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睡眠---“夢遊”簡史

“夢遊”即我們現在診斷的睡行症。

夢遊簡史

關於夢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然而直到最近,夢遊才被歸為單獨的睡眠障礙診斷和神經障礙中。

酒精中毒、解離狀態、神遊狀態、癲癇、快速眼動期行為失調(REM behavior disorder,RBD)以及夜間發生的許多其他障礙被集中在一起稱為夢遊症(somnambulism)。目前,夢遊被認為是發生在NREM睡眠期間,其特徵是伴有夜驚症和混亂性覺醒的覺醒障礙。其他障礙如夢魘和RBD則發生在REM睡眠期間,與前者有病因學和行為學上的差異。
解密睡眠---“夢遊”簡史

歷史上,對夢遊和相關異常症狀的理解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主流科學信念。

一些迷信和宗教信仰將夢遊者定義為著魔或被惡魔附體。在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世紀,夢遊被認為是表現出來的夢境,而且,精神動力學理論認為夢境常常顯示心理創傷(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所以不難看出睡眠中發生的暴力或其他異常行為的現實來源。

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腦電圖(EEG)和睡眠實驗室相繼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夢遊理論中的很多理論開始受到現代科研成果的衝擊。

第一個重大變化就是識別REM睡眠,進一步發現人在REM睡眠期間被喚醒,則有80%或更高的機率這個人會報告出現生動的夢境,而這也就被稱為做夢(dream)

解密睡眠---“夢遊”簡史

RBD患者在REM睡眠期間會間斷性地恢復肌張力,最常見的是因為緩慢發展的侵襲的神經病理學,例如帕金森症或多系統萎縮,而這可能需要數年或數十年才能充分體現。

令研究人員驚奇的是,1965年建立的第一個睡眠實驗室的研究發現,REM睡眠期間沒有出現夢遊和相關症狀,夜驚症和混亂性覺醒。相反,夢遊和相關症狀通常發生在睡眠期的前三分之一的階段,以高振幅三角洲腦電波為特徵,有稱為深睡眠(慢波睡眠)階段3或階段4睡眠。關於夢遊比較複雜的就是突然喚醒,由於未知原因,突然喚醒的時候,夢遊者沒有完全醒來,處於一個既沒有醒來也沒有睡著的大腦狀態。

夢遊與哪些因素有關?

研究表明,夢遊通常與3P(predisposing、priming and provoking factors)引發因素有關。

⭕predisposing因素(傾向性的因素)

是遺傳性的,夢遊行為已經被證明在家族中有遺傳性。關於夢遊,已經報道了至少3種不同的遺傳模式,並且在小組研究中陽性結果很少超過50%。因為,關於夢遊的遺傳研究對於臨床和法醫並沒有太大指導作用。

❤此外,還有priming因素(啟動因素),夢遊和夢遊相關的許多暴力事件伴隨著急性睡眠剝奪,事件發生也是在急性睡眠剝奪時期。急性睡眠剝奪後,經常會發生睡眠反彈。深度睡眠通常首先反彈,會出現比平時更高數量或比例的深度睡眠。反彈的深度睡眠可能與增加的覺醒閾值相關聯,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夢遊者比非夢遊者難以覺醒。情境壓力是夢遊另一個常見的priming因素,通常與睡眠剝奪同時存在。失業、重要考驗之前的夜晚、關係困難等,通常都是易於識別的情境壓力。

⭕然而,predisposing因素和priming因素的存在不足以引起夢遊,除了這兩個因素之外,夢遊的發生還必須要有引發或觸發事件(provoking factors),這個引發或觸發事件通常是聲音或觸覺。

最近的研究表明,另外一種睡眠障礙——睡眠呼吸障礙(打鼾、呼吸暫停等)通常都是provoking factors。持續氣道正壓或手術成功治療睡眠呼吸障礙可大大減少或消除複雜的睡眠相關行為。

解密睡眠---“夢遊”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