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选书谁做主? 少儿图书馆馆长:孩子首先要是一个“读者”

文|抹茶妈妈

给孩子选书谁做主? 少儿图书馆馆长:孩子首先要是一个“读者”

4.23世界读书日


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不少商家都大打图书折扣,家长们也想趁这个机会多买点书,给孩子补充补充精神食粮。

想法不错,可在选书这一步家长就犯了难:费劲心思选了不少“经典名著”,可孩子却根本不感冒,让孩子自己选吧,又都选些动画书籍、搞笑漫画之类的,家长实在是感觉没营养。

给孩子选书到底该谁做主?


家长和孩子在选书上的根本“矛盾点”在于兴趣和需求不同


给孩子选书谁做主? 少儿图书馆馆长:孩子首先要是一个“读者”

孩子喜欢的漫画书


曾经有人在小学生中做了一个关于阅读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3.6%的学生看过动漫书,而57.6%的学生把动漫书当成自己最爱看的课外书

孩子为什么如此偏爱动漫书籍呢?

简单来讲,动漫书看起来“轻松、有趣”,这就是孩子喜欢看动漫书的原因。把坏蛋打到在地的英雄,拥有魔力的公主,没有比这些更让孩子觉得浪漫和炫酷的了。

而家长大多给孩子选什么书呢?

《四大名著》、《儿童历史百科全书》、《玩转数学》......不是说这些书不好,只是家长选择的时候大多只看重“有用性”,或者某某专家、网站推荐,而孩子是否感兴趣或者买回来之后孩子能不能看进去,家长则往往会忽略掉。

给孩子选书谁做主? 少儿图书馆馆长:孩子首先要是一个“读者”

数学知识类书籍


美国权威阅读机构Scholastic每年都会对3000位家长和1000位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发表一份《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

几乎每年的调查报告都显示,有接近六成的孩子是因为好玩儿才读书,而有将近九成(89%)的孩子表示:他们最喜欢的书是自己挑选的那些,而不是父母替他们选的那些


给孩子选书谁做主? 少儿图书馆馆长:孩子首先要是一个“读者”

孩子更喜欢自己“挑选“的书籍


可见,在选书这件事上,中外家长和孩子间的“矛盾点”是相似的。


《从“小”读到“大”》一书中写到:

“家长推荐的书孩子不爱读,无非是内容不对或时间不对,一是孩子对书中内容不感兴趣,二是还不到读这本书的时候。阅读就像吃饭,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需求,而且在各个阶段需求也会变化,最了解这变化的,还是孩子自己。”


一本书,是“好”还是“坏”,最终是由读它的人来决定的,再恢宏的篇章,再高深的立意,如果在错误的时间给了错误的人,都跟一本普通的小人书无异,甚至还不如小人书富有趣味。

因此,从读书主观性的角度上来说,喜欢什么书,在什么阶段对什么书感兴趣,孩子具有绝对的决定权。


孩子的书让孩子“做主”,家长耐心陪伴孩子从“辅食”自然过渡到“正餐”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在阅读选择上,家长要更多让儿童自己做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读书培养很重要的是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一个人什么时候读书,读什么书,其实没有必然性,很多书在功能上具有相同性,当然经典书是要读的,但不是‘这本书就要在3岁的时候读,那本书就要在5岁的时候读 ’,阅读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使孩子爱上阅读,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孩子的学习能力、思维发展自然会得到提高,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变成一个读者,而不是一个必须读我让你读的书的读者。

给孩子选书谁做主? 少儿图书馆馆长:孩子首先要是一个“读者”

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馆长王志庚


家长在读书选择上往往纠结于书籍的质量,但忘了孩子的阅读培养最重要的在于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如果从一开始就败坏了孩子对读书这件事的兴趣,让阅读变成一种“任务”或者“负担”,那往后的努力必然是事倍功半的。

因此,家长为孩子选书,肯定是要以孩子的意见为主,或者至少让孩子参与进来,只有真正地感受到轻松和快乐,孩子内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会被真正激发,才能形成稳定而持续的阅读兴趣,从而进一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给孩子选书谁做主? 少儿图书馆馆长:孩子首先要是一个“读者”

孩子自主阅读


有的家长问:“那就让孩子去读那些没营养的书,不管不问了吗?”

作为我们这一代“有心机”的父母,答案当然不是

我们既要让孩子能够自由阅读和爱上阅读,也要想办法让孩子真正接触到那些经典和优秀的书籍,只是要尽可能做得“不着痕迹”。

1、和孩子约定好选书的比例,例如孩子可以选择三本,家长可以选择两本;

2、带孩子去正规的书店、图书馆,家长在优秀的书籍展示架前浏览,吸引孩子的兴趣;

3、家长给孩子推荐书籍的同时,也让孩子给家长推荐

,读后和孩子聊一聊,形成共同的阅读话题;

