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学

我是一名七岁孩子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得到了老公和婆婆的全面支持。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现在孩子七岁了我没有看过一本关于胎教教育和教育孩子的书籍。可能对于这些我自己有些执念在里面,我并绝对的不相信所谓的专家学者提供的经验之谈和数据分析,我更多的时候更愿意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特殊的个体,不应该把他们参照某一本育儿书而把他养大,这样就忽略了个体本身的差异性。

首先我本身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见到了许多的孩子,也了解了不同家庭教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有让我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有让我头疼的捣蛋鬼淘气,更是有你我眼中的熊孩子,但是我觉得任何一种性格的孩子都是家庭教育的产物。所以当我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在他一岁以内我都是在矛盾中陪伴他教育他。直到我的孩子八个月的时候的一次意外高烧让我手足无措。

我记得那天晚饭后孩子的精神状态就不是很好,7点左右额温就是39度,我为了不想给孩子用药,先是用一床小薄被子把孩子的腋窝以下包裹起来,一直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他睡着,因为我坚信处于浦乳期的孩子有母体里带来的抗体保护,不能随意的被药物影响。虽然谁都不知道我心里有多着急,但是倔强的我不去理会婆婆的不理解,因为她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发烧了就应该给药吃看医生而不是这样抱着,这样更会耽误孩子的病情,可是我就是这样包着孩子坐了两个多小时,我一边抱着孩子一边度娘孩子的病情,度娘一直告诉我孩子高烧不能捂着,这样不仅不会退烧,反而会加重乃至惊厥。这让我很矛盾,因为我清楚的记得我儿时发烧父母也是用的这样的方法降温,为啥到现在就不能用了呢?正当这时老公打电话回来了,一定要我把孩子送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弄清楚孩子高烧的主要原因,老公的意见像主心骨一样让我找来了孩子的舅舅,在晚上11点多也就是孩子高烧进5个小时里我用了我自认为的土方法无效后把孩子送去医院了,在去医院的路上因为是骑摩托车,只能用另一床小被子把孩子包裹起来,在两床小被子的包裹里到达医院急症,简单的挂号排队后医生更是简单的询问后就给我们开了一瓶布洛芬,让我们喂给孩子吃帮助退烧,没有办法我觉得既然选择来到医院我们就只能遵从医嘱喂孩子吃了药,也许是药起到了作用但我不相信会有这么快,因为吃药后不到两分钟我就摸到襁褓里的宝贝出汗了,大把的汗水出出来让有经验的家长知道,发烧的人出汗就意味着烧退了。这个时候的我特别特别后悔,因为我觉得孩子退烧不是药起到了作用,而是我们过来医院的路上孩子加了一个小被子锁住孩子的温度捂出来的汗,促进了退烧,我更清楚的知道布洛芬是一种什么样的药。

所以当孩子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依旧不选择去医院,依旧坚持我的“捂”汗退烧,后来我把这件事情和孩子的外婆说了,外婆还是很客观的说了她的看法,她说80年代的医疗落后家庭清贫,交通也不发达,去个医院也许更会耽误病情。现在条件好了医学发达了应该选择相信和尊重医学,同时妈妈还告诉我如果孩子在高烧时手脚冰凉,就应该要选择去医院,如果孩子高烧时手脚心温度高就无需过多的担心,他们老一辈说这是孩子的发长烧。

所以,我们之后在孩子的成长生涯里我面对这样的问题特别理性的选择医院,只有在病情选择反复的情况下我才会去医院,而是首先做的检查就是血常规弄清楚病因,再去做相应的治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