢?而且我國的兵馬已經去攻打魯國的路上,這麼做別人會懷疑。

子貢說:“這個好辦,您只要讓軍隊暫時按兵不動,同時讓我為您出使去見吳王,讓他出兵援助魯國而攻打齊國,到那個時候您出兵迎擊就是了。”田常採納了子貢的意見,派他南下去見吳王。

魯國遇到大麻煩了,孔子派了一個弟子,此人一出,有好戲看了!

子貢見到吳王說:據我所知,實行王道的不能讓諸侯屬國滅絕,實行霸道的不能允許別人稱王稱霸。千鈞重的物體相比,加上一銖一兩的分量也能打破平衡。假如擁有萬輛戰車的齊國吞併擁有千輛戰車的魯國,然後與吳國爭霸,我怎能不替大王感到擔心?

援救魯國,大王您既可以顯示你的威嚴和正義,又可以讓你的霸主地位不受動搖,還可以安撫四方諸侯,使吳國更加強大。

吳王聽完非常高興,大讚這個主意非常好。但是吳王又擔心他去攻打齊國,越國來攻打吳國。於是子貢就說大王不用擔心,你可以派我去說服越王和您一起出徵,這樣您的後顧之憂不就解除了嗎? 吳王大喜,便派子貢前往越國。

魯國遇到大麻煩了,孔子派了一個弟子,此人一出,有好戲看了!

越王聽說子貢要來,親自出來迎接,越王說:我們這麼小的國家,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子貢說:我正是為越國而來,我正在勸吳王援助魯國而攻打齊國,但是吳王想先滅越國,他問子貢該怎麼辦?

子貢說:“吳王為人兇殘,大臣們不堪忍受;國家疲於連年征戰,士兵紛紛厭戰;百姓怨聲載道,大臣不知所措。伍子胥因為諫諍而被殺死,太宰嚭當權,聽任國君的過失以保全自己的私利,這是亡國家的徵兆啊。

倘若大王能出兵協助,可以促使吳王早下決心。以重金使他心動,用謙卑使他自傲,他就一定會與齊國交戰。如果吳王失利,那可就是大王您的福氣了。

如果齊國戰敗,吳王就一定會揮師威逼晉國。我可以北上去見晉國國君,請他一起對付吳國,削弱吳國的勢力。

吳國的精銳部隊在齊國消耗,重甲部隊又被晉國牽制住,大王您如果趁它首尾不能相顧之際出擊,就一定能夠滅掉吳國。” 越王聽後感到非常高興,承諾依計而行。

魯國遇到大麻煩了,孔子派了一個弟子,此人一出,有好戲看了!

子貢隨後前往晉國,對晉國國君說:“據我所知,不事先謀劃好計策,就不能應付突然其來的變化;不事先作好軍事準備,就不能戰勝來犯之敵。現在齊國和吳國即將開戰,如果吳國失利,越國必定會趁機對它發動攻擊;如果吳國戰勝齊國,吳王一定會進逼晉國。” 晉王聽了大驚,說:“那我該怎麼辦呢?”子貢說:“做好準備,以逸待勞,等待吳軍的到來。”晉王依照他的話做了。

子貢離開晉國回到魯國後,吳軍果然和齊軍在艾陵打了一仗,把齊軍打得大敗。俘虜了齊國七支部隊後仍不肯班師回國,果然依計帶兵逼近晉國,和晉軍在黃池相遇。

越王趁吳軍北上,就揮師渡江直搗吳國,一直打到離吳國都城七里的路程才安營紮寨。吳王聽越國入侵的消息,趕緊離開晉國返回吳國,和越國軍隊在五湖一帶作戰,連戰連敗。越軍攻破都城,包圍王宮,殺死了吳王夫差和國相太宰嚭。三年之後,越國稱霸東方。

魯國遇到大麻煩了,孔子派了一個弟子,此人一出,有好戲看了!

子貢遊說列國,保全魯國之時,摧毀了齊國,滅掉了吳國,使晉國強大,又成就越國稱霸。他的周旋,打破了諸侯之間的平衡。十年之內,齊、魯、吳、晉、越五國的地位各自發生了變化。

也許會有人覺得各國諸侯為什麼這麼笨,會聽子貢一個人的話?我覺得他們雖然都被子貢所說服,實際上是被自己的想法說服了,他們的想法並沒有錯誤。子貢是個人精,是子貢看出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啊!

就田常而言,事實確實如此,想要排除內憂就要在外面有個強一點的敵人,不然也還是無法解除內憂。吳王是好大喜功,越王早有滅吳的野心,晉國也是中原一霸,子貢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子貢找到了他們彼此之間剋制的主體,他充分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相互排除和促進,子貢起到了催化作用。

從這個方面來看確實顯示出了子貢的政治家風采,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時勢造就了子貢,其實各個國家都太看重自身利益,而沒有把所有的利害聯繫起來,而子貢則是利用形勢來充分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於是出現了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

魯國遇到大麻煩了,孔子派了一個弟子,此人一出,有好戲看了!

從這個故事還可以看出一個道理,其實子貢能把這件事做好,讓後人流傳萬世,他的老師孔子自然功不可沒。當然這並不僅僅只限於孔子傳授子貢知識,反而更多的是孔子的影響,如果沒有孔子名氣的影響,別的諸侯會聽子貢說嗎?

如果孔子不是知人善任,瞭解自己弟子的才能,他會派子貢前去遊說嗎?從這方面來說孔子是知人善任、學識淵博的教育家,是他的某方面造就了子貢。孔子派子路、子張等人,能辦成事情嗎?辦不成,那魯國真的要亡國了。

端木賜,字子貢,生於公元前520年死於公元前456年,政治家,儒商之祖,官至魯、衛之相。是孔子七十二賢之一,孔門十哲之一,春秋末期衛國人。是孔子的得意門生,能言善辯、利口巧辭。同時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與曹、魯兩國之間,富到千金,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孔子曾經稱其為“瑚璉之器”,史記中對其評價很高。

這個故事給我今天的企業老總一個啟示,培養人才有多重要,知人善任有多重要!不要被人忽悠了,這也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