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也吸菸?明知故犯,百毒不侵,還是另有隱情?

文︱老佛@佛系戒菸。《戒菸這點事兒》專欄作者,戒菸三年的“前老煙槍”。宣傳戒菸,推廣戒菸方法,用親身經歷總結的經驗和科學知識幫助更多朋友成功戒菸。關注老佛,迴歸健康生活!

原創文章,今日頭條首發,轉載請獲授權!

醫生也吸菸?明知故犯,百毒不侵,還是另有隱情?

最近入秋天氣轉涼,老張感覺腸胃不太舒服,於是去醫院看醫生。簡單瞭解了情況之後大夫突然問老張:“平時抽菸嗎?”

聽醫生這麼一問,老張馬上心裡咯噔一下,剎那間七八個念頭“腦補”了上來:不會有啥問題吧?最近總是感覺各種難受,難道,難道要壞事?

不過,該面對總歸還是要面對,於是老張咬著牙回答:“抽。”

聽到老張這麼說,醫生語調馬上提高了兩度,彷彿遇到了救星:“趕緊給我來一根,兜裡沒煙了,醫院又沒得賣,都憋了一上午了……”

老張快哭了:“大夫您早說呀,煙有的是,來來來,這半包都給您了……”

醫生也吸菸?明知故犯,百毒不侵,還是另有隱情?

醫生也吸菸?

大夫搞這麼一出確實給老張嚇了一跳,不過嚇完之後確實引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不都說吸菸有害健康嗎,怎麼醫生也吸菸?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醫生菸民還真不少,包括老佛身邊從事醫療衛生事業的親戚朋友之中,也有幾個資深菸民呢。醫生吸菸,確實不是個新鮮事。

2015年中國成人煙草流行調查中對被調查民眾的職業進行了詳細劃分,使得我們能夠一窺不同職業民眾之間吸菸情況的分佈和差異。研究結果顯示,當前我國醫務工作者的整體吸菸率為14.6%,其中,男性醫務工作者中總體吸菸率為43%。

換句話說,五個男性醫務工作者中,就有兩個是菸民。

俗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醫生吸菸率是高還是低?這需要對比一下才能知道。

首先縱向來看,醫生群體的整體吸菸率和我國成年人群體的整體吸菸率相比是比較低的。例如,2018年菸草流行調查的數據顯示,我國15歲以上成人整體吸菸率為27.7%,醫務工作者的整體吸菸率僅僅是平均水平的一半。

醫生也吸菸?明知故犯,百毒不侵,還是另有隱情?

具體到男醫生,差距相對小一些,例如男性成年人整體吸菸率為52.1%,而男醫生為43%。實際上如果從職業的角度來看,醫務工作者是除了學生和家庭主婦之外,整體吸菸率最低的職業群體

但是如果說從橫向比較來看,我國醫生的整體吸菸率是遠高於發達國家的。特別是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開始實施多維度的菸草控制政策,使得吸菸率不斷下降。例如,德國家庭醫生的現在吸菸率為9. 6%,日本腫瘤協會醫生的現在吸菸率為9. 0%,而澳大利亞和英國醫生,整體的現在吸菸率僅僅為3%。差距不可謂不明顯。

醫生也吸菸?明知故犯,百毒不侵,還是另有隱情?

所以總體來說,在我國醫務工作者總體吸菸率低於全體民眾的吸菸率,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偏高的。

另有隱情?

說到這裡,有朋友會問了,吸菸有害健康這個道理我都懂,作為專業人士醫務工作者肯定對這個更清楚呀。怎麼會有如此多的醫生仍然吸菸?難道他們百毒不侵,還是有其它原因?

說起醫生吸菸的原因,毫無疑問,是和這個職業的職業特點高度相關的。

首先醫生群體中,哪種醫生的吸菸率最高?答案是外科醫生。

醫生也吸菸?明知故犯,百毒不侵,還是另有隱情?

曾經有一篇外科醫生家屬寫的文章,對“外科醫生”這個職業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狀態做了一番生動的描述:

這個工作沒有白天黑夜、沒有周六週日、也不管你過年過節,家裡基本是顧不上。與內科醫生相比,(外科醫生的)心理壓力會更大。當你生病的時候,別指望他能在你身邊陪你照顧你,可能會有病人比你更需要他,一個電話就得走。就算他不忙、有空,你也別指望他安慰你。天天見慣了急重病人,你這點病,也放不進他的眼裡。那同情同情你總還可以吧,對不起啦!同情心吶!早就沒了,一天天上班不是哭就是叫的,同情誰啊?

在家屬眼裡,醫生日常的生活狀態是怎樣的?一個關鍵字是“忙”,如果給這個關鍵字加個形容詞,就是“白天黑夜地忙”。

醫生也吸菸?明知故犯,百毒不侵,還是另有隱情?

