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17年前的愚人節,一代男神張國榮不忍抑鬱折磨,選擇高樓墜落尋求了終極解脫。蝶衣縱身一躍,也讓抑鬱症在這一天得到了更多的關注。#了不起的媽媽

當下社會,越來越大的生存與競爭是抑鬱症的主因;與此同時,家長迫切地將自己對危機的恐慌反推給下一代,"要優秀"的壓力快速"下沉",在親子間迅速蔓延。父母對孩子的期待不斷提高、強度不斷加大,教育方法卻停滯不前,讓本就不簡單的代際教育難上加難。

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2019年爆火的家庭劇《小歡喜》正是這一現象的映射。劇中喬英子一家,因母親宋倩認為父親喬衛東婚內出軌而離婚,單親媽媽一方面對爸爸百般防備,一方面對女兒的教育甚是嚴苛,為了高分和清北,剛柔並濟地掐斷了孩子學習以外的一切愛好,但生活上又極致關懷和疼愛,把喬英子當做生活唯一的重心與期待。喬英子就在這種母強父弱、愛與扼殺的環境中逐漸成長,她一面心疼母親的艱難、感激母親的付出,以超越同齡人的懂事當做回報,另一面對父母離異、母強父弱始終難以釋懷。

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多方矛盾之下,"變優秀,進清北"的高三成了壓死稻草的最後一隻駱駝,喬英子患上了抑鬱症,整夜整夜地睡不著。宋倩發現英子的情緒越來越奇怪,將其統統歸因於與孩子的叛逆,從未想過心理疾病的可能,直至醫生最終確診為抑鬱症。發人深省的是,心理醫生對宋倩和喬衛東說的那番話:"抑鬱症70%是基因遺傳,30%病發是源自外在成因,你的女兒應該是原生家庭問題……",夫妻二人滿面悲痛,一度啞語。

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抑鬱症可怕,家庭不重視更可怕,錯誤的家庭教育最可怕。

和劇中的母親宋倩一樣,不少父母都以"上帝視角"培養和教育孩子,以過來人和全知者的身份向孩子傳授"正確"的經驗和法則,忽視孩子的判斷能力、探索潛能甚至是個體的自尊。

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保持良性的親子互動,先從"為你好"的控制性教養方式中脫離出來。

在親子教育中,大多數父母的教育方式幾乎是他們成長經歷的映射,他們希望踩過的坑孩子可以避開、成功的路孩子可以重走……甚至不少父母將他們的經驗當做唯一的結果,拒絕孩子"行差踏錯"。當孩子的思想行為表現出偏離父母預期時,有些父母會毫不猶豫、不問緣由地"糾偏"。很多父母都持有這樣的觀念:爹媽替你做決定不需要給你交代,你照做就行,我們都是為你好

但實際上,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行為都是對陌生世界的試探,藉以找尋自己的行為邊界,這是孩子判斷力、探索力和自我個性形成的必經階段。自我和個性的形成之路可一不可再,一但形成終身難改。當父母以愛之名、以聽話之名有意無意地用自己的經驗和指導替代了孩子的自治,看似少走了父母眼中的彎路,殊不知孩子在面對其後人生大小無數的抉擇時,恐怕再難有獨當一面的判斷力和決策力。

很多父母都沒意識到,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成長路上,代際間出現分歧一定是必然的,父母教育孩子的同時,孩子"狀況百出"也是父母成長的過程。"為你好"大行其道,或許還有一層原因是父母無法用孩子能理解可接受的方式說服他們,又不願投入時間和精力學習新的知識理念,借鑑新的教育經驗。萬地高樓平地起,父母不妨先培養傾聽孩子內心的習慣,鼓勵孩子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與孩子相關的決定,都儘量讓他參與其中,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選擇與取捨,看到事情有利有弊,從而形成健全的自我和人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