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名前世今生之“四刘庄”

在成武县大田集镇东南三里许的地方,有一个不足千人的小村——四刘庄村。

在该村村西的刘氏祖茔前,竖立着两根直刺苍穹的清代旗杆,无言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其中一根旗杆的石头底座上,刻着一行秀丽的楷书小字“乙未进士”。据考证,此旗杆为清代官员刘彤光所立。据村民介绍,这里的旗杆曾有七根之多,经历百年的风云,但只保留下来了两个,委实不易。

四刘庄一带历史悠久,村东曾有一高大堌堆,叫做刘堌堆,经勘探属龙山文化遗址。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尚高丈余,后因群众取土,逐渐挖成了面积约三亩的坑塘。2012年,曾在地平面三米以下处挖出古代人类尸骨四具和一处陶井遗址,并出土汉代瓦片。从尸骨叠压的姿势来看,疑为洪水溺毙。可以想见,汉代某年,洪水初来,周围居民逃避不及,被水溺毙,尸体冲积至此,被堌堆阻挡,散乱叠压,洪水消退后,被泥沙淤积在地下。像刘堌堆这样的土丘在菏泽市分布广泛,是先民为避洪灾而堆筑的高台,水患过后,人们下台而居。为了便于躲避水患,只好居住在堌堆附近,形成了居民点。此后,人们为了祈福襄灾,就在堌堆上修建庙宇。清道光时期,刘氏族人曾在堌堆上修建白衣观音庙一座,现仅存“重修白衣观音庙记”石碑一通。

四刘庄成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初。因明军北上进攻河南开封的元军,为躲避战乱,刘氏始祖刘海从开封鼓楼大街迁居于今四刘庄村北二里立村,名刘庄,村属巨野,为巨野县和成武县的交界地带。当时,村东有一大坑。某日一猪贩夜行,不慎掉入坑中溺毙。刘氏始祖惧官府追究责任,遂连夜把家搬至南二里处重新立村,因此地已属成武县管辖,根据当时“隔县不拿人”的惯例,官府未追究此事。后来,刘氏一族人丁兴旺,分为东西前后四个小自然村,故名四刘庄。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刘氏族人刘彤光考中乙未科三甲第178名,赐同进士出身。同年五月,他与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一同受到光绪帝召见,后来任户部主事。在任户部主事期间,武定府发生水灾,百姓流离失所。在京城的山东籍官员纷纷募捐赈灾,并推举刘彤光去发放钱物。他到灾区后,“亲历调查,分上、中、下户为三等,不使一人缺漏、一人冒领。沐雨栉风九十余日,活人四万余口。武定来者言,乡间设长生禄位祀之。”1900年,刘彤光到山西文水县任知县,后来又负责永宁州的事务,为当地做了不少好事,并著有《梦蝶草堂杂著》。

菏泽地名前世今生之“四刘庄”

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该村青年刘保健时任解放军某部副连长,在一次作战中,他身先士卒,带领其他战士先后攻克6个高地,他一人毙敌8名,并指挥全排毙敌43名,为我军围歼敌人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他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并参加了建国35周年国庆观礼,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文/张长国 来源菏泽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