如果僅僅是工作時間長還則罷了,醫生特別是外科醫生面對工作是在病人身上開刀做手術,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情。面對疾病和心急如焚的病人,誤診不行、拖延更是要不得。面對緊急情況需要醫生在高壓之下當機立斷,術前對必要性、方式、時機、術後方式精準預判,還要對可能出現的後續情況負責。

家屬眼中生活狀態只是他們全部職業生涯的一個縮影,實際上這反映出了醫務工作者日常面臨的嚴峻挑戰:長時間繁忙、作息不規律、緊急狀況頻發、負面情緒堆積,毫無疑問,醫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捫心自問,這樣的工作狀態一般人抗不了多久就要崩潰了。而吸菸成了很多醫生用來排解壓力,放鬆身心的方法。

吸菸有害健康,是的我知道,我都懂,但是身心俱疲實在是太難熬了。這暫時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放鬆舒緩,對我們來說都算是一個救命稻草般的存在。
醫生也吸菸?明知故犯,百毒不侵,還是另有隱情?

除了本身的職業特點,香菸成癮和它獨特的作用機理也是讓醫生容易放鬆警惕的重要原因。

例如,香菸吸入後幾十秒,尼古丁就會被吸收並穿過血腦屏障進入神經系統,隨後包括多巴胺、血清素、γ-氨基丁酸(GABA)在內的多種神經遞質被激發出來,這些神經遞質充當著“情緒信使”的作用,能夠激發愉悅、放鬆、平靜情緒,這正是香菸讓人上癮、欲罷不能的根本原因。

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吸菸同樣如此 - 尼古丁的長時間攝入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對判斷力、思考力造成影響;香菸燃燒產生的超過2000種化學物質會對讓身體長期處於缺氧、慢性炎症的狀態,導致健康狀況不斷惡化,最終造成難以挽回的局面。只是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模式不同,香菸的代價是“先消費後付款”,並且在最後開出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價格。

對於很多處在重壓之下的醫生來說,遙不可及的代價與現實中短暫的緩解相比並非那麼“不可接受”了。面對巨大心理壓力的他們,就像沙漠中行進的旅人,口渴難耐的時候撿到一顆毒蘋果,明知道這個毒蘋果會致命,也選擇吃掉它,原因很簡單 - 實在太渴了。

醫生也吸菸?明知故犯,百毒不侵,還是另有隱情?

是否有解?

壓力巨大,所以通過吸菸來緩解壓力、放鬆身心,看起來沒毛病,似乎是一個理性思考後的選擇。但這個問題真的無解嗎?

其實並不是。一個例子是,既然心理壓力是醫生群體普遍面臨的問題,那也並非所有的醫生都吸菸,而不吸菸的這部分醫務工作者就不需要排解壓力嗎?顯然並非如此。

實際上隨著尼古丁對神經系統作用機理研究的不斷深入,通過吸菸緩解壓力這個說法也越來越站不住腳。首先,尼古丁的攝入刺激多種神經遞質的釋放,但這也造成了神經遞質受體的代償性增加 - 就好比小區車多了,車位也要相應增加一樣。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隨著尼古丁代謝,神經遞質水平的下降反而會帶來緊張、壓力、渴望吸菸等負面情緒;其次,尼古丁的長期攝入會導致神經系統受損,本身對情緒的控制能力會越來越弱,導致極端情緒的產生,這對本身處在壓力之中的醫生來說無異於是火上澆油。

此外隨著戒菸知識的大範圍推廣以及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醫院加入禁菸行列,以及醫療衛生工作環境的逐步改善,越來越多的醫務工作者也意識到長期吸菸給健康造成的巨大傷害,並退出吸菸的行列。研究顯示,與上世紀九十年代高達60%的男性醫生吸菸率相比,近年來醫務工作者的吸菸率整體呈下降趨勢。

實際上,醫療衛生從業者群體總體吸菸率的下降對於社會整體吸菸率的下降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人們普遍的崇醫心理,醫生的建議和示範會對民眾產生重要影響。而醫生吸菸,會給患者傳遞錯誤的信號 - 醫生都吸菸,那戒菸是不是沒有意義的?而如果醫生以身作則戒菸,並將戒菸知識、戒菸建議推薦給更多人,那麼這將有效促成更多普通人的戒菸行為。

從發達國家的控煙經驗來看,醫生群體整體吸菸率的下降,是先於普通民眾吸菸率向下發生的,只有醫生群體戒菸並積極參與控煙,才能帶動更多人退出吸菸者的行列。

白衣之下醫生也是普通人,面對傷病痛苦,吸菸成了很多醫務工作者緩解心理壓力、排解抑鬱、放鬆的方式。醫者仁心,正是對健康的守衛也使越來越多的醫生加入到了戒菸、控煙的行列之中,或許下次老張再碰到這位醫生,對話將變成:“吸菸有害健康,作為醫生我建議你戒菸。你看,我自己也戒了”。

參考文獻:

1. 《2015中國成人煙草調查報告》.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 戴悅, 張寶泉, 孫虹,et al. 我國醫生吸菸率、戒菸率及控煙行為的系統研究[J]. 中國現代醫學雜誌,2016(4):88-94.

3. 韓海燕, 劉瑤, 傅士傑, et al. 醫生吸菸行為及其對控煙服務的影響[J]. 中國全科醫學, 2014, 17(11):1217-12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