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战胜1型糖尿病

儿童糖尿病中超过90%为1型糖尿病,但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患者发病年龄小,依从性差,认知能力较低,饮食及运动控制差,自发酮症倾向明显,易受社会因素影响,因此需要家长协助对抗糖尿病。

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糖尿病呢?

由于部分血糖无法正常的转化为能量,所以糖尿病在临床上普遍有“三多一少”的表现。

帮孩子战胜1型糖尿病

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视力下降、皮肤瘙痒、牙齿松动脱落等症状。

那么如果家里有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1型糖尿病患儿,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了解糖尿病,做好后勤保障 糖尿病患儿病情的良好控制,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配合。因此,爸爸妈妈应该和患儿一起学习糖尿病知识,了解日常饮食、运动和胰岛素应用注意事项。鼓励患儿配合医生科学治疗,一起战胜糖尿病。

科学调理饮食 糖尿病儿童饮食计划原则应该满足其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需要。1型糖尿病会使患儿体内葡萄糖代谢紊乱,可能会导致孩子老想吃面包、饼干之类的加工食品,而这些食物正是应该尽量避免的。患儿每日所需热量= [1000+年龄× (70-100)kcal]。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0%~55%;蛋白质15%~20%;脂肪占25%~30%。按早餐1/5,午餐和晚餐各2/5合理分配热量。多摄入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养成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不能按时进餐时必须测餐前血糖调整胰岛素或进餐量。

帮孩子战胜1型糖尿病

父母陪同患儿一起运动 运动是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对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有积极意义。另外,糖尿病患儿在锻炼后还要注意一个潜伏的危险即延迟性低血糖,有时为无症状性。因此患儿应养成合理的运动习惯,必须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根据年龄、运动能力安排适当的项目,每天定时定量进行运动。行走、慢跑、爬楼梯、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都对患儿有益。运动时可随身携带软饮料, 糖果等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以备食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运动计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陪同孩子一起运动,使其养成习惯。

帮孩子战胜1型糖尿病

心理护理 1型糖尿病病程长,影响生长发育,日常生活存在诸多不便,加上每天几次胰岛素注射, 容易使患儿对治疗信心不足,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需要家长给予其充分的心理指导。

协助进行血糖监测 1型糖尿病存在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且低血糖症状不明显等缺点,因此需要家长协助患儿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及低血糖,调整患儿的生活方式,以防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帮孩子战胜1型糖尿病

如果发生了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家长该怎么做?

家长应给患儿随身携带糖果、饼干、水果等,若出现突发饥饿、大汗、心慌、头晕、乏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高糖食物。低血糖严重时可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需及时送至医院就诊。而当患儿不管感染或其他原因诱发明显“三多一少”症状,伴恶心、呕吐、皮肤弹性差,尿液可闻及异常气味时,应立即怀疑酮症酸中毒,查血糖或尿酮,证实后可适当补充适量胰岛素,并及时送至医院治疗。

总之,1型糖尿病为终身治疗疾病, 需长期治疗和管理。父母应该从饮食、运动、监测、用药、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积极配合,为患儿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帮孩子战胜1型糖尿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