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要錯過了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小麗家的孩子嘟嘟一直就缺乏運動,也不喜歡動起來,但是孩子的一個學習成績很不錯,不用爸爸媽媽操心,所以爸爸媽媽就很難得會去計劃孩子運動,平常帶孩子去逛街,嘟嘟走了還不到半個小時,就會想著立馬打車回家,認為太累了。

導致孩子總是喜歡宅在家,有活動爸爸媽媽都不會帶孩子參加,導致嘟嘟在人際交往上會有些許的一個難處所在,因為嘟嘟很不喜歡運動。

姥姥有時候就會和家裡爸爸媽媽嘮叨,太嬌縱孩子了,一點苦都不讓吃,怎麼動起來還不到五分鐘就叫累。其實爸爸媽媽慢慢認識到了一點,嘟嘟的班主任和爸爸媽媽提到過,孩子不願意參加學校的活動,在體能上很有欠缺。

在我們國家的大部分的一個家長都會認為學習會比運動更加的重要,根據《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行為調查》數據顯示,在休息和節假日空閒時間,學生更喜歡的做的一件事就是上網聊天和打遊戲,堅持想要運動的孩子不到三成。

這個情況遠低於美國的水平,孩子的一個運動鍛鍊不足,就在敲響我們健康的一個警鐘,對身高也是會有一定的影響,對於美國來說,有59%的孩子已經在6-10歲就開始接受身高管理,運動習慣已經成為他們的一個習慣。

運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要錯過了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v 孩子通過運動可以收穫什麼呢?

教育不僅僅只侷限在文化課上,也要在德智體上。勞逸結合才是一個關鍵所在,體育運動是非常重要的,運動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柏拉圖有一個這樣的理論,身體教育和知識教育之間必須要保持一個平衡,培養孩子的運動的一個習慣,因為運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以及頑強的拼搏的一個能力和毅力,這是孩子在未來會需要到的一個能力,也是孩子在未來的會有的一個競爭力。

有一這樣的實驗;將同一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兩組,將一組的學生堅持出早操,另一組學生就不讓出早操,然後開始觀察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表現情況。根據最後的一個情況表示;出早操的那組學生更加的專心,而且學習的一個氛圍會更好,學習進度也增加了。

1. 運動可以讓人的大腦變得更加的靈活和聰明

臺灣的腦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教授洪蘭說過,運動是發展孩子大腦的一個最快的方法之一,人在做運動的時候,就會刺激產生多巴胺、血清張素、正腎上腺素。

多巴胺是正向積極的一個情緒物質,血清素跟人的一個情緒和記憶都有著很直接的一個關係,所以得出一個結論可以說,運動的孩子專注和記憶力都是會有所提高的。這三者的一個結合,對人的一個大腦都是一個強烈的正向刺激,會讓我們的一個大腦發揮一個更加的好的效果。

運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要錯過了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2. 運動可以讓人獲取更多的一個自信

運動能力強的一個孩子他對自己的身體的一個控制能力和協作能力都是一個好的效果,比如在這個一個情況下,可以讓人體會到一個成就感,孩子擁有這樣的一個成就感,就會獲得更加多份的一個自信。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不愛運動的孩子會有這樣的一個行為,比如死氣沉沉,不愛打交道;愛運動的一個孩子多半是意氣風發,神采奕奕的,這種活潑的運動細胞是可以培養的一個人的自信心。

3. 運動可以增強人的一個意志力

在運動場上難免會出現一個受傷的狀況,那麼如何撫平這樣的一個傷口呢?面對這樣的一個問題呢?在運動場上出現的這樣的一個問題。

貌似是我們需要學會的一個課題,在運動場上,我們需要做的一步就是跌倒後再站起來重新繼續,運動能夠帶來的就是能夠承受運動帶來的失敗以及痛苦,會再次擁有更強的一個意志力。學會了這一項之後,孩子就會在以後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時候,就能更加的堅韌不拔和勇往直前。

運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要錯過了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v 孩子會存在一個運動敏感期,是存在什麼時候呢?

