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达芬奇"培养成大愤青

1452年的4月15日,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诞生,今天我们来聊聊关于天才的那些事儿。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的画家。他创作的《蒙娜莉莎》肖像画和《最后的晚餐》壁画是人们所熟知的名画。他画蛋的故事更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

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在于他的父亲及时地发现了他的爱好,并为他发展绘画艺术创造了条件。

不要把

现代社会有多少潜在的达·芬奇,都被父母错误地培养成了愤青。

“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言论和行动的青年,往往是思维有缺陷的典型代表,比如最近徘徊在热榜上的各位留学生们。为何潜在的天才会沦落为行为偏激的愤青?这都是可以追根溯源的。

不要把

孩子的天赋需要激活、呵护,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既要成为孩子进步的助推器,又要成为他们的保护伞。

不是现在天才太少,而是家长智商已逃。难得的天赋往往会很轻易地被低智商的父母秒杀。

1452年的今天,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他是个私生子。他的父亲是名律师,生亲是一位贫苦的农妇。年幼的达·芬奇和生母一起生活着,在乡村的田野和农舍里度过了最初的5年,养成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达·芬奇经常攀登悬崖感受大自然的景色,或独自坐在草丛中观察,或钻进神秘的山洞里探索,喜欢按照自己抓回的小动物的样子进行描绘。开始画得四不象,时间久了,渐渐有了画意,镇上的人们都称他小画家。

5岁之后,母亲有了新的爱情,达·芬奇被父亲接走单独扶养。

一次,家乡的一位村民用无花果木制作了一面盾牌,委托父亲请达·芬奇在盾牌上随便画个图案,达·芬奇答应了。

他认为既是盾牌,就应该让敌人看过后感到望而生畏和心惊胆战。于是受到了希腊神话中的女妖梅杜萨这一形象的启发,充分利用了平日所收集的资料。资料包括:蜥蜴、刺猬、壁虎、蛇蝎、蚂蟥、萤火虫之类的奇形怪状的小动物。

不久后,达·芬奇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头像,两眼喷火,鼻孔生烟,口吐毒焰的盾牌画面,把父亲和公证人几乎吓得魂飞魄散。

打那以后,父亲决心支持孩子去学习艺术,把他培养成为一名画家。

父亲十分重视名师的指导作用。14岁时,达·芬奇被父亲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维洛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在这里,达·芬奇结识了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科学家和人文主义者,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天才画家。

不要把

总结天才的童年:

他才华过人,在历史上留下深深的足迹,不是由于他出身豪门家庭,也不是由于高级的精英教育,是由于父母给了他更多的宽容和支持,让他有勇气不走寻常路,追求内心的梦想。

不要把

家长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天赋?

第一,不要企图培养完美的孩子。

尽管没有人承认自己企图培养一个完美的孩子,但家长们普遍的所作所为就是在表达着这样一种心态。所有的细枝末节在家长的眼里都是问题,都令家长感到忧郁,焦虑。

寸有所短尺有所长,每个孩子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越是要求完美的家长,越是只能趋于平庸。尽管现在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简单粗暴的方式越来越少了,但类似隐形的变种行为却依然很普遍。

生活中这样的镜头我们都很熟悉:孩子专注的观察地上正在爬行的蚂蚁,被家长一把拉走;孩子在纸上天马行空地画着龙卷风,被家长一顿嘲笑,“你这画得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这样的家长也肯定给孩子讲过科学家、艺术家的故事,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未来的牛顿、达·芬奇,但

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已经毫不费吹灰之力将孩子的天赋扼杀了,让一个极有可能成为达芬奇的孩子往愤青的方向发展。

全能天才达芬奇可是有很多缺点的,他患有“外斜视”,是双撇子,有阅读障碍,还有人尽皆知的拖延症。

不要把

第二,不要排斥孩子的与众不同。

行为与众不同的孩子往往让家长感到忧心忡忡,这本没有必要。呵护孩子的天马行空,能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成长为一个活力四射的翩翩少年。

我曾经见过一个大男孩痛心的成长。

男孩打小就热爱舞蹈,今年已是高三了,是女儿拉丁舞班的学长。他人高马大很帅气,待人彬彬有礼,练舞非常勤奋,且有异与常人的天赋,多年苦练的他舞技超群让老师也很欣喜。

无奈几年前他父母离婚,双方又各自组成了新的家庭,孩子归父亲抚养,又由父亲交给了年迈的奶奶一人独养。父亲不在儿子的身边,每月会准时打来生活费,虽然不亲自管教他,却严格限制他的自由。

