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生機遇只要把握住一次就足夠了,下一站:比特幣減半牛市?

進入2020年,世界彷彿進入了天災與人禍疊加的災難模式。

澳洲山火、美國致命流感、非洲蝗蟲危機、東南亞火山噴發,以及改變了我們十幾億國人生活的新冠肺炎……

此外,隨時可能暴雷的全球債務危機、地區軍事爭端、還有醞釀中的中美老大之爭等等,都在挑動著每一個人的神經。

巧合也好,必然也罷,突然間我們的地球似乎進入了一個急速熵增的新階段中。

突發的疫情瞬間就把無數艱難拼搏的創業者打入了事業的最低谷,Fcoin張健的一個公告就讓很多人半生的積蓄瞬間灰飛湮滅……

太多事情來得猝不及防,而身在其中的我們,每一個個體都顯得那麼的渺小,只能要求自己儘量做到未雨綢繆、樂觀面對。

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比如:世界有多糟糕,大餅就會有多絢爛。

投身於區塊鏈的我們都是相對幸運的,在混亂中依然能常常出現一些新機會,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還可以積極樂觀地討論著:牛市是不是要來了?手上的幣價會漲多少倍?

說到趨勢,無論是否一定出現減半行情,金融市場的週期性都會帶來牛市,如同四季更替一般。

作為一個合格的韭菜,此刻除了哀悼、祈禱、祝福外,是時候沉下心來,為或許即將到來的牛市做好各個維度的準備。

以前小姐姐說過,面對一個足以讓部分人完成階層跨越的牛市週期,一生中只要抓住一次就夠了。

So,今天的文章,小姐姐就和大家一起,回看歷史,展望未來,整理出牛市操作思維和策略,儘量爭取做那10%的弄潮兒。

眼下,一輪財富躍升的絕佳機會或許正在我們面前拉開帷幕,ready?go!


有些人生機遇只要把握住一次就足夠了,下一站:比特幣減半牛市?


減半行情是幣圈最大的期待

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的挖礦機制時,做了總量2100萬枚的限制,並且設計了每隔四年左右一次的挖礦產出減半。

這就意味著,大約每隔四年比特幣礦工的挖礦成本就會突然增加一倍,這又進而影響了公眾對比特幣價格的預期,從已經發生的兩次減半來看,每一次都催生了一輪轟轟烈烈的牛市。

先來簡單回顧下這兩次減半行情的歷史:

【第1次減半】

減半時間發生在2012年11月。

在減半發生之前的一年左右,BTC幣價處於歷史低點並開始逐漸走高。

在減半發生時,BTC的價格大約漲到了上次高點的50%左右,在減半之後BTC幣價加速上漲,直至減半後6個月達到了當時的歷史新高。

第一次減半牛市歷時共計18個月,從熊市最低點到牛市最高點的漲幅大約135倍。

【第2次減半】

減半時間發生在2016年7月。

在減半發生之前的9個月左右,BTC價格開始從階段底部區間逐漸走高。

在減半發生時,BTC的價格大約漲到了此前歷史高點的70%左右,減半之後BTC價格又上漲了一年半,於2017年12月達到了約20000美元的歷史高點。

第二次減半牛市共計歷時27個月的上漲過程,中間還經歷了“九四”的恐慌性下跌,並在“九四”過後瘋狂加速上漲,如果從熊市最低點到牛市最高點來算,漲幅大約是120倍。

總結一下前兩次比特幣減半有幾個共同的特點:

第一,在減半發生之日,幣價都已經開始走高,但並沒有突破歷史新高。在減半發生之後的數月內仍將持續上漲,且減半日後的漲幅都超過了10倍。

第二,所謂減半行情實際上是個長期的過程,通常是先慢後快,中間必然也會出現階段性的下跌,整體的牛市趨勢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前兩次減半牛市分別持續了18個月和27個月。

第三,前兩次減半都出現了超過百倍的漲幅。因此,今年5月即將到來的第三次減半,雖然剩餘的BTC數量佔比已經大大減少,從心理層面來看,依然讓大家充滿期待。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往往驚人地相似。

相對於前兩次減半,現在的情況已經發生了不少變化,比如總市值增長了N個量級,衍生品和量化交易逐漸成為主流,公眾對數字貨幣的接受度已經更高,等等。

第三次減半行情與之前兩次會有哪些相同與不同,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我們團隊夥伴間也經常會討論。


