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定位理论

谈到定位理论,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特劳特,“占领消费者心智”风靡一时,成为很多企业、营销人员学习和使用的营销理论。但是,在学习或应用理论的时候,还是应该先理清概念和定义。

从管理学、营销学来看,定位的概念有四层,而且各自有自己理论的支持。第一层,是德鲁克的公司定位,公司的使命、愿景是什么?这是公司的顶层设计,定位了其它所有层次的定位。使命决定了公司DO WHAT,愿景确定了公司BE WHAT. 第二层,是波特的战略定位,公司根据确定的长期目标,选择自己的战略,比如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第三层,是科特勒的营销定位,STP,通过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定位,来确定企业向哪些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最后一层,第四层是特劳特的传播定位,如何向目标市场群体的心智中植入第一。虽然,特劳特的定位和科特勒的定位理论有些重合的层次,但本人倾向于特劳特是传播定位的层次。

定位的层次,也可以很好的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去理解,企业使命、愿景>决定企业长期目标、商业模式、战略>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决定品牌传播的策略。

做咨询业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头痛医头,发烧了就吃点感冒药、退烧药,很多企业更是如此。为什么特劳特的定位理论有很多时候都没有用,因为它关注的是企业的后端、底层,就如一个感冒发烧的病人,吃感冒药、退烧药、好好休息就会好,但是,如果发烧不是感冒引起的,那就要全身排查基础疾病、其它疾病。

每一层次的定位理论都有它要去或能去解决的问题,但不能认为只要一句标语、口号就能长期改变一个企业的销售下滑,必须层层递进的摸查还有无其它问题。比如,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在解决企业单品牌多元化、跨界的时候就会产生冲突,从特劳特的视角出发,要么不要多元化,要么多品牌,每个品牌只做某一品类。所以,这需要回到公司的定位,使命和愿景,重新审视。要把每一个品牌在市场中“打响”,成功的占领消费者心智,对于多品牌的企业,在当下的市场而言,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再强调一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给中国的营销界带来了宝贵的知识、视角,甚至可以和科特勒的营销理论并驾齐驱,但是,一个真理一定有它使用的边界,如果没有使用的边界,那就是谬误。

在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时,一定要从整个视角去全面的看待问题,企业的销售下滑,如同发烧,是表面现象,如果通过传播的定位,通过大量的预算投入,能够挽救,那是幸事。但是,绝大部分企业是深层次的问题,是“基础疾病”,要层层递进,分析企业的产品、分销渠道,到分析企业的人员素质、组织结构、流程管理、制度,再到企业的战略、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甚至整个企业生态链,再对标同行业的其它企业。

特劳特的定位理论是很好的一剂“感冒药”,能医治好很多感冒,但是,仅是感冒药而已。很多企业的销售下滑,需要西医的精确诊断,还需要中医的全身治疗,需要四层定位理论的综合运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