男孩的成绩在班里倒数,可一提起舞蹈,他就神采飞扬,舞蹈老师很看好男孩,为他指了一条明路,为他推荐了适合的艺术高校。父亲却坚决阻止,逼他必须考清华,绝无第二种选择。

为了逼孩子听话,父亲不再为孩子交舞蹈学费,老师惜才也疼爱男孩,就先暂缓了学费,还主动为他联系了一所能够他免学费的舞蹈学院。即便如此,父亲也坚决不同意,把奶奶气得差点要去卖肾供孙子求学,终日以泪洗面。

不要把

每晚深夜,男孩会在QQ空间里用文字偷偷倾诉自己内心的绝望。如今高考在即,男孩的希望渺茫,我也不知道他未来会怎样,脑海中只记得他跳舞时的神采奕奕和自信的脸庞。

胡乱改造孩子,这是教育中最大的蠢行。每一个孩子都是带着一些大自然给予的特殊密码出生,你的生命中一定会被注入某种天赋。

这种天赋就犹如种子,蕴藏着表达潜能,至于能不能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这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要看外部是否提供了各种适宜的条件。

就像这位有跳舞天赋的大男孩,倘若父母能够认清现实,坦然接受,大力支持,他就会有个明媚的未来。

普通的家长会认为,只有提高考试成绩才是唯一可靠的逆袭手段,别的全都不可靠。凡是痴迷功课之外的兴趣爱好,就是不学无术、不务正业,他们不允许孩子走自己的老路,要亲手斩除自己眼中的“拦路虎”,极力改造孩子,就这么扼杀了孩子来之不易的闪光点。

文化高点的家长也会陷入自己的思维定势,他们会情不自禁地亲自为孩子设计好人生。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一步步往前走,这样就有可能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降低孩子的前程高度。

达芬奇是一位与众不同的私生子,

第三,不要在家庭教育中过于专横。

专横就意味着控制力、严厉,同时也代表着对生命的压抑。

有这么一道中学生物题目:

将一块砖压在草坪上,一周后翻开砖块,被压住的小草就会从绿色变成黄白色,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没有光照就不能形成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它的作用是吸收和转化光能。

不要把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轻声教育,和颜悦色的态度,良性的引导就是光照,孩子的潜能就是叶绿素。没有了光照,孩子就会变得亚健康,他的潜能就会被磨灭。

不要把

没有天赋和条件的孩子怎么办?

第一,没有天赋的孩子也能创造奇迹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说:“对于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卡尔威特刚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先天发育不足,显得极为痴呆,可是尽管如此,他在父亲的教育下,在八九岁时就已经能够掌握六国语,也通晓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数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岁出版了书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这个父亲硬是把自家的低智儿培养成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说明无论多么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孩子。

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和禀赋所决定,不如说是由后天的教育所决定。

第二,没有条件的孩子也能成功逆袭

不要把

有位女孩儿叫莉丝,她出版过一本书叫做《风雨哈佛路》,是一位最贫穷也最勇敢的哈佛女孩。

父母都吸毒,还有艾滋病,住在贫民窟,她每天要跑到垃圾桶里捡吃的,日子过得千疮百孔,和社会格格不入。直到父母离婚,母亲去世,莉丝才醒悟,父母改变不了现状,想要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

为了弥补落下的课程,17岁前几乎没有上过学的她报了所有能报的课;无家可归的她就在任何能够躺下的偏僻场所睡觉;她每天把身体里的所有能量,全部都用来学习。终于考得了全校第一,考上了全美最好的哈佛大学,书写了一段传奇。

当你羡慕别人有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时,会感叹命运的不公平吗?读一读《风雨哈佛路》莉丝的成长之路,你会发觉自己有多么幸运。无论我们的成长条件有多么恶劣,无论我们的生活背景如何,只有当我们赋予生命意义的时候,它才能创造奇迹。

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优质的家庭教育做决定,不如说由后天的生活环境所决定。

不要把

对于家长来说,防止把达·芬奇培养成大愤青,就不要企图培养完美的孩子,要呵护天赋,注重优势教育;不要排斥孩子的与众不同,要接纳;不要在家庭教育中太专横,要轻声教育。

对于孩子来说,有伞的你要懂得珍惜和感恩,没有伞的你会在风雨中跑得更快。是天才还是庸才,良好的早期教育和优质的家庭教育都不是绝对性的因素,生命的意义由我们自己来定义。

转眼间,2020年已被疫情夺走了近三分之一,愿每一位家长和孩子在向天才致敬的同时,也抖擞精神、全力以赴、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我是佳佳,80后三宝妈妈,热爱亲子手帐和传统文化,欢迎点赞和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