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宋朝太祖趙匡胤為了確保自己建立的王朝不會像唐朝那樣因為軍權問題而最終土崩瓦解,因此在宋朝時期重用文人,確立了宋朝的文官政治。在宋朝時期,憑藉著這種制度之中對文官的重視,宋朝的官僚們逐漸在這個過程中贏得了很多的特權。

官吏特權古已有之,可是在宋朝時期,隨著宋朝制度的改革跟發展,卻逐漸走向了制度道路,而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之中,更是體現了我國理想智慧的風範。接下來,我們就從宋朝官吏特權的發展歷程說起,帶領大家看一看宋朝官吏特權的前世今生。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一 從科舉的一部分到理想智慧的格局

上面我們已經說到,宋朝從建國開始,便重用文人,決心使用文人治國。在這種背景下,宋朝將科舉考試看做了自己治國的重要環節。為了確保科舉制度能為國家選拔到合適的人才,宋朝在科舉考試之中取消了貴族跟官僚子弟的特權。那麼,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之中,官僚特權制度又是走過了一條什麼樣子的道路呢?

1.科舉制度促進士人階層成型

宋朝初年,為了確保文人治國的基本國策,宋朝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完善的科舉制度,只要真正擁有文化的士大夫才能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在這種情況下,士大夫們得以通過這種方式大量進入國家機器,成為了國家統治的一部分。

除開科舉制度跟文人政治的基本國策之外,宋朝統治者為了鼓勵這種士大夫政治,宋朝從建國開始便立志不殺大臣,從制度上確保文人在政治之中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宋朝的士大夫階層快速成型,並且很快成為了宋朝統治的重要支柱。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2.官吏身份與權力快速分離。

五代十國時期,大量官吏貪贓枉法,百姓民不聊生。宋朝開國之後,針對貪官汙吏制定了極為嚴苛的刑罰,“官吏受贓者常赦不原”。在這種情況下,官員的身份並等同於自己手中的權力,官吏的身份跟權利很快就再無關係。

與此同時,因為宋朝的恩蔭制度,每當有官員告老的時候,就能推薦自己的後代進入朝廷。在這種情況下,宋朝很快便出現了大量的冗官,官員人浮於事,很多時候官員的職位並不等同於官吏的權力,官吏的身份與權力快速分離。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3.杯酒釋兵權的後遺症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建國將領們大多告老還鄉,成為了宋朝統治的重要基礎。在這種背景下,宋朝中期,為了顯示統治者的寬厚,逐漸取消了宋朝初年的嚴苛刑法,轉向使用更加寬厚的法令。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宋朝中期的這種轉變其實跟杯酒釋兵權存在一定的關係。畢竟,在杯酒釋兵權之後,宋朝的統治者急需安撫這些大臣,再結合宋朝優待文人的背景,形成這種寬厚的風格其實也是一種必然。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4.寬厚的行政處分

前面我們已經說到,為了確保本身的文人,同時也需要對朝廷之中的大臣們表示皇帝的寬厚,宋朝的統治逐漸轉向了寬厚。很多時候,宋朝的法令只會處罰下層的官吏,而對高層文官採用寬厚的行政處分,僅僅是罷免他們身上的官職,而不需要他們負刑事責任。而且,即便是真的受到處罰,也多半是流放之類的刑法,而不會是肉身上的刑罰。在這種情況下,宋朝逐漸形成了這樣一種極為寬厚的行政處罰的風格。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5.排除親、貴對朝廷的干涉

在我國的封建王朝時期,很多時候,貴族跟外戚都會極大的影響到對國家大事的決定。商鞅在秦國變法的時候,曾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這才最終排除了貴族的影響。同樣的,在宋朝,官員們逐漸開始抵制貴族,親族對朝廷的干涉,確保了朝廷的權威。

宋仁宗時期,太后的親族曾經在巴蜀之地犯法,宋仁宗本想赦免太后親族的罪行,可最終卻被朝廷中的大臣所阻止,最終被迫將犯人按照法令處死。在宋朝,不論是親族還是貴族,他們能朝廷造成的影響其實已經變得相當有限。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6.功過相抵制度的推廣

