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後推舉,練?還是不練?

​關於頸後槓鈴推舉好像有很多爭議。這個動作經常在各個「受傷風險最高動作排行榜」上位列前三。但這個動作又是施瓦辛格等老派健美選手最愛的訓練動作之一。

很多人對頸後槓鈴推舉的存在會很迷惑。有的人說槓鈴頸後推舉應該廢棄。

95%的現代都市人確實都不合適練習頸後槓鈴推舉。

上交叉綜合徵的人不合適。

肩關節活動度差的人不合適。

翼狀肩胛不合適。

核心穩定差的人不合適。

現代人常見的體態幾乎決定了他們沒辦法去練習頸後推舉。所以有的人說槓鈴頸後推舉應該廢棄。但我持不同看法。

因為肩關節+胸椎活動度好的人,練頸後推舉其實非常非常非常舒服。

95%的人確實不合適練頸後槓鈴推舉。但換個角度來看,如果你能做好頸後槓鈴推舉,並且能夠逐步加重,你做其他肩部訓練動作的風險會大大降低。

如果你做不好頸後槓鈴推舉,你在其他肩部訓練動作中,也會受傷。而且受傷的原因很可能與做不了頸後槓鈴推舉的原因是一致的。

我想表達什麼?

我的意思並不是指的是頸後槓鈴推舉是一個康復動作,我指的是這是一個很好的風險預警動作,你能夠通過頸後槓鈴推舉中出現的不適感,判斷出你需要去糾正的地方。

所以,對於頸後槓鈴推舉,我的核心觀點如下:

1.如果你不是很硬核的健身者,那你不需要做頸後槓鈴推舉。因為這個動作需要你有很好的肩關節+胸椎活動度,以及極好的核心和肩胛穩定能力。而這些能力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之功,事實上,大部分健身教練都很難完成一個「稱得上標準」的頸後槓鈴推舉。

2.頸後槓鈴推舉不是一個「三角肌後束」訓練動作。如果以「增肌」的角度來看,這個動作依然以三角肌前束和中束髮力為主,對肌肉的刺激和頸前槓鈴推舉沒有很大的區別。如果你想要增肌,你可以用啞鈴推舉、頸前推舉、史密斯推舉等等動作來替代它。

3.如果你做不了頸後槓鈴推舉,那你應該去找出做不了的原因。

然後慢慢改正這個原因。如此可以大大降低肩部受傷的風險。你並不需要練習頸後槓鈴推舉,但可以利用它,幫你查出自己是否有問題,問題在哪裡。

4.如果你能夠做頸後槓鈴推舉,你可以根據你的目的來選擇是否訓練這個動作。頸後槓鈴推舉不是一個非練不可的動作。但如果練多了,你會愛上它。你覺得其他任何的肩部訓練動作都沒有它自然。


(本文完)



最後還是向大家推薦我出版的兩本書,作為一個標準化健身產品的嘗試,我相信這兩本書會系統性重建你對訓練的認知(線下實體書店和京東噹噹淘寶天貓所有電商平臺均有銷售)。紅皮書全網現貨!

頸後推舉,練?還是不練?

讀者書評@長弓:原理解析有一章新手計劃L1,L2。其中講了進階策略,詳細到令人髮指!動作精講這本書寫的可真好。B站上特別多的健身號出的視頻,什麼深蹲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點,什麼練習背的最有效動作,什麼如何做真正的俯臥撐之類的視頻,裡面提到的只有書裡講的動作細節的一小部分,真正系統的知識點在書裡都能找得到,不愧為[量化健身]這個系列的書名。

讀者書評@盧旻君:這兩本書,絕對是目前國內關於「如何系統地入門健身」寫的最好最專業的書籍,沒有之一。相較於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文章/視頻/訓練營,這兩本書是真正教新手怎樣從無到有,去建立一個屬於你自己的系統的健身大框架,來指導自己訓練、找教練、辨別網絡上各種極端化的碎片知識、辨別各種健身機構。即便是之後學習了其他的訓練方法或理論,依然可以把這些內容分門別類丟進這個大框架裡,構建出對健身這個領域的全局視角。

讀者書評@範雙一:《量化健身》是一本精準的健身指南,不僅解釋了健身背後的關鍵原理,還明確指出了「應該如何練習」,相比起網絡上大量無用的真理,這是非常難得的,僅實用性一點,這本書已經物超所值。更為難得的是,書中破除了體系門派之分,抽取各健身體系的共性,以健身目的為主,建立了可量化的標準,不論健身目的是什麼,都可以從中受到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