在孩子13歲之前都是孩子各項身體素質發展的一個關鍵敏感期,是孩子的運動發育的一個非常快的時期,大腦特別的敏感且可塑性強。

在孩子13歲以後,大腦已經開始發育定型了,即使進行一個大量的訓練也很難達到13歲之前的學習效率和效果。

我們需要抓住孩子兒童運動發展的一個“敏感期”,通過一些特別的方法,讓孩子可以形成一個對運動的依從性,形成一個好的運動好習慣,以至於讓孩子到達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神經系統的一個發育。

在新生兒出生的一個1-2年,大腦的一個發育是最快的,等小腦發育到3歲的一個階段,已經基本上達到很高的一個水準,能夠維持身體的平衡性和動作的一個準確性。在美國,孩子在3歲左右,家長就會將孩子帶去學習體操、游泳等一些體育項目。

運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要錯過了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l 3-6歲,大腦皮層各區域之間,增加了一個聯繫的可能性。

l 6歲階段,條件反射的形成已經是成為一個比較穩定的和鞏固的一個階段,形成動作技能的能力會慢慢的一個增加提高。

l 7-8歲階段,大腦皮質運動區的一個神經細胞開始分化,已經開始接近成人的一個水平,因此在孩子的一個7-8歲是可塑性最大的一個時期。而且我們常說的一個速度,在孩子7-11歲這個階段,是孩子具有一個“運動速度”一個敏感期,如果沒能趕上這個時期話,就以後的一個頻率想要提高是很難的。因為7-11歲是速度快和跑得快的一個階段。

l 13-14歲階段,皮質抑制調節機制達到了一定的強度,分析綜合能力明顯得到一個提高,在13歲以後,大腦已經開始發育定型了,即使通過大量的訓練,也很難達到13歲前的一個學習效果和效率。

在孩子在6歲到12歲都有一個特別的訓練階段。孩子在6-9歲是一個靈敏素質,這個階段的孩子是神經支配與神經感覺有關的靈敏,動作迅速。孩子在這個時期,是“教什麼會什麼”,可以通過練習掌握各種高難度的動作。

孩子在7-12歲是反應速度作為速度一個指標,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這個階段是速度素質階段。

孩子12歲之前是在生長髮育過程中,骨骼的彈性好,彈性也比較大,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進行一個柔韌、靈活性一個訓練,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一個理想效果,我們將這個階段稱作為柔韌素質。

運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要錯過了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v 家長需要了解的一點孩子的一個能量是從哪一個方面來的呢?

我們從代謝的一個角度來說,孩子的一個能力多數都是來自於一個有氧“耐力”系統。成人在進行一個高難度強度的時候,成人依賴的是他們的一個無氧功率來提供一定的能量。

脂肪代謝通常都是與有氧系統有關,但是我們的兒童有著我們成人更高的一個脂肪代謝酶,孩子通常在運動的一個過程中,一般不會需要像成人運動時積累一個過多的乳酸,重要的一點就是,兒童不能像成人一樣那麼快的恢復能量,所以孩子在運動過後就會容易快速的疲勞。

所以高強度的一個運動活動是不適合改善兒童的無氧功率系統,孩子需要進行的是適合他們的一個正確正常的一個活動,不是持續性會讓孩子產生疲憊和超負荷的活動。

運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要錯過了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v 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孩子在運動和學習上都不耽誤呢?

1. 媽媽放手,爸爸帶頭

家長要讓孩子愛上運動,首先就要開始學會放手。在多數的一個家庭,媽媽總是會擔心孩子運動會被磕到,會受傷。媽媽要學會放手,捨得讓孩子走出家門,去釋放自己,去積極的鍛鍊自己。

在孩子做運動之前,做好一定的防護措施,選擇合適的運動。爸爸可以一起帶動孩子運動起來,爸爸就是力量的一個象徵,父親能都帶動孩子一起運動,也是會增強雙方之間的感情。

2. 家長從小給孩子種下運動習慣的種子

在孩子從小的時候,就要適當的引導孩子運動,讓孩子從小養成運動的一個習慣。我們不難在新聞報道中會看到,一些人因為工作勞累猝死的一個消息,適當的一個運動。

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多麼重要的,多多注意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多重要的一點。日本著名作家樸上春樹一直堅持三十年的跑步,他認為跑步是會讓自己的一個軀體和精神往一個大致良好的方向發展。

運動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不要錯過了孩子的“運動敏感期”

3. 家長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適合孩子的運動

有的家長就會說自己的孩子不喜歡運動,自己的孩子文靜,運動不適合他,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一個性格特點選擇適合孩子的運動項目,慢慢的激發孩子對運動的熱愛。

心理專家建議,如果孩子性格急躁可以選擇一些能靜下來的運動,比如太極拳就很不錯。如果孩子膽小害羞,就可以選擇一些需要集體活動的運動,像籃球或者其他球類的一個運動。

運動能夠幫助孩子充分的挖掘運動敏感期的潛在一個潛能,孩子可以通過不同的運動可以達到一個不同的效果。父母除了讓孩子學習鋼琴、畫畫或者是課外的英語班、作文班等等。

還應該注意到的是不要錯過孩子的一個運動的一個敏感期,讓孩子可以勞逸結合,讓孩子可以擁有一個強壯的體魄和矯健的身體也是一個關鍵,因為運動不僅僅是一個強身健體的一個效果,更可以讓人變得更加的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