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事变”,日军为何打赢了却主动撤兵?原来是场大阴谋

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驻上海日军海军陆战队向闸北布防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是为“一二八事变”。这是继“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对中国的第二次侵略行动。

淞沪抗战究竟是怎么回事?日军此时在上海挑起事端,其目的究竟何在?

一、日军是如何挑事儿的?

其实对于日军来说,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日军需要一个由头来挑事。

1932年1月18日,受日军高层指令,由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日本日莲宗的五个和尚,到马玉山路三友实业社投石挑衅,随即与一群中国工友互殴,当时距离九一八事变过去不到半年,国内群情激昂,抗日救亡运动正是高潮时期,面对挑衅的日本人,工人朋友们毫不客气,给这五个和尚一顿胖揍。

“一·二八事变”,日军为何打赢了却主动撤兵?原来是场大阴谋

三友实业社

按说这种街头斗殴也不算大事,可是日本人在中国占惯了便宜,哪里吃得了这种亏。20日一大早,日本社团“上海青年同志会”32名成员带着武器、酒精、木棍、煤油,一把火烧了三友实业社。

就这样气还没消,当天下午,1000余日本人在上海开会,决定致电日本政府,请他们派军队来给中国点颜色看看。开完会以后,他们顺便在上海街头游行示威,并打砸沿街的中国商铺。

“一·二八事变”,日军为何打赢了却主动撤兵?原来是场大阴谋

《民国日报》部分报道

第二天,上海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日本人放火烧毁三友实业社的新闻。《民国日报》有一段“日浪人借(海军)陆战队的掩护”的表述,意指日本人在上海闹事,背后有日军暗中煽动。日军驻上海海军陆战队当即以《民国日报》报道不实为由,向该报提出各种无理要求,但是《民国日报》是有骨气的,他们只在23日对前述内容做了更正申明,日军其他的无理要求一概未与理会,这样日本人炸毛了,又组织了1000多人大集会,最终公共租界当局拉偏架,把《民国日报》给停刊了。

讲到这里,简单梳理两方损失,咱们来看看日方到底受了多大委屈。日方:五个和尚被打了。中方:三友实业社被烧,商铺被砸,报纸停刊。对比一下,日方觉得他们吃了大亏,一边向上海不断增兵,一边向上海市长吴铁城“严正抗议”,并提出了四个条件:

一、市长向日本总领事道歉。
二、逮捕肇事者。
三、赔偿医药费及抚恤金。
四、取缔排日活动,解散抗日救国会。

上海市政府遵照南京方面指令,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态度,于27日下令取消各界抗日救国会。结果日本领事村井仍不满意,表示凡有“抗日”字样的全部要取缔,并限28日18时前给出满意答复,否则将采取“必要措施”。

“一·二八事变”,日军为何打赢了却主动撤兵?原来是场大阴谋

川岛芳子

然而,面对日方如此霸道又无理的要求,上海方面继续选择了退让。吴铁城于28日下午16时45分答复村井,表示完成接受日方要求。

然而,日方再一次出尔反尔,日海军驻上海司令盐泽幸一发表声明,鉴于上海局势紧张,闸北日侨众多,为了保护日侨安全,要求中方闸北驻军撤除一切敌对设施,否则将展开自由行动。

日方要求提的如此光明正大,如此理所应当,恍惚之间,让人有一种事件发生在日本的错觉。不过,在驻防上海的是铁骨铮铮的第十九路军,蒋光鼎、蔡廷锴的十九路军!撤除?做梦!

“一·二八事变”,日军为何打赢了却主动撤兵?原来是场大阴谋

淞沪抗战主要将领

二、仗打得怎么样?

