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本文为笔者燕地密码系列文章。燕,是北京城的代称。自古燕地多奇人,燕地奇人秘事多,欲知众多3000年北京城历史之迷和答案,请看燕地密码系列连载】



前面笔者有文,述及在阳台山下大觉寺边建有灵塔的明英宗朝国舅周云端和尚,并非出家于大觉寺,实是出家于香山之香山寺。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房山和海淀的两座明国舅周云端塔。

意思是说,明英宗正统(1436年~1449年)至天顺(1457年—1464年)年间,周吉祥在香山永安寺出家为僧,拜昙季芳为师。这里的“昙”,音坛,法的意思,“昙摩”,佛法的意思。后隐居于老家附近的山边之处,从有关记载可知,乃是阳台山下的大觉寺。

可见历史研究应重视出土文物、碑刻的研究利用,可补正史史料之不足,利于解密历史的细节。

以上碑记中的这段记载,引起了笔者研究明晰明代香山一带寺庙、景观发展真实状况的兴趣,与清代相比,有何区别?

今日香山景观的构成,乃是清代静宜园的格局,而且香山历史景观的复建,大部分是以清代静宜园的景致原貌复建而成。

香山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57米,南、北侧岭的山势自西向东延伸递减成环抱之势,景界开阔,可以俯瞰正东面的广大平原。明清时节,东南方向的京城应是清晰可见。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香山主峰香炉峰。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香山山水风光。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西山晴雪。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香山的古树。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香山的初秋。

最难得可贵的是,香山的历史古迹悠久且众多,最早的源于唐代,部分源于辽金元,更多的是明朝遗物,而且是自辽金元一脉相承而来。

可以说,明代时的香山诸景,无不是以金元遗存下来的景观为基础的。而清代,康熙乾隆这两位爷孙,更是充分利用了明代的香山景观加以丰富扩建,尤其是对山石、古树、古泉,均妥加继承。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远观香山。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清代静宜园图。

那么明代时的香山都有什么景观呢?国舅爷周云端出家的香山寺此时又是什么样呢?

北京城的西郊,是辽金元时期传统的风景游览胜地。后世的明代又在西山、瓮山和西湖一带大量兴建佛寺,对京城西北郊的风景曾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数次开发。

香山寺位于香山山脊环抱的南部山腰,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时此地已有吉安寺、香山寺二寺。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辽代(916-1125 年) 初年,辽国把幽州蓟城作为陪都,改称南京以后,香山地区就开始了营建园林的历史。辽代中丞阿勒弥曾在今香山寺基址上建起了自己的住宅(后舍宅为寺)。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辽金元明清北京城与香山位置示意图。

后来,北辽宣宗耶律淳(1063年~1122年)去世后,葬此寺旁,称永安陵。永安陵俗称为辽王坟,是香山上最古老的一座帝王陵墓 ,陵址在香山蟾蜍峰附近。20世纪民国时期,田树藩所著《西山名胜记》一书记载了辽王坟的规格:“为二丈长一丈宽之三石洞”,洞址今已无考。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辽宣宗画像。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香山蟾蜍峰。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辽永安陵陵址示意图。

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 三月癸己,香山寺建设完成,金世宗幸其寺,赐名永安,并给田二千亩、栗七千株、钱二万贯作为寺院资产。此寺建筑华美,规模宏大,同时作为皇帝游览和行宫之用,其建筑格局遗迹,在元明两朝时尚可见之,惜今已不存。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金世宗画像。

金章宗时的大臣赵秉文有两首关于香山的诗,描绘了香山的秀美景色和著名的红叶。一首为《香山》:

山秀熏人欲破齐,

临行别语更徘徊。

笔头滴下烟岚气,

知是香山境里来。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金代赵秉文《香山》诗意图

另一首是《香山寺飞泉亭》:

霜风吹林林叶干,

泉声落日毛骨寒。

道人清晓倚栏杆,

自汲清泉扫红叶,

一庵冬住白云间。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金赵秉文《香山寺飞泉亭》诗意图。

元代皇庆元年(1312年)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曾给钞万锭,用于修缮永安寺,并将寺名更名为“甘露寺”。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元仁宗画像。

至明朝时,再次重建,从此开始称为“永安禅寺”。据明成化五年(1469年)的香山永安寺碑记载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司礼监太监范弘捐资70余万两,于元代甘露寺之旧址建寺,明英宗赐额“永安禅寺”。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明英宗画像。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香山寺远景。

明代宗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太监王公诚继志修葺”,“天顺、成化以来累蒙颁赐经典,增饰绘像”。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周太后画像。

从时间上看,周太后的弟弟周云端应是在香山永安禅寺建成后进入该寺的。并且,时间当在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年)之前,因为这一年,在周贵妃的运作下,周吉祥已被任命为僧录司右觉义(从八品),时年23岁。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香山大永安禅寺匾额。

僧录司是明朝时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机构。该司内设左、右善世二人(正六品),左、右阐教二人(从六品),左、右讲经二人(正八品),左、右觉义二人(从八品)。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今日香山寺风景。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清静宜园图中的香山寺。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香山寺内古柏。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香山寺内牌楼额名永安。

图说北京:静宜园内香山大永安禅寺自唐辽金元明至清代的历史溯源

▲香山寺内牌楼额名甘露。

今日游客前去游览,所见新修复之香山寺寺院格局,就完全是按照清代乾隆年间的原貌复建的。

未完待续,请阅读后续文章。


细读正史也轻松,文尚清新易懂,图尚高清真实。 本号致力于解密历史的细节,兼而订正不当传播之谬误,无私提供高清并真实的历史图文。敬请关注,持续解密历史的细节中。原创作品,版权所有,已全网维权,请勿抄袭转载。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