最重要的邏輯:熊市收集籌碼,牛市賺錢離場

所謂比特幣牛市,說到底是在價格上漲的強烈預期下買幣的需求暴增,投資者尤其是新資金蜂擁而至,在FOMO情緒下,大家“哄搶”比特幣。

牛市開始時,籌碼主要集中在從上輪熊市就開始不斷買進比特幣的大戶和信仰者手中。在牛市中後期,大戶和老韭菜再把自己於熊市中收集的籌碼以十幾倍、幾十倍的價格賣給剛進場的新韭菜們。

從籌碼分佈來看,在牛市裡比特幣由集中逐漸變得分散,也就是大戶手中的幣逐漸賣出,散戶逐漸接盤的過程。

而在熊市裡則恰恰相反,當比特幣價格反轉進入下跌通道之後,大多數投資者又因恐懼和悲觀把牛市裡高價買到的籌碼低價拋售。

隨後,在上輪牛市中賺了幾十倍的老人們將再度出場成為主角,用上輪牛市中套現的利潤,不斷買進價格被低估的廉價籌碼,市場開始醞釀新一輪牛市,直到遇上類似經濟weiji、減半這樣的適當契機,新一輪牛市又將轟轟烈烈地展開……

在明白了這個大的運行邏輯之後,不用說,你大概已經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了吧。

據相關數據統計,擁有超過1000個比特幣的大額賬戶地址在今年2月份數量明顯增加,而1月份時這個數據並沒有增長。

可見近期大戶們已經停止觀望開始為牛市到來做新一輪的籌碼收集了。

即使你是一顆鮮嫩的新韭菜,現在只需要傻傻地拿住自己的價值幣種,不要自作聰明地瞎折騰,HOLD到牛市後期的相對高位,套現離場即可。


致勝牛市的重要思維

悲觀和恐懼是生物的本能,也是我們面對未知的第一反應。

低迷行情裡無論漲跌,交易者都充滿了不安全感,這兩年經歷了太多瀑布,讓我們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牢固的熊市悲觀思維。

但是,親愛的小夥伴們,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我們已經逐漸進入了機會多於風險的牛市趨勢裡。

對於還沒走出熊市思維的人來說,未來踏空的煎熬可能會比虧錢更難受。

所以,當務之急是應該讓自己儘快擺脫熊市中的悲觀思維,切換為積極持幣的牛市心態。


有些人生機遇只要把握住一次就足夠了,下一站:比特幣減半牛市?

第一、 拿穩低價籌碼

熊市裡的低價籌碼如果能堅持拿到牛市是困難且珍貴的。

真正的牛市顯然不是漲幾倍就會結束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才是常態。

熊市裡待久了的人很容易滿足,尤其對於2017年底、2018年初進場的,還沒經歷過牛市的很多人來說,往往漲了一兩倍就拿不住了,甚至是剛剛回本就趕緊跑掉了。

但當幣價依然持續上漲後,他們最終又會忍不住高位入場,往往是5倍時賣掉的幣,在10倍時又忍不住買了回來。

上漲的時候猶豫踏空,後面鼓足勇氣終於上車了,卻成為了接盤俠。


第二、 對長期走勢保持樂觀,減少看空。

熊市裡下跌是大趨勢,所以熊市裡最怕的是倉位過高,被高位套牢,沒有迴旋餘地。

而牛市裡則完全相反,向上成為了大趨勢,所以短期回調被套並不可怕,真正怕的是踏空!

只要你認定是處於牛市初期,並且自己持有的是有價值支撐的優質幣種,適當保持倉位高一些的風險並不高。

而牛市大趨勢裡出現回調,甚至長時間的回調時,如何應對往往成為每個人收益高低的分水嶺。

牛市是個長期的過程,中間一定會出現回調,尤其在初期,把每一次回調視作“機會”。

緊跟大趨勢才是最重要的,絕不因為短暫的挫折而讓自己迷失、掉隊。


第三、 減少操作頻率,不追熱點。

在牛市中,板塊輪動是很明顯的。

新韭菜經常看到別的幣暴漲而自己持有的沒動,心裡百般難受。

當群魔亂舞、消息滿天飛的時候,對於沒有價值支撐的暴漲,更多的是短期的、很難持續。如果沒趕上,也就沒必要去追了。

只要是價值幣種,就拿穩它,一定會輪到你飛的時候,不過是先飛後飛的問題。

見異思遷、盲目調倉的後果是,想去追的沒追上,而自己原本的上漲也錯過了。

更有經驗的老韭菜們,不僅不追,經常是反向操作的。

像我自己有個習慣,會去看自己手上的哪些幣種在一個月內的漲幅明顯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如果發現其基本面及數據層面支撐條件不足的話,我就會把它們降低倉位,換成一些自己認為有潛力但近期漲幅偏低的幣種。

