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定势,高效人士掌握的7个原则

很多人都生活在思维定势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你以为你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其实只是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十年而已。思维定势就像四面高墙,限制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成长。那么,如何才能打破思维定势,获得个人的螺旋式成长呢?

打破思维定势,高效人士掌握的7个原则

首先需要了解,我们的人格根据成熟度不同,可以大概分为三种:依赖型人格、独立型人格和互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无法独立作出选择和决定,也无法为之负责,往往将自己的种种不如意归结为外部原因。具体表现是:都怪我爸让我读这个大学这个专业,我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要不是我妈让我跟这个人结婚,我至于过成今天这个样子吗?

独立型人格:顾名思义,就是能够独立做出选择和决定的人。但很多读书时期的独立学霸,在步入社会后往往不尽人意,因为他们习惯独立取得成绩,而不懂得合作。

互赖型人格:懂得经营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账户,包括家庭、朋友、工作等方方面面。互赖型人格拥有双赢思维,相信人和人之间可以达成互助。

打破思维定势,高效人士掌握的7个原则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是帮助人们完成从依赖型人格——独立型人格——互赖型人格的转变。

依赖型人格——独立型人格

①积极主动。人类最大的自由,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都有选择的权利。

选择反应的自由在刺激到反应之间,其实有很大的空间,名为选择。也就是说,在你遇到某件事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去反应,完全是你自己的自由。很多情绪失控的人,都是把选择权拱手让给了他人和外物。例如有的妈妈会在公共场合大声斥责孩子,被劝阻时,理直气壮的表示,谁让孩子不听话!

在影响圈或关注圈生活的自由影响圈是你能靠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做出改变的范围。关注圈是你能评论,但无能为力的范围。

很多人在网上花费大量的时间浏览热点新闻,抱怨社会不公,怨气越来越深,内耗越来越大,都是因为耗费了大量时间在关注圈里的缘故。尽可能少花时间在关注圈里,而是把时间精力集中在影响圈内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就能逐步扩大影响圈的范围。

②化终为始。人们在做出行动的时候,其实都经历了两个创造过程:大脑的创造(对结果的预设)和行为的创造(采取行动)。然而很多人都忽视了前者。在做出任何行动之前,都要事先设想好你想取得的效果,即到达的重点在哪里。

③要事为先。人生应当有一个中心,你的工作、生活都要以这个中心为前提进行。有些人以升职加薪为中心,有些人以家庭为中心,有些人以自由人生为中心。也有些人会说,我的中心是分阶段的,二十岁之前以考上大学为中心,以取得文凭为中心,以找到工作为中心,四十岁以后开始创业,五十岁以后开始享受生活。然而当你以这些会变化的事物为中心时,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往往顾此失彼。这里建议你以书中的这七个原则为中心。

打破思维定势,高效人士掌握的7个原则

独立型人格——互赖型人格

④双赢思维。与人合作的前提是双赢,如果无法达到双赢,不如不开展合作。以掰手腕为例,有人提议胜者可以得到1美元,参赛双方双赢的方法是什么?对,就是事前讲好轮流取得胜利,这样不费力气,双发都能得到满意的奖励。

⑤知彼解已(学会倾听)。沟通中有一种很有意思的心理现象,叫做自传式回应,即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自以为是,关注点在自身,把自己的经验强行推销给别人。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共情式倾听不做任何评判,只陈述对方的想法和态度。

⑥统合综效。即尊重差异,调动创造。当对方不赞同你的意见时,以“你不同意我的意见,那么我很想听听你的想法”“有没有办法能够综合我们俩的意见,创造出第三选择”,调动双方的创造性,谋求双赢。

⑦不断更新。通过学习,在智力、身体、社会情感、精神上不断提升。扩展自我边界,包容更多的人和事,实现共同进步。

通过养成控制情绪,明确目标,找到中心,双赢思维、学会倾听、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七个习惯,从而提升个人能力,扩大影响圈范围,拓展自我边界,你也可以成为高效人士。

以上就是我听樊登老师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我们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