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

路基路面工程

一、名詞解釋

1.公路自然區劃:將自然條件大致相近並且從事公路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時有許多共性因素可以相互參照者劃分為同一區劃。

2.路基臨界高度:與分界稠度相對應的路基離地下水位或地表積水水位的高度稱為路基臨界高度H。

3.平均稠度:用以判別路基幹溼類型的路槽底面以下一定深度範圍內各分層土樣稠度的算術平均值。

4.路拱:為了保證路面上雨水及時排出,減少雨水對路面的浸潤和滲透,減弱路面結構強度,路面表面應做成直線型或拋物線型的路拱。

5.柔性路面:包括各種未經處理的粒料基層和各類瀝青面層、碎(礫)石面層或塊石面層組成的路面結構。路基路面結構主要靠抗壓強度和抗剪強度承受車輛荷載的作用。

6.剛性路面:主要指用水泥混凝土作面層或基層的路面結構。路面結構主要靠水泥混凝土板的抗彎拉強度承受車輛荷載。

行車荷載

一、名詞解釋

1.雙圓荷載圖式:對於雙輪組車軸,若每一側的雙輪用二個圓表示,則稱為雙圓荷載,相應車輪荷載計算圖式為雙圓荷載圖式

2.勁度模量:在給定溫度和加荷時間條件下用以表徵瀝青混合料應力—應變關係的參數。

3.累計當量軸次:基於現有交通量、軸載組成以及增長規律的調查和預估,將道路上行駛的汽車軸載與通行次數按照等效原則換算為當量標準軸載的累計作用次數。

4.路基工作區:當路基某深度Za處車輪荷載引起的垂直應力σZ僅為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應力σB的1/5-1/10時,該深度Za範圍內的路基稱為路基工作區。

5.土基回彈模量:用以反映土基在瞬時荷載作用下的可恢復變形性質的物理參數。

6.加州承載比CBR:用以評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載能力的指標,以材料與高質量標準碎石的抵抗局部荷載壓入變形能力的相對比值表示CBR值。

7.疲勞破壞:由於材料微結構的局部不均勻,誘發應力集中而出現微損傷,在應力重複作用之下微量損傷逐步累積擴大,終於導致結構破壞,稱為疲勞破壞。

8.滑坡:一部分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某一滑動面滑動。

9.地基反應模量:溫克勒地基模型描述土基工作狀態時壓力p與彎沉l之比。

10.Miner定律:各級荷載作用下材料疲勞損壞具有線性可疊加性質,據此計算各級荷載作用下材料的綜合疲勞損傷。

11.沉陷:指路基表面在垂直方向產生較大的沉落。

14.路基幹溼類型劃分幾類?根據什麼標準劃分?劃分的目的是什麼?

15.分析比較瀝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疲勞特性的異同。

一般路基設計

一、名詞解釋

1.路基邊坡坡度 2.高路堤 3.一般路基 4.路堤 5.路塹 6.路基高度

1.路基邊坡坡度:邊坡高度H與邊坡寬度b之比。通常高度取值為H=1,邊坡坡率表達為:1:n(路塹)或1:m(路堤)。

2.高路堤:填土高度大於18m的土質路堤和大於20m的石質路堤。

3.一般路基:填土高度在1.5~18m範圍內的路堤

4.路堤:全部用岩土填築的路基。

5.路塹:全部在天然地面開挖而成的路基。

6.路基高度:指路堤的填築高度和路塹的開挖深度,是路基設計標高與地面標高之差。

路基邊坡穩定性分析

一、名詞解釋

1. 工程地質法: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和大量的資料調查,擬定不同土的類別及其所處狀態下的邊坡穩定值參考數據;在實際工程邊坡設計時,將影響邊坡穩定的因素作比擬,採用類似條件下的穩定邊坡值作為設計值的邊坡穩定分析方法。

2. 圓弧法:假定滑動面為一圓弧,將圓弧滑動面上的土體劃分為若干豎向土條,依次計算每一土條沿滑動面的下滑力和抗滑力,然後疊加計算出整個滑動土體的穩定性性係數的邊坡穩定分析方法。

