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三國:劉備東征伐吳,諸葛亮為何不勸阻?原因其實不簡單

​看了無數遍三國,才領悟到人生一切都是過眼雲煙,大家好我是寵兒 .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原創內容,分享三國的意義。

對於蜀漢來說,夷陵之戰是一個致命傷。劉備為了替關羽報仇,讓蜀地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想當初,劉備意氣風發。雖說創業路上磨難重重,可這並未阻止劉備的腳步,克服了一切艱難險阻,終於成為一方霸主。到了花甲之年,劉備仍然沒有忘記匡復漢室的初心,他既想替兄弟報仇,也想趁機吞併東吳,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以當時的情形來看,劉備伐吳還是有些魯莽的。諸葛亮作為軍師,他定當知道其中的風險,但諸葛亮為何沒有阻止劉備,這其中又有哪些原因呢?

再看三國:劉備東征伐吳,諸葛亮為何不勸阻?原因其實不簡單

關羽之死對劉備來說是個打擊,同時也是蜀漢的損失。失去荊州的仇如果不報,劉備就無法安眠。雖然人人心中都有怨恨,但劉備提出伐吳之舉,除了張飛支持以外,其他人都有意勸阻。諸葛亮也不贊成劉備的想法,可他和劉備相處多年,自然很瞭解劉備的脾氣秉性。關羽是劉備和張飛的兄弟,諸葛亮不能不顧及劉備的情緒。雖然自己為蜀漢立下很多功勞,但諸葛亮清楚自己的定位,他不能凡事都進行干預,更不能做出越權之舉,讓劉備生疑。所以諸葛亮也是為了自保,不想得罪劉備。

再看三國:劉備東征伐吳,諸葛亮為何不勸阻?原因其實不簡單

諸葛亮是個很自知之明的人,他知道功高蓋主的危害,肯定不會忤逆劉備。如果是劉備已經決定的事情,那諸葛亮是不會再強求的。趙雲也曾力勸劉備要先剷除曹操,結果惹得劉備不高興。眾人想要上前勸說,劉備當場就動了怒。即使諸葛亮說話很有分量,如果他不看準時機就上前,那也是自討沒趣。諸葛亮是何等聰明的人,他想讓劉備知道自己的忠心,因此絕對不會在此時激怒劉備。司馬懿也是個聰明人,為了不讓曹操殺掉自己,他隱忍了一輩子。相比之下,諸葛亮的處境可比他好多了!

再看三國:劉備東征伐吳,諸葛亮為何不勸阻?原因其實不簡單

另外,諸葛亮也沒想到這場仗會遭受如此慘痛的後果。因此,他無法和劉備闡明其中的危害。畢竟劉備準備的很充分,獲勝的把握還是很大的,否則孫權也不會嚇得求和。既然劉備如此有信心,孫權又顯得這麼惶恐,那諸葛亮心裡肯定也覺得蜀漢的勝算很大,只好由著劉備去了!而且諸葛亮當初提出隆中對,荊州是個關鍵點,如果不能把荊州奪回來,還如何實現當初的計劃呢?倘若劉備此戰進展順利,那江東都有可能成為蜀漢的地盤,收拾曹操那就是遲早的事。可惜沒有如果,劉備最終還是因為失誤被打得慘敗,讓蜀地百姓也跟著受苦。

再看三國:劉備東征伐吳,諸葛亮為何不勸阻?原因其實不簡單

經過這一敗,劉備變得十分消沉,他甚至再也沒有回到成都。諸葛亮坦言如果法正在世,劉備應該會聽他的勸。畢竟劉備能在蜀地立足,法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小編認為如果諸葛亮想勸劉備,肯定還是會起到作用的。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諸葛亮身為人臣也要為自己和家人考慮,也許明哲保身才是他的聰明之處。

三國一部很經典的文史作品,不同的年齡去看,總是有不同的領悟。寵兒對於三國有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每天堅持原創內容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的關注,下期內容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