自古以來,對於如何處置有功罪臣這個問題,對封建王朝來講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宋朝十分具有開創性的選擇了功過相抵,並最終讓功過相抵在宋朝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制度。藉助著這種功過相抵的制度,宋朝政府也能更好的去控制政府體系之中的官吏,加強了自己對官員的控制。

從上面的內容中我們不難看出,宋朝的官吏特權制度最早的時候的確是發源於科舉制度的,可在隨後的過程之中也逐漸得到了驚人的發展,逐漸成為了宋朝政治體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麼,這種官吏特權制度,到底對宋朝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二 官吏特權制度——破滅了門閥貴族體系,促進士人階層的崛起,促進了制度的發展

對宋朝來講,官吏特權制度無疑成為了宋朝政治體系中非常特殊的一部分,並對當時的宋朝社會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就從以下的兩個方面來談一談官吏特權制度對宋朝產生的影響。

第一:破滅了門閥貴族體系,權力跟身份徹底分離

從兩漢魏晉以來,我國封建社會的官吏曾經長時間被氏族門閥所把持,很多人才會因為缺乏合適的出身而失去為國效力的機會。宋朝的管理特權制度,徹底摧毀了門閥政治,也讓官員的身份跟官員的權力進一步分離,擁有身份也不一定就能得到相對應的權力。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第二:促進了士人階層的崛起

宋朝以來,因為徹底摧毀了之前的門閥貴族政治,士人藉著這個機會逐漸走上了國家的舞臺,成為了獨立於貴族之外的新興階層,在國家的統治中佔據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雖說官吏群體仍然得依附於舊有的貴族跟封建統治者,可能在國家階層之中佔據一席之地,對士人階層來講已經是一次不小的突破。同時,這種突破也給了士人階層以更多幹涉國家大事的可能。

得益於士人階層的群體,跟宋朝朝廷對文人的重視,宋朝最終形成了一支不同於以往封建王朝的官吏隊伍,而這樣的隊伍對宋朝的發展無疑是有好處的。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第三:促進了宋朝的制度化發展

前面我們已經說到,宋朝的官吏特權本身就是從科舉制度逐漸走向制度化的。在官吏特權逐漸走向制度化的過程之中,同樣也影響到了宋朝成文法的發展。特權走向成文法,在很多情況下都會被看作是一種倒退,可事實上,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宋朝特權走向成文法,有時反而成為了對特權的一種限制,限制了宋朝貴族跟官員們的特權。

從這些內容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宋朝,宋朝官吏的特權在當時的時代背景跟宋朝比較特殊的制度之下,得到了極為驚人的強化。可是同樣的,在這強化的過程之中,宋朝的官吏階層也促進了國家的發展。那麼,為什麼宋朝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宋朝出現官吏特權——政治與經濟的相輔相成

從政治上來看,宋朝的官吏政治需要士人階層的不斷支持。宋朝開國之後,因為宋朝徹底破除了唐朝時期的門閥政治,因此官吏人才出現了極大的缺口。其次的,前面我們已經說到,宋朝開國的時候為了竭力避免出現唐朝末年那種分崩離析的情況,大力推行中央集權。為了滿足政治上的需要,宋朝必然需要重視士人階層,為了扶持同時也是為了利用士人階層,自然就會出現官吏特權這種特殊制度。

從經濟上來講,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宋朝的文化程度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出身不好的人也得到了學習的機會,而在這些人接觸到學習的機會之後,國家必然也就得給這些人提供一個合適的上升途徑。同時,在經濟進一步發展之後,宋朝社會也就向宋朝的官吏群體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宋朝在經濟上的發展,為宋朝士人階層的發展提供了必須的經濟基礎,而宋朝的經濟基礎,跟宋朝本身所處的時代背景與國家需要都向宋朝的官吏階層提出了極為嚴峻的要求。

在這種要求下,宋朝的官吏階層最終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宋朝官吏特權:隨著科舉走向制度道路,走出了理想智慧的風範

結語

宋朝的官吏特權制度,實際上是從科舉制度之中新生出來的。通過這種方式,宋朝的士人階層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把隨著官吏階層社會地位跟國家重視程度的不斷升,宋朝得以在全國範圍內擁有了一支全新的官吏隊伍,

最終破除了宋朝之前的門閥政治,限制了宋朝貴族跟親族的特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促進了宋朝政府的穩定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