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正在成為“廢柴”,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最近,有不少讀者諮詢我,“為何我和我們家孩子正在變成仇人一樣呢?

而別人家教育孩子,總是父慈子孝,其樂融融,唉,心好累!” 於是,我開玩笑道,“孩子性格老不好?沒關係,打一頓就好!”其實,玩笑歸玩笑,真正叛逆期的孩子,棍棒教育是完全解決不了問題的。以下是筆者對當前咱們針對孩子性格教育過程中的幾點深思。


你的孩子正在成為“廢柴”,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曾經有一個朋友,每次遇見筆者,都會訴說著她孩子的事情,彷彿蓄水許久了的水庫,突然間洩洪了一般,心裡的話突然找到出水口,瞬間就滔滔不絕了。其實,她們家孩子所存在的問題,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不愛思考,思維能力差,動手能力也不行,儘管她想方設法的引導,但孩子就是不聽,選擇逃避。甚至被其它小朋友嘲笑笨。於是,我反問她,“你所說的那些,到底是你想要的,還是他想要的?”朋友沉默了。

你的孩子正在成為“廢柴”,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是的,我們有時候總是想讓孩子這樣,想讓孩子那樣,可我們從來沒有思考過,為什麼要這樣?這樣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嗎?我們只是一味地將孩子看成一個私人的袋子,只要遇到我們喜歡的東西,就拼命往裡面塞,然後不管他願不願意,就逼迫著他去消化,去理解。其實,我們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當有一個成天都在要求你去做這個,做那個,你估計也會煩,何況是我們的孩子呢?筆者始終認為,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而這張白紙到底最終是變成隨意塗鴉還是世界名畫,完全取決於所處教育環境和自身的意願。筆者因此建議大家,當你覺得孩子不夠優秀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那我們自身就足夠優秀了嗎?我們的教育方式就足夠優秀了嗎?既然不夠,那我們為何不在自身找找原因,反而去一味的苛責孩子,數落孩子的不是。當苛責成為了一種習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嚴重的打擊,那他做事就會躡手躡腳,害怕犯錯,能逃避就逃避,所有事情都當成一種任務,而根本沒有興趣可言,最終對一切都茫然,成為一個只會宅在家裡的逃避現實的人……這樣的孩子,難道真是我們想要的嗎?假如說,我們能和孩子進行心靈感行的話,你估計會聽到他在心底吶喊,

“第一次做孩子,我太難了。”那我們自身呢,第一次做父母,都做到位了嗎?


你的孩子正在成為“廢柴”,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那咱們就來談談幾點乾貨,那就是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興趣,當然有些興趣是需要家長去引導的,比如說音樂,繪畫等等。而有些興趣則是需要適度控制在一定範圍的,比如網絡遊戲,手機等等,但切記,千萬不要用強制的方式,因為每一種東西,一旦採用了強制,那同時就變成了任務,而不是興趣了。而我們如何讓孩子對一件事物感興趣呢?那就必須給孩子展示出事物的深度和廣度,從而不斷的勾起他的好奇心,他才會真正喜歡上它,從而願意付出時間和努力,而不是淺嘗輒止,見異思遷。

你的孩子正在成為“廢柴”,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其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決定了人生的高度。如果從小就養成了丟三落四,懶惰的性格,其實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是極為不利的。他的生活會變得雜亂無章,一團亂麻,毫無頭緒可言。因此,從小養成東西歸類,早睡早起,按時做該做的事就尤為重要了。

你的孩子正在成為“廢柴”,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第三,培養出孩子堅強的毅力。縱觀幾千年歷史,能青史留下功名之人,有誰不是擁有大毅力者?一個都沒有。由此可見,堅強的毅力是一個人通向成功的必備品質。而提高毅力的方法,市場上有幾百種,但找到真正適合我們的,才是最重要的。但不管是哪一種,我們仔細歸納一下,無非就是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斷的訓練我們的身體,最終臣服於意志,從而達到高度的自律。而高度的自律,則是我們通往成功的基石。


你的孩子正在成為“廢柴”,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最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其實,我們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幾乎所有的生活技能以及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當你一味地責備孩子的時候,問問自己,“我做到了嗎?我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孩子做到呢?”是的,與其說想改變孩子,還不如從改變我們自身開始。你的改變,孩子都看在眼裡,他也會跟著你改變。作為孩子的榜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你的孩子正在成為“廢柴”,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所謂的”廢柴“,並不是天生的。而選擇讓孩子變成”廢柴“還是”人才“,完全取決你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一些讚賞,少一些責罵,父慈子孝,其樂融融,孩子努力,家長放心也就不遠了。


文末分享:每天一個微習慣,改變看得見。每天對自己孩子的一個行為進行表揚。相信我,一個月就能出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