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会走路了,反而更要妈妈抱?终于有心理学家给出了答案

刚开始学会走路的宝宝很乖,喜欢走路的感觉,不喜欢父母抱着。但是慢慢的宝宝走路能力更强了,反而不喜欢走路了,总是喜欢要父母抱着,这是什么呢?

为什么孩子会走路了,反而更要妈妈抱?终于有心理学家给出了答案

一、​为什么孩子会走路却总要“抱抱”?

1、孩子希望得到安全感

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喜欢和爸爸妈妈亲密接触,通过这些接触,孩子能够获得被爱的感觉,同时也能得到安全感。在外步行的时候,也许是对外面的情况不熟悉、对陌生人的恐惧还在下意识就会像安全的臂弯,也就是爸爸妈妈的饿怀抱。

所以当孩子步行时索要宝宝,爸爸妈妈们不妨满足孩子的要求,为他们建立好牢固的安全感。

2、孩子需要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

两岁小宝宝身体的器官还在发育,他只有通过抱抱、抚摸的方式,来感受来自父母的关爱,肢体的接触能让宝宝感受妈妈的温暖。

3、高的地方,视野会更好

如果家长能够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孩子和我们大人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在视野开阔的地方还好,但如果是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孩子看到的大多都是大人的腿和拎着的各种袋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感觉压抑和紧张。

为什么孩子会走路了,反而更要妈妈抱?终于有心理学家给出了答案

二、​让孩子减少索要抱抱的小技巧

1、设立一个约定

在出门前,宝爸宝妈们可以先跟孩子做个约定,出门时不能要抱抱,否则就不出门。当孩子答应了这个约定,再带孩子出门,而出门步行的时候,也可以慢慢走或者走一会儿歇一会儿,避免孩子过于疲劳。

2、适当的鼓励和夸奖

带孩子外出时,如果孩子一直索要抱抱,宝爸宝妈们可以给孩子适当的鼓励,激励他们再坚持一会儿,再多走一段路。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可以及时给予夸奖,将孩子的进步详细地告诉孩子,那么他们下次就会做得更好。

为什么孩子会走路了,反而更要妈妈抱?终于有心理学家给出了答案

其实,孩子要抱抱不是错,而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有7%通过语言沟通,高达9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进行的。

沟通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肢体语言。

尤其对于低幼的孩子们来说,肢体语言比语言更有力量,而拥抱是最柔软、最有力量的方式。

常被拥抱和亲吻的孩子,比那些被长期冷落在一边,且无人安抚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

在拥抱的时候,身体会释放出一种激素——内啡肽,这种激素能使人平静下来,并会伴随一种幸福感。

所以当孩子想你要抱抱的时候,不妨多抱抱他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