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普通”戰士,毛主席卻親自出席其追悼會

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毛澤東


1915年4月19日,張思德出生於大巴山深處一個貧苦佃農家庭。出生僅7個月,母親就因病無錢醫治離開人間,父親張行品被迫把他抱給嬸母收養。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長大,嬸母為了讓他永記鄉親們的恩情,給他取名“思德”。


1933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1933年12月,張思德參加紅軍,不久加入共青團,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長征。1936年10月,張思德隨部隊到達陝北,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是一個“普通”戰士,毛主席卻親自出席其追悼會

張思德


長征路上嘗百草


1936年夏天,張思德所在的紅四方面軍翻過大雪山,從下口驛一帶進入了草地,走了20多天以後,部隊斷糧了。為了戰勝飢餓,走出草地,完成北上抗日的神聖任務,黨組織發出了“嘗百草”的莊嚴號召。


在茫茫的草地上,野草遍地,毒草叢生。要嚐出一種能吃的野草很不容易,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輕者中毒,重者可能死亡......張思德卻總是搶在前頭。


有一回,部隊來到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忽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蔔!野蘿蔔”!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跟蘿蔔葉子差不多。小戰士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一把奪過來放到自己的嘴裡。不一會兒,他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又過了一會兒,他感到肚子一陣絞痛,隨著吐出一股股清水。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栽倒了,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


人民最重


在張思德心中,人民最重。在革命歷程中,張思德在幹好自己本職工作之餘,還經常去服務周圍的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老張同志”。大生產運動中,他積極參加燒木炭、開荒種地、打草鞋等生產勞動,經常少領衣服鞋子等軍需品,以減輕群眾負擔。他說:“我會打草鞋,我少要一雙鞋,老鄉就可以少做一雙鞋。”


一次背木炭時,張思德路上遇到群眾趕毛驢馱運東西。毛驢遇到生人突然站住,為避免群眾牲口受驚,他主動揹著木炭躲到路邊,給群眾讓路。另一次,一個戰士背木炭沒捆緊,路過莊稼地時散落下來,壓壞了一些莊稼,張思德嚴肅地對其進行了批評,還親自去向群眾道歉,晚上回來又召開班務會,和大家一起檢查原因,吸取教訓。後來背炭時,再也沒發生過這樣的情況。


還有一次,張思德和戰友一起去離延安上百里地的一個村鎮買豬。在往回趕豬的過程中,路過一個村子休息,又給生病的豬治療,然後趁著夜晚涼快繼續趕路。天亮時,張思德和戰友突然發現趕錯了老鄉的豬。他立刻將老鄉的豬分隔出來,又冒著烈日折返幾十裡地把豬安全送還給老鄉,他還向老鄉致歉,受到了老鄉的稱讚,回去後又向組織作了檢討。


光榮犧牲


1944年夏,中共中央決定於1945年4月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的後勤保障提前進行,其中的一項是儲備大批木炭,供700多個代表近一個月的燃料之用。為此,中央決定組建一個燒炭小隊完成此項任務,因為張思德以前曾燒過炭,有經驗,遂即被挑選任副隊長。


張思德二話沒說,扛著揹包去了安塞縣石峽峪。不怕苦不怕累的他燒出了一窯又一窯好炭。為了多燒炭,張思德決定動手開挖新窯洞,然而,一個意料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9月5日,張思德和戰友小白正挖著窯洞,窯頂突然掉下幾塊碎土,出現險情。張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將小白推出洞口。就在這時候,只聽“轟隆”一聲,厚厚的窯頂坍塌下來,小白在窯口被壓住半截身子,張思德被整個埋在土裡邊。戰士們和老百姓從四面趕來,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張思德卻沒能搶救過來,他犧牲時,年僅29歲。


毛主席親自出席追悼會


1944年9月8日下午,張思德追悼大會在延安鳳凰山下的棗園操場舉行。祭臺上高懸著“追悼張思德同志”的大字橫幅,後壁黨旗下掛著張思德的遺像,下面擺滿了用五顏六色山花紮成的花圈。遺像旁邊掛著毛主席寫的輓詞:向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張思德同志致敬


毛主席親自出席了追悼會,他臉色莊重,腳步緩慢,拿起自己贈送的花圈,輕輕地放到張思德遺像前,低頭默哀。中央警衛團團長吳烈宣佈追悼大會開始,毛主席與大家起立,向張思德遺像鞠躬、靜默後,警衛團政治處主任張廷楨致悼詞。


這是一個高規格的追悼會,中央機關與中央警衛團官兵千餘人參加。黨的最高領袖參加普通一兵的追悼會並講話,是建黨以來未曾有過的


致悼詞畢,毛主席走上祭臺,親切地講道:“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會後,秘書將毛主席在張思德追悼會上講話的記錄稿作整理後,送毛主席審核。毛主席閱後,揮毫書寫了“為人民服務”5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作為題目。


1944年9月21日,延安《解放日報》頭版全文刊載了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從此,“為人民服務”的聲音傳遍了延安,傳遍了陝甘寧邊區,傳遍了全國各解放區戰場。張思德成了“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成了一種全新世界觀的紀念碑。


他是一個“普通”戰士,毛主席卻親自出席其追悼會


致敬張思德

他全心全意

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

將永放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