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父母束手无策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家庭作业可能是中国亲子关系的最大杀器。我相信每个陪孩子做作业的家长,背后都一段心酸往事。只要上网一搜"陪孩子写作业",就可以看到各种家长崩溃的瞬间和吐槽:"磨磨蹭蹭,半天写出不来几道题。""给孩子讲了无数遍的题,他还是能错。""自从陪孩子做作业,发现我们都得了一种病,她得了拖延症,我得了狂躁症!"

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父母束手无策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父母在面对孩子写作业拖延的问题上,很容易丧失冷静,因为孩子现在还只是写作业拖拉,但如果养成了拖延的习惯,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会习惯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

有句老话叫"三岁定八十"瑞典著名心理学者和心理治疗师葛安妮和葛碧建在《0-12岁,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一书着重强调,童年期孩子性格的形成就是一生性格的原型。 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在2011年出版的著作《拖延心理学2》中提到,他曾调查了遍及全球的2.4万多人,他说其中95%的受访者承认至少偶尔会犯拖延症的毛病。其中有约25%的人有慢性拖延症,这个比例比20世纪70年代时高了4倍。可以说,拖延症不仅仅是孩子,也是现代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父母束手无策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拖延症其实是焦虑的表现,许多孩子之所以做事拖延,很多原因是因为他的自制力太差,而且惰性太大,时间规划能力差导致做事没有条理。所以克服孩子拖延的方法,就是做好时间管理。但有的家长会发现,即使帮助孩子做好时间规划,每个时间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写的明明白白,孩子依旧会做事拖拉。

这时候家长就会陷入困惑,究竟应该怎样才能解决孩子拖延症的问题呢?

《纽约时报》有篇文章曾说,拖延症产生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人会对开始或完成任何任务或决定感到焦虑,而将拖延作为应付焦虑的一种机制。


拖延症在本质上是非理性的,因为我们明明知道这件事对自己是不好的我们却还是要做,那为什么我们还是会陷入长期拖延的非理性循环呢?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控制,要开始或者完成一件事时的消极情绪。

心理学教授Tim Pychyl博士也提到:"拖延是一种情绪调节问题,而非时间管理问题。"

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父母束手无策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拖延症不是性格缺陷比如懒惰,也不是时间管理的意识差,可能任务让人厌恶,比如孩子不喜欢语文,却被要求写好几份语文试卷,会本能的抗拒。

拖延症可能有着更加深层的感受有关,比如自我怀疑。可能孩子不写作业的原因,是在想语文这么难,我要是做的不好怎么办?事实上有研究证明,很多人在拖延之后往往都会自我责备,这种想法叫做"拖延认知"。

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父母束手无策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我们会懊恼当时为什么不尽快把事情做完,这样的想法施加的压力通常会导致进一步的拖延。拖延症是一种自我同情这表明自我同情提供了一种缓存的机制,这样可以抵御自我事件相关的负面原因。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自我同情不仅减少了我们现在知道的拖延症的罪魁祸首——心理压力,还积极地激发动力,增强自我价值感,培养乐观、智慧、好奇心和个人主动性等积极情绪

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父母束手无策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身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也许之前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并且获得了很好的反馈,或者设立一些小的机制,做完一件事后,可能获得什么样的奖励。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总是急于给孩子做出好的坏的判断,就像孩子可能会有拖延症的问题,不一定是时间管理的问题,而是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给孩子一点时间去适应,一点空间去施展,一点自我去释放,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式。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在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的时候,家长们所采用的方式也不一致,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

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以培养情商和习惯为主题的绘本,帮助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坏习惯。

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父母束手无策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朋友家的孩子从小非常喜欢看绘本,特别是

《儿童习惯养成和情绪管理》这套绘本。朋友家的孩子特别喜欢里面精美的图画,即使朋友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也能看懂故事的内容。现在,孩子已经养成了乐于助人、乐于分享、讲礼貌的好习惯。

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父母束手无策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儿童习惯养成和情绪管理》一共有10个绘本: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每个绘本都配有精美的插画,孩子可以通过插画内容,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父母也无需再为孩子的坏习惯而乱发脾气。

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父母束手无策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父母如果现在不将孩子教育好,形成的后果是以后花再多钱也弥补不来的。父母一定要正确引导,为孩子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

孩子为什么做事喜欢拖延?父母束手无策看看心理学家怎么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