覆盤的時候會發現,這樣的習慣往往能夠更大概率地捕捉到板塊輪動中的收益。

“等待”這個詞有魔力,我們無法提前洞知天機,只能時時佈局好潛力版塊,然後等著機會來找你就好了。

牛市中的機會很多,剋制貪婪也是經常需要提醒自己的,如果沒趕上,就讓別人去賺,任誰都不可能把握住所有的機會。

何況,機會背後很可能藏著大鐮刀,who knows?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太關注短期漲跌,紛擾繁雜的消息容易破壞掉真正的思維體系。

牛市不會轉瞬即逝,冷靜、耐心,中長線的勝率會更高。

小姐姐建議:不要以為自己能夠戰勝市場,應該儘可能降低自己的交易頻率,並提醒自己——操作越少的人,盈利越多!


第四、 留好自己底倉

對於還沒經歷過牛市的新韭菜,一個簡單的建議是:請留好你的牛市底倉。

所謂底倉,應該由幾個自己長期看好的主流幣種組成,一定不要選擇小市值的或者新幣種。這樣即使出現了一些階段性的回調甚至黑天鵝事件,也不至於太恐慌。

然後,給自己定下規矩:無論牛市過程中的漲漲跌跌、板塊輪動等等,都不要去調整底倉,只有到了自己認為的牛市後期,決定要獲利離場時才能去動。

我在去年初大餅4千多美元時開始陸續收集籌碼,建倉過程持續到今年初8千多美元時,倉位已經比較高了。這裡面的大約60%,我都會當做自己的底倉來看待,前期不會去動它。


第五、 賣得好才能在牛市中真正收益

數字貨幣的交易者分為幾類,比如:

長期持幣的信仰者:無視牛熊一直持幣,比較適合實力雄厚且足夠有信仰的人,並不適合大多數散戶。

趨勢投資者:審視大週期大趨勢,倉位的控制隨著牛熊趨勢而動,熊市裡屯幣,牛市中套現。如果大週期把握得當,這會是收益最高的一個群體,但缺點是不符合人性而且時間成本較高,這也是是小姐姐一直比較推薦大家的方式。

短期套利者:對短期波動更敏感,希望把握住行情波動實現快速獲利。投機是件有樂趣且刺激的事,符合人性,大部分剛進場的新人都是從這個方式開始的,但風險也最高,很容易踩到各種坑。

我自己的風格,並不是長期的無條件屯幣,而是希望把握大的行業週期,在行情低迷的熊市裡逐步建倉,牛市中則會大部分交割出場的。所以,在我的投資策略裡“賣得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謂“賣得好”,首先目標上要很清晰,目標是要在牛市後期獲利離場的,本金和大部分利潤都要套現,僅保留少部分利潤作為熊市裡的持倉就夠了。

