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票火車票等抵扣進項,不要提前拿票抵扣

一、降稅率

從4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16%增值稅率降至13%、交通運輸和建築等行業10%增值稅率降至9%

1.政策時間:所謂"從4月1日起",指的是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凡是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在4月1日之前的,一律適用原來16%、10%的稅率納稅,按照原稅率開具發票;相反,凡是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在4月1日之後的,則適用調整後的13%、9%的新稅率納稅,按照新稅率開具發票。

2.所以適用16%增值稅率都降至13%,不僅僅是製造業,還包括商貿業等所有適用10%增值稅率降至9%,不僅僅是交通運輸和建築行業,還包括房地產行業等。

機票火車票等抵扣進項,不要提前拿票抵扣

二、擴大抵扣範圍

從4月1日起,進一步擴大進項稅抵扣範圍,將旅客運輸服務納入抵扣,並把納稅人取得不動產支付的進項稅由分兩年抵扣改為一次性全額抵扣,增加納稅人當期可抵扣進項稅。

1. 旅客運輸服務納入抵扣

(1)通俗的講:飛機票、火車票、汽車客運車票、出租車票、公交車票納入抵扣憑證範圍

(2)發票開具日期是:4月1日及以後的都可以抵扣

(3)抵扣方式:旅客運輸服務大部分不是專票,抵扣方式和形式拭目以待

2. 不動產支付的進項稅改為一次性全額抵扣

(1)購買不動產取得開票日期4月1日及以後的專票等抵扣憑證,就可一次性全額抵扣

【例】2019年3月份支付購買不動產款項/辦完產權登記,由於一些原因取得專票發票日期為4月5日的發票,就可以一次性抵扣。

還有一種可能:只要在納稅期限4月1日以後(不是申報期)勾選認證的購買不動產取得專票等抵扣憑證,就可一次性全額抵扣。

(2)4月1日前,按照原規定"取得不動產支付的進項稅由分兩年抵扣"剩餘的40%待抵扣進項,會不會一次性在4月份抵扣,看後續財政部和稅務總局具體文件。

三、加計扣除

從4月1日起,對主營業務為郵政、電信、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業的納稅人,按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政策實施期限暫定截至2021年底。

(1)從4月1日起:取得4月1日及以後的專票等抵扣憑證,就可以按規定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

還有一種可能::只要在納稅期限4月1日以後(不是申報期)勾選取得專票等抵扣憑證,就可一次性全額抵扣。

(提醒如果能降低價格,寧願在4月1日後取得13%/9%的專用發票,還有其他的專票,知道為什麼嗎?)

(2)主營業務:後續會有文件來判斷什麼標準是主營業務

(3)郵政、電信、現代服務和生活服務業判斷:按照財稅(2016)36號文件

(4)按進項稅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從文字上判斷,應該是所有的進項稅額都在原抵扣的基礎上再加計10%抵減應納稅額,比如:取得財稅培訓專票106元,抵扣6元,加計扣除0.6元(6×10%)

(5)政策實施期限暫定截至2021年底:政策實施期限為2019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提醒一下:上述文字中有"暫定"二字

四、留底稅額退稅

從4月1日起,對政策實施後納稅人新增的留抵稅額,按有關規定予以退還。

1.政策實施後:政策實施應該從4月1日起

2.新增的留抵稅額:從字面意思4月1日前的

(提醒如果能降低價格,寧願在4月1日後取得13%/9%的專用發票,還有其他的專票,知道為什麼嗎?)

3.申請退稅的程序:期待後續文字

機票火車票等抵扣進項,不要提前拿票抵扣

五、出口退稅率和扣除率

從4月1日起,相應調整部分貨物服務出口退稅率、購進農產品適用的扣除率等

1.由於16%增值稅率降至13%和10%增值稅率降至9%,出口退稅率和農產品扣除率相應調整;

2.關鍵後續文件:有沒有過渡期?

上次2018年5月1日起"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稅率分別調整為16%、10%",當時就是從2018年7月31日前執行調整前的出口退稅率,

機票火車票等抵扣進項,不要提前拿票抵扣

六、政策延續

延續2018年執行到期的對公共租賃住房、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運營、國產抗艾滋病病毒藥品等的稅收優惠政策

七、扶貧捐贈支出全額稅前扣除

今年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底,對企業用於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建檔立卡貧困村的扶貧捐贈支出,按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據實扣除。

八、扶貧捐贈支出免徵增值稅

今年1月1日至2022年底,對符合條件的扶貧貨物捐贈免徵增值稅。

(備註:現行規定,貨物對外捐贈需要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

九、從事汙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從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底,對從事汙染防治的第三方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十、提醒各位

1.政策口徑:按照現在減稅趨勢,政策口徑相對會比較大和寬鬆;

2.後續財稅文件也可能突破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口徑;

3.只有學習繼續學習,開句玩笑:只能怪您選錯了行業!

4.一切以後續文件為準!

【本文出自企答答http://www.qidada.com,可點擊瞭解更多財稅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