3. 浸水路堤:受到季節性或長期浸水的沿河路堤、河灘路堤等均稱浸水路堤。

4. 陡坡路堤:修築於地面橫坡度大於1∶2.0的陡峻山坡上的路堤

5. 力學法(數解):假定幾個不同的滑動面,按力學平衡原理對每個滑動面進行邊坡穩定性分析,從中找出極限滑動面,按此極限滑動面的穩定程度來判斷邊坡穩定性的邊坡穩定分析方法。

6. 力學法(表解):在計算機和圖解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成待查的參考數據表格,用查找參考數據表的方法進行邊坡穩定性分析的邊坡穩定分析方法。

7. 圓心輔助線:為了較快地找到極限滑動面,減少試算工作量,根據經驗而確定的極限滑動圓心位置搜索直線。

8. 當量土柱高:在邊坡穩定性分析時,以相等壓力等效代替車輛設計荷載的土層厚度。

路基防護與加固

一、名詞解釋

1.排水固結法:利用地基排水固結規律,採用各種排水技術措施處理飽和軟弱土的一種方法。

2.換填土層法:將基底下一定深度範圍的土層挖去,然後回填以強度較大的砂、碎(礫)石、灰土等以及其它性能穩定、無侵蝕的材料,並予以壓實的地基處理方法。

3.重錘夯實法:利用起重機將重錘提到一定高度,然後使其自由下落,重複夯擊,將地基表層夯實的地基處理方法。

4.坡面防護:保護路基邊坡表面免受雨水沖刷,減緩溫差及溼差變化影響,防止和延緩軟弱岩土表面的風化、碎裂、剝蝕演變,從而保護邊坡整體穩定性的防護措施。

5.堤岸防護:針對沿河濱海、河灘路堤及水澤路堤而採取的防止水流破壞和加固堤岸的防護措施。

6.強夯法:利用幾十噸重錘從高處落下,反覆多次夯擊地面,對地基進行強力夯實的地基處理方法。

7.化學加固法:利用化學溶液或膠結劑,採用壓力灌注或攪拌混合等措施,使土顆粒膠結起來,達到加固目的。

擋土牆設計

一、名詞解釋

1. 擋土牆:為防止土體坍塌而修築的,主要承受側向土壓力的牆式建築物

2. 主要力系:經常作用於擋土牆的各種力

3. 主動土壓力:當擋土牆向外移動時(位移或傾覆),土壓力隨之減少,直到牆后土體沿破裂面下滑而處於極限平衡狀態,作用於牆背的土壓力稱為主動土壓力

4. 被動土壓力:當擋土牆向土體擠壓移動時,土壓力隨之增大,土體被推移向上滑動處於極限平衡狀態,作用於土體對牆背的抗力稱為主動土壓力

5. 錨定板擋土牆:由鋼筋混凝土牆面、鋼拉桿、錨定板以及其間的填土共同形成的一種組合擋土結構

6. 第二破裂面:當牆后土體達到主動極限平衡狀態時,破裂稜體並不沿牆背或假想牆背滑動,而是沿著第一破裂面與假想牆背之間的另一破裂面滑動,該破裂面稱為第二破裂面

瀝青路面設計

一、名詞解釋

1. 力學-經驗法:應用力學原理分析路面結構在荷載與環境作用下的力學響應量(應力、應變、位移),建立力學響應量與路面使用性能之間的關係模型,路面設計按使用要求,運用關係模型完成結構設計。

2. 標準軸載:我國路面設計所用的單軸雙輪組軸載100kN的設計軸載,以BZZ-100表示。

3. 半剛性基層

:主要採用水泥、石灰或工業廢渣等無機結合料,對級配集料作穩定處理的基層結構。

4.柔性基層:主要採用瀝青處治的級配碎石和無結合料的級配碎石修築的基層結構。

5.剛性基層:採用低強度等級混凝土修築基層混凝土板而形成的瀝青路面基層結構。

6.瀝青路面墊層:位於基層以下主要用於路基狀況不良路段確保路面結構不受路基中滯留自由水浸蝕以及凍融危害的瀝青路面結構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