事實證明這樣做是可行且高收益的,但是時間成本較高,需要你能夠有耐心以長週期視角去規劃自己的投資行為。

而反面案例呢,牛市坐了回過山車,一直滿倉拿著幣不捨得賣,又把幣拿回到了熊市,竹籃打水。

當然,“賣得好”裡面有很多細緻的技巧,比如:時機的把握、趨勢的審視、情緒的分析、倉位的把控等等。

每個環節都不容易,我自然也踩過一些坑,總結了一些經驗和方法。等到了牛市後期,小姐姐會來提醒大家,咱們再一起具體分析關於“套現離場”的話題。


第六、 謹慎看待小幣種

曾經有一種說法是“低市值的小幣種在牛市漲得更多”,不容否認,在上一輪牛市中確實有部分人在小幣種上收益不錯。

但這裡面也有幸存者偏差的因素,畢竟小幣種大量歸零才是主旋律。

區塊鏈行業進步速度本就飛快,這一輪的牛市,行業更加逐漸走向有序,團隊實力不夠強的項目生存空間已經越來越小,最終能跑贏主流幣的小幣種也會愈發稀少。

況且,很多小幣種通常籌碼集中,被莊家高度控盤。漲得快,跌得也快,散戶的一切行為無異於裸奔。即使一兩次投機成功,也很容易“憑運氣賺來的錢,憑實力虧回去”。


避免踩坑才是一切的前提

哪個行業都有坑,幣圈的坑尤其多,無論個人投資者亦或機構投資者都無法避免。

既然踩坑可以說是種必然,那麼我們要做到不踩大坑,流點血可以接受,不至於傷筋動骨。

最近Fcoin交易所暴雷的事,震驚整個幣圈,甚至刷新了大家對從業者人性底線的認知,也給所有人敲了一個大大的警鐘。

我更擔心的是,Fcoin會成為一個負面的例子,讓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更加脆弱,敗壞行業的口碑。

類似的事情或許隨時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因此,我們必須首先把資金安全作為一切投資行為的前提和原則。

小姐姐尤其提醒新進幣圈的小夥伴們:

1、只選擇幾家頭部交易所交易,並且分散資產,絕不放在一個籃子裡;

2、絕不參與任何資金盤性質的項目及交易平臺;

3、絕不把資金放在不瞭解的中心化平臺上,比如那些需要轉幣給對方的量化交易平臺或者理財平臺。即使利潤再誘人,也不要心存僥倖,確保保證本金的安全才是王道。


衍生品是最大的變數,也是最大的坑

本輪牛市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數字資產衍生品的佔比和影響力顯著增大。

最近一年,期貨、期權、槓桿交易等等數字資產衍生品正以指數級的速度高速增長,大量的用戶和資金湧入後,衍生品大有取代現貨成為未來主流的趨勢。

這些數字金融衍生品最顯著的特點是能給市場帶來更高的流動性,放大資金效率,同時工具的豐富也有利於大量新資本流入數字貨幣領域。

各種新工具的出現,也讓投資者之間的競爭出現了更多的維度,具備足夠認知能力、能夠合理使用這些衍生品工具的投資者將會更具博弈優勢。

從宏觀上看,衍生品將會給這輪牛市帶來哪些影響呢?

一方面,比特幣的現貨價格將與“供求關係”的關聯性進一步降低,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選擇衍生品對沖頭寸來降低幣價波動的風險,這有可能會造成比特幣價格的整體波動性顯著降低。

另一方面,假設幣價趨勢形成高度共識時,衍生品的高槓杆屬性,也將促使價格泡沫更大更快地急劇發展。也就是在特定環境下,衍生品可能造成幣價上漲時更迅猛,下跌時也會更急促。

比如近期:減半預期+全球經濟和投資環境的惡化+頻發黑天鵝下的避險情緒等等諸多要素都鮮明地指向了上漲方向時,某階段的市場氛圍就有可能形成向上的高度共識,衍生品的高槓杆很有可能加速行情上行。

同理,當行情趨勢發生逆轉或出現某些影響巨大的負面事件時,高槓杆作用以及大量量化程序共同作用下,容易觸發連環踩踏,短期內的下跌也可能會更加明顯。

綜合說來,衍生品繁榮的現狀,在常規情況下是會抑制市場波動的,可能會讓本輪牛市呈現得相對以往更加溫和,動輒百倍的牛市漲幅不一定能重現。

但當特殊狀況疊加出現時,衍生品也有可能會階段性地加劇行情波動,使得階段性行情出現得更快也更猛。


將衍生品巧妙用於對賭長期趨勢

平時大家常用的數字貨幣衍生品,主要是指合約期貨、槓桿交易、期權、量化策略、指數服務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衍生品市場對經驗和認知要求極高,尤其對於新人從來都是不公平的博弈。因此,小姐姐非常不建議普通散戶用合約、槓桿去賭短期漲跌。

合約、槓桿往往都是針對短線交易的,在牛市裡,短期行情的勝算相對熊市來說會高一些,但歸根到底短期行情依然是無法預測的,所以長期而言十賭九輸。

那麼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在牛市趨勢比較明確的前提下,如何巧妙運用衍生品來取得更高的收益和更高的勝率呢?

小姐姐的方法是:用衍生品去對賭長期趨勢,而不是去賭短期漲跌!