1932年1月28日23时30分,日军率先向第十九路军闸北所部发动进攻,淞沪抗战打响。

当时在淞沪地区,中日双方兵力对比是这样:

中国军队:第十九路军,下辖第六十师、六十一师、七十八师。共3.3万余人。其中第六十师驻苏州一带,六十一师驻南京一带,在上海布防的仅七十八师两个旅,再加上北站宪兵营和吴淞要塞的守备部队。总指挥蒋光鼎,军长蔡廷锴。
日本军队:日军第一遣外舰队,海军陆战队1800余人,各舰另有1500余人,还有武装日侨4000余人,各类海军舰艇23艘,其中有航母能登吕号。此外还有飞机40多架。总指挥为盐泽幸一。

日军首先分五路向闸北防线进攻,七十八师一五六旅奋起反击,战至29日拂晓,打退了日军多次冲锋。天亮后,在飞机的配合下,日军一度占领北站阵地,但北站守军在下午又将北站夺回,并将日军驱逐到四川路以东,靶子路以南,日军第一轮进攻以失败告终。

“一·二八事变”,日军为何打赢了却主动撤兵?原来是场大阴谋

淞沪战役激战地

第一轮进攻失败后,日方向英、美驻沪领事提出调停申请,与十九路军商议停战三天。停战期间,日军不断向上海增兵。

2月3日,日军再次向闸北阵地发起进攻,经过3天3夜的激战,守军顽强地守住了阵地。

连续的失败把日军逼急了,调来了野村吉三郎中将换掉了盐泽幸一。

从7日开始,日军海军陆战队第二十四旅团在海军舰艇和飞机掩护下,向吴淞发起进攻,均以失败告终。

18日,日军增援的第九师团抵达上海,与此同时张治中的第五军也抵达上海增援第十九军。

20日,第九师团和二十四旅团再次向守军发动总攻,两军激战至26日,日军久攻不克,撤退。

“一·二八事变”,日军为何打赢了却主动撤兵?原来是场大阴谋

淞沪抗战照片

顽强的中国守军令日军大感意外,他们再次升级阵容,把总指挥换成了白川义则大将。并增调第十一、十四两个师团前来参战。

3月1日开始,日军发动了全线进攻,由于日军第十一师团在七丫口登陆,导致守军侧翼受到极大威胁,不得已,十九路军向嘉定太仓一线撤退。3月3日,日军占领浏河镇、南翔、嘉定、真茹。并发表停战申明,6日,第十九路军也发表了停战宣言。

5月5日,中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上海停战协定》。至此,淞沪抗战结束。

三,日方的动机是什么?

日方为什么要发动“一二八淞沪战役”?

答案是东北。

“一·二八事变”,日军为何打赢了却主动撤兵?原来是场大阴谋

溥仪就任“伪满洲国”皇帝

首先,是给蒋介石政府施加压力。通过在上海这样一个经济中心城市发起军事行动,迫使民国政府由于上海的军事压力,从而承认日本占领东北的既定事实。

其次就是转移国际注意力,从而在淞沪战役的掩护下,鲸吞我国东北。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虽然列强国家都是以看热闹的心态来关注事态发展,但是日本仍然感受到了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

1931年10月1日,关东军参谋板垣征四郎至电上海总领馆武官田中隆吉,电文如下:

我们下一步计划是占领哈尔滨,以使(伪)满洲国独立,我们已经派人去接溥仪来(当傀儡皇帝),我们的行动必然会引起国联(国际联盟)的关注和抗议,东京将感到很头疼。我请你在上海制造事端,以转移国际注意力,当你们引起骚动,我们将拿下满洲。

1932年1月10日,板垣征四郎在东京日本军部授意下,再次致电田中,田中接着指示川岛芳子,挑起了事端。

“一·二八事变”,日军为何打赢了却主动撤兵?原来是场大阴谋

板垣征四郎

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淞沪战役就是日本当局有预谋的,为了鲸吞东北而精心策划的行动。就在淞沪战役停战后不久,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了。

最后的最后,向十九路军致敬,向蒋光鼎、蔡廷锴二位将军致敬。十九路军已经做的足够好了,淞沪抗战的失利,很大原因在于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十九路军虽然主场作战,却几乎得不到任何援助。篇幅所限,以后再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