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綱:馬相伯先生生日新考

李天綱:馬相伯先生生日新考

復旦大學創辦人、首任校長馬相伯,祖籍江蘇丹陽,生於丹徒,10歲以後定居於上海。1939年11月4日去世時,滿譽九州,享年一百,人稱“期頤叟”、“人瑞”、“民族之光”。但是,關於馬相伯的生日,卻還是眾說紛紜,還存在著好幾個不同的日子,需要最後確定。

清道光二十年(宣宗庚子)三月六日,即公曆4月7日,馬相伯生於江蘇省丹徒縣城中。馬相伯,名志德,字欽善,又字斯臧、建常、良、相伯。這個生日的記載是根據《馬氏宗譜》(方豪所見,並氏著《馬相伯先生生日考及其他》),該宗譜曾經過馬相伯手訂,這各可靠性是可以確定的。天津《益世報》1929年4月15日發表《祝賀華封老人九旬大壽》社論,披露“清道光庚子三月初六日,華封生於江蘇之丹徒縣”。按“庚子三月初六日”為1840年4月7日,為正確記載。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以本日為馬相伯誕辰紀念日,上海、天津的天主教會,南京、重慶的國民政府,均在本日舉行慶典活動。

按清咸豐戊午(1858)“雲陽嚴寺巷馬氏重修宗譜”,即《馬氏宗譜》記載,馬相伯“(名)志德,字斯臧,生於道光二十年三月初六日戌初。”三月初六日,即公曆4月7日,“戌初”,即晚上7點到8點之間。《馬氏宗譜》(四卷四冊),卷首有“相伯之印”,卷末有“三畏堂馬珍藏”,還有馬相伯親自校訂的痕跡,顯然為相伯自用之本。據方豪說,該本原藏南京石鼓路天主堂圖書室,馬相伯攜至南京之後,未能帶回上海。方豪在1946年曾見過,並將譜中事蹟錄入《馬相伯先生生日考及其他》、《馬相伯先生事略》(見《方豪六十自定稿》)等著作。該宗譜全本現在為一位北京收藏傢俬藏,還不知道是怎樣從南京流落到北京,遺留民間。丹陽市馬相伯史蹟館攝錄了部分內容,據以製作成該館的展覽內容。馬相伯的生日,當以此家譜記載為準。

李天纲:马相伯先生生日新考

馬相伯生於1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4月7日晚間7、8點鐘,生辰和時刻,都是可以肯定的。問題是,即使在馬相伯生前,他本人和他的復旦、震旦的學生們,都曾經在不同的日子裡做壽慶生,就把原來可以確定的生日搞得有點亂亂的。比如,馬相伯生於1840年4月17日的說法,也很流行。

據張若谷央請徐允希神父查看《耶穌會士名錄》,馬相伯早年加入耶穌會的會籍登記信息為:“馬若瑟,乾,相伯,1840年4月17日生,1862年5月29日入會,1876年12月出會。”(張若谷《馬相伯先生生日考》)今查保存在上海圖書館徐家彙藏書樓的《耶穌會士名錄》(Catalogus),馬相伯入會時確實由自己登記為“1840年4月17日出生,1876年12月退出耶穌會”。按法國耶穌會的規定,此登記日期應該是西曆,不會是按中國農曆來計算的。據《馬相伯先生在教事蹟年表》:“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七日,先生生,領天主教洗禮,聖名若瑟。”則上海天主教方面確實都曾經是以“4月17日”為馬相伯生日。1919年,馬相伯從北京回滬居住,在徐園舉行八十誕辰紀念,日期即為陽曆4月17日。又據《黃炎培日記》,1935年3月19日記,當天在土山灣為馬相伯慶祝九十六歲誕辰日。黃炎培在同一天的日記中說:“相老生日陽曆四月十七日”。

還有一些不同說法,比如以農曆三月十九日為馬相伯生日。錢智修《馬相伯先生九十八歲年譜》記:“民國前七十二年(清道光二十年)庚子先生生。先生名良,字相伯,江蘇丹陽人,父松巖公,娶同縣沈太夫人,以本年(舊曆)三月十九日生先生與丹徒城中,”按新舊曆換算,此說以為馬相伯生於公曆1840年4月20日。1940年上海英文《天下雜誌》(Tien Hsia Moothly)第十卷第五期刊登劉豁軒所撰的馬相伯生平傳記,稱馬相伯生於“1840年3月19日(道光二十年二月六日)”。這裡顯然是把“三月十九日”當做了公曆,然後又把它換算成農曆的“二月六日”,這就是錯得離譜了。

另外,《大公報》在1939年11月26日刊登黃炎培《我所見一百一齡馬相伯先生之生平》說:“先生系生於道光十九年,先生生日,我所知道為陰曆四月八日。”按此說法作舊曆、新曆換算,馬相伯的生日就是1839年5月20日,這個說法和黃炎培在自己日記中記載的其他日期又衝突了。還有,《申報》1939年11月6日載《馬相伯先生之一生》,竟然稱馬相伯生於1839年。這些說法均應屬於在老人的晚年滬上關於這位“人瑞”生平的以訛傳訛。

於是,到了馬相伯晚年的壽辰慶祝活動,至少有三種不同的日期。1917年馬相伯從北京中華民國參議員、大總統高級政治顧問的職位上回到上海,已經是年屆八十。因他德高望重,天下桃李,相老人的做壽活動就成為滬上一景,每年都要舉辦,大家擠著要參加。關於生日,除了來自於《馬氏宗譜》的正確記載,即“4月7日”之外,還有3月19日、4月17日、4月20日、5月20日等不同的錯誤說法。錯誤的原因也很簡單,中華民國廢棄農曆,改用公曆以後,年輕人已經不熟悉新、舊曆的換算方法,而晚年馬相伯似乎也越來越不在乎哪天party,哪天赴宴,哪天是真慶生,大約就是找一個理由,師生、親友、教友借他的生日由頭,在一起演講、議事、開會而已。

李天纲:马相伯先生生日新考

在諸多的日期錯誤的壽辰活動中,只有“4月17日”有著比較有意思的原因值得一說。4月17日,是馬相伯出生滿月後第10天的受洗日。作為利瑪竇、徐光啟以後就入教的江南“老教友”家庭的孩子,馬相伯剛出生時就要受洗,取聖名“若瑟”。“道光二十年四月十四日,先生生,領天主教洗禮,聖名若瑟。”(《馬相伯先生在教生平事蹟年表》)馬相伯取名若瑟,是因為他出生時(4月7日),天主教會剛過完了聖若瑟瞻禮日(Feast of Sant Joseph)。聖若瑟瞻禮日為每年公曆3月19日,是最靠近馬相伯生日的重要聖徒紀念日,因以命名。我們料想,也是根據天主教會的習慣做法,馬相伯是在加入耶穌會時,把4月17日的受洗日作為自己的重生之日來填寫。肯定是出於這個信仰上的原因,馬相伯常常便宜行事,用4月17日他的受洗日,作為自己的生辰紀念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