下面列舉兩個我自己在使用的方式來拋磚引玉:

「 購買遠期的比特幣上漲期權 」

去年我除了加倉現貨外,還買了一些比特幣上漲期權。購買上漲期權的意圖,簡單來說就是判斷牛市會來,對了則獲利,錯了則虧損。

舉個例子,由於考慮到每次減半之後,比特幣還會上漲一段時間,所以小明選擇購買了9月25日為行權日的比特幣上漲期權。

對於虛值較高的期權購買價格並不高(比如行權價格是16000美元,9月25日到期的比特幣上漲期權,現在價格大約是900美元1個)。

假設9月25日比特幣的價格已經暴漲到了26000美元,來試算下收益吧,中間差價的10000美元扣除掉900美元的期權購買費用以及一點點交易手續費,大概可以獲得9100美元的淨收益,也就是十倍的利潤。

當然,這只是很樂觀的一個預測,不一定真的能實現。

如果小明判斷錯了,牛市並沒有來,比特幣的價格並沒有超過16000美元的行權價的話,他的這張期權將作廢,最差的情況將損失掉900美元的購買費用。

當然,期權也是可以隨時交易的,而且價格波動比現貨大很多。如果比特幣漲了3個點,期權就可能漲了6個點甚至10個點,自帶加槓桿的屬性。

在行權日期之前,投資者隨時都能賣出自己的期權,來實現獲利或者減少虧損。

可見,期權是個很好的工具,虧損幅度可控,而上漲空間非常大,合適想要下注遠期趨勢的投資者。

當然,期權投資是非常專業複雜的,其中有很多的策略和技巧,小姐姐上面舉例的只是期權最原始的裸買策略。

雖然門檻較高,但衍生品不完全是洪水猛獸,關鍵是用對方式,我選擇用衍生品去下注長期趨勢,但絕不會去用它去賭短期漲跌。

「智能工具動態組合資產,提高屯幣收益」

毫無疑問,簡單的囤幣不動是此前十年最好的投資方式。

而現在,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已經有了更可行的思路來大幅提高囤幣的回報率。

美國谷歌總部的兩位人工智能專家,做出了一款由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驅動的輔助投資工具,全天候24小時自動收集分析價格走勢、交易量和市場情緒數據,幫用戶找到當下最優資產組合並完成自動交易。

對比單一囤幣,使用這款工具後,它會自動找到最佳資產組合,用戶賬戶中的資產將由幾十種價格趨勢最好的幣種組成,更容易捕捉到行業熱點和趨勢,有效分散了風險,增加了收益。

相對單一囤比特幣年均複合收益提升了15%-40%,對囤幣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

此外,它不碰用戶資金,僅僅是調用幣安或火幣交易所的API接口,用戶的資產始終在自己的賬戶中,完全不用擔跑路或挪用資金的問題。

由於人工智能的應用,它無時無刻都在捕捉數字貨幣領域內的各類細微數據變化,探尋著新的趨勢規律,因此資產組合算法每天都在自動學習和優化,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黑科技在投資領域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儘管我們孵化的這款產品還沒有正式上線,但團隊內部已經試用了幾個月,收益還蠻穩定的,過一段時間會開放內測。

相信無論對於機構還是散戶,這款工具都能起到很好的放大收

有些人生機遇只要把握住一次就足夠了,下一站:比特幣減半牛市?

益效果。

上面這兩個例子更多的是想告訴大家,數字貨幣衍生品只是工具,不分好壞。普通散戶並非完全不能觸碰,重點是要審視清楚各自的特點和風險後再行運用。


審視趨勢中的不確定性

儘管最近的行情比較焦灼反覆,但小姐姐依然認為新一輪的大趨勢已經開始了,我們正處在一個長期向上的大通道之中。

經過前期長時間的築底、拉鋸之後,現階段的幣價回撤空間有限,而上漲空間非常廣闊。

雖然樂觀,但我更知道高風險和不確定性都是不可避免的,投資中的風險一刻也不能忽視。

金融市場裡不可能有完全確定的走勢,所有的分析和判斷都不可能是100%概率。

就像誰也沒有預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如此之大變化。

未來,黑天鵝事件或許會成為生活和投資的常態。

而在黑天鵝面前,信心、耐心和敬畏,三者同樣重要。

所謂的敬畏市場,就是作為一個投資者應該隨時準備好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變化,也就是提升我們的“反脆弱”能力。

未來的1-2年或許會改變很多人的生活軌跡,我們可以按照樂觀預期去做投資佈局,同時也要做好小概率事件出現時的風險控制。

每個成年人都是劫後餘生,每個十字路口都站著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