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分類學專題系列課程】第一期: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

前言

病案編碼是疾病分類學的應用,病案人是疾病分類學的踐行者。如果將醫學比作一頂皇冠,那麼正是有了疾病分類學作為基座,醫學專科寶石才能夠牢牢鑲嵌在“醫學”這頂璀璨的皇冠上。

【疾病分類學專題系列課程】第一期: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

為了將病案編對碼、入對組,病案人需要掌握疾病臨床表現、解剖、病理、檢查、用藥等相關知識。而由此產生的醫療數據的應用,將進一步為醫、教、研服務,影響醫院管理、醫保支付等方方面面。

噔噔噔噔!

艾登直播間疾病分類學專題系列課程 第一期

【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來啦~

講師介紹


【疾病分類學專題系列課程】第一期: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

馬家祺 艾登科技編碼顧問、DRGs數據諮詢師 產品研發支持 首都醫科大學高材生,病案管理技師 有顏還有才

要點一 神經內科不是“內科”

神經內科是關於神經方面的二級學科。對於醫學背景不強的人來說,神經內科概念裡,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就是,雖然它叫作“神經內科”,但實際上並不屬於內科概念,從設置上來說,和內科、外科這些專業並列。清楚這一點,有助於大家劃分編碼的學習方向。

神經內科涉及的編碼分佈可以分類兩類,一類是第六章神經系統疾病(G00-G99),另一類的第九章循環系統疾病的腦血管病小節(I60-I69)。

其中,循環系統佔全部章節的63.02%,神經系統佔全部章節的33.70%,兩個系統累計佔96.7%。餘下的少數情況集中在第一章、第四章和第十八章中。基本上符合了神經內科的專業特點。

站在管理角度,如果病種結構沒有集中在第六章和第九章,那麼醫院很大概率出現了亂收病人的現象,科室的專業特點和經營方向就需要調整。

對於同一個數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編碼員拿到這些數據後,也可以與自己所在醫院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來完善本醫院的相關工作。

要點二 術業有專攻,臨床與病案都不能放鬆

以某一份病歷為例,主要診斷是多發性的腦梗死I63.9,其他診斷有頸動脈狹窄、椎動脈閉塞,作為兩根重要的入腦前的大血管,僅從統計角度出發,它們很有可能是造成腦梗的責任血管。主診斷使用I63.9,就需要重點核查該病歷。

所以,如果要系統掌握編碼規則,還是要回到臨床。臨床診斷原則中,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有兩個重點:

  • 定位:病變在什麼部位?
  • 定性:病變的性質及原因是什麼?
【疾病分類學專題系列課程】第一期: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

臨床有一套非常縝密的診斷邏輯,這些邏輯要落實到實際診斷中,否則後期編碼準確性的確定,以及編碼作為DRG支付依據,就可能會出現問題。編碼員熟悉的是分類體系,對數據分析比較在行,臨床知識稍有欠缺。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臨床與病案科相互配合,才能將工作做得更好。

要點三 神經內科的編碼重點是什麼?

在神經內科重點的治療性操作組中,要重視以下分組的內涵編碼:

BE19腦血管病介入治療(00.61-00.65球囊擴張成形、支架置入)

BK19神經系統診斷伴呼吸機支持(96.7氣管插管及呼吸機使用)

BL19腦血管溶栓治療(99.1血栓溶解劑輸入)

BM19腦血管介入檢查術(88.41腦動脈造影)

病案人要掌握分析數據技能,通過標杆對比方法,尋找日常工作中忽略的問題,與編碼的差異性。要想學好編碼,掌握編碼規則是其中一個要點,更重要的是分類結構。當編碼水準需要進一步提升時,跟專科學習編碼是一個快速提升的渠道,所以要與臨床多溝通,學習臨床思考邏輯,梳理臨床分類結構,並通過ICD分類結構,更好地掌握編碼規則。

通過此次課程直播,病案人也可以做這樣一些思考:如何將課程知識用於本院神經專業病案管理呢?比如掌握本院神經專業數據質量;參考講師授課內容;選擇適合本院神經專業的部分,用於本院數據質量管理等。

本次直播課程為悅勵用戶專享內容,共有300+人參加。直播中,我們通過交流互動的形式,增強大家的參與感與體驗感,讓課程更加生動有趣,獲得了參會老師們的一致好評!

【疾病分類學專題系列課程】第一期: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

【疾病分類學專題系列課程】第一期: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

【疾病分類學專題系列課程】第一期: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

課程中獲得直播福利的5位老師,記得聯繫數據助手領取福利哦~

由於課程內容太過豐富,而直播時間有限,所以,艾登特為所有悅勵會員準備了直播間福利——本期課程回放視頻。會後還沒有申請的老師,記得把截圖發給您的數據助手哦~

【疾病分類學專題系列課程】第一期: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

【疾病分類學專題系列課程】第一期: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

沒有參加本次【神經內科編碼與DRG應用】直播課程的老師也不要遺憾哦,聯繫您的數據助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