4、经常给孩子播放经典故事的音频或动画资料,引导孩子对原版书籍的好奇心。

以上只是举了一些例子,简而言之,就是要想尽各种办法让孩子能够读到我们想让他们读的书,但前提是不能利用强制或催促的方法,否则只会达到反效果。

同时,对孩子热衷的漫画、搞笑书籍,家长也不要嗤之以鼻,要相信,好书是有魅力和征服力的,一旦孩子吃到了制作精良的“正餐”,自然对之前的“辅食”不会再有长久的兴趣。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经典?方法和态度同样重要


1、在经典书籍的选择和阅读上,家长应先行了解和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曾在她的一篇演讲中说道:

“经典就全适合孩子读吗?比如,多大的孩子能理解小王子跟玫瑰花之间的感情?又比如,《格林童话》其实不是童话,不是给孩子看的,它是德国民间故事集。民间故事是什么?之所以能够流传,最起码的因素是暴力和性暗示。如果家长对给孩子看的东西完全没有自己的标准——这部是BBC推荐的,那部是某著名校长推荐的,于是我们就给孩子看,这是不负责任的。”

近些年来,童书市场的发展异常火爆,不少投资商转战到童书中来,赚得盆满钵满,然而由此滋生的图书质量不高、印刷改版错误等问题也令人堪忧。

给孩子选书谁做主? 少儿图书馆馆长:孩子首先要是一个“读者”

在这本《常见动物识别图鉴》中,海象是大象的脸加海豚的身体


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经典书籍的时候,首先在出版社和译者上要严把关口,其次要对书籍背景和适读年龄有所了解,为孩子推荐适合和高质量的内容。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家长特别希望孩子读某本书,一定要自己先去读,体验书籍可能会带来的益处和弊端,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有所取舍。

2、读书是一件身教重于言传的事,亲子共读很重要

想尽办法让孩子打开了经典书籍,但是没看两天,孩子就失去兴趣,把书放到书架上“落灰”去了?

有这样疑问的家长,有没有想过,在孩子看书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是刷剧,还是刷手机?

家长是孩子行为习惯的第一榜样,如果父母的生活里根本没有经典书籍的踪迹,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另辟蹊径”呢?

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渴望和父母共同参与一项活动。因此,想让孩子爱上阅读经典,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

给孩子选书谁做主? 少儿图书馆馆长:孩子首先要是一个“读者”

亲子共读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讲述她“诱惑”女儿圆圆读书的故事:

“圆圆刚上小学二年级时,我感觉她的识字量及阅读水平已具备了再上一个台阶的可能,就建议她读长篇小说。圆圆听到这个建议的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我理解她的为难,就没再说什么。考虑我书架上那些小说当时没有太适合她的,我去买了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我没对圆圆说这是为了让她读才买的,像平时拿回任何一本给我自己看的小说一样,干完活就自己去读了。我每天读完了顺口赞叹一句说这本书很好看,然后有意无意地把一些情节讲给圆圆听,讲到引人入胜时就说我正读到这里,后面还不知道呢,等读完了再给你讲。这样几次,搔得圆圆心里痒痒,她就开始试着读起来。”

孩子对于大人的事物总是感到新鲜和好奇,读书也是一样,如果家长对一本经典名著爱不释手,孩子的“胃口”也会被吊起来。

另外,和父母读同一本书、探讨书中的情节或观点,也可以给孩子带来自信和成就感,从而刺激孩子进一步深入阅读,形成良性循环。

除了“诱惑”,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也可以采取阅读游戏和阅读对话等方法,使孩子沉浸到阅读环境中去,感受经典书籍带来的乐趣。

3、摆正对阅读的态度:阅读很好,但不是“万能药”

对经典书籍的执着,也反应出现代家长在孩子阅读这件事上的焦虑,似乎孩子不读经典,学习成绩就不会好,不读经典,就会比别人的孩子差上一截。

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尹建莉说:“阅读可以提高成绩,但不要指望用阅读来提高成绩;阅读可以成全人生,但不要把人生寄托给阅读;阅读有很多功能,但不要把阅读当万能药来使用。摆正对阅读的态度,是对阅读最好的呵护。”

当我们为读书冠以太多功利性的目的,它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给孩子选书谁做主? 少儿图书馆馆长:孩子首先要是一个“读者”

阅读的意义


阅读经典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沿着书中先哲的脚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触及更深邃的思想。如果仅仅为了读书而读书。追求形式上的“热爱”和“数量”,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另外,阅读很好,但不是人生幸福的保证,不是“万能药”。

家长要有这样的“觉悟”:即孩子读了经典,不一定会怎么样,不读经典,也不会怎么样。

一个在爱和信任中成长的孩子,即使目不识丁,也能在往后的人生中寻找到自身幸福的路径,而一个读书万卷,却在压力和苛责中长大的孩子,即使未来功成名就,恐怕也会在寻找生命意义的旅途中不断碰壁。

当家长和孩子想清楚这些,在阅读中有了更轻松的心态和更自由的选择后,阅读才能真正融入到孩子的生命中,成为寻找人生幸福的阶梯。

#心晴计划##423头条知识节#


作者简介:抹茶妈妈,有两个女儿的职场妈妈,致力于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愿与你分享育儿路上的点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