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味道

中药什么味道?最出名的就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后就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苦味往往带来不舒服的感受,初中的时候街上的中医不懂辨证论治,我喝了好久的黄连,那种感觉铭刻记忆。因为苦,限制了很多人接受中医药。

中药的味道


这是客观的事实。所以有些中医吹嘘的厉害,说自己只让病人喝汤药,最讨厌中成药,反对注射液,反对其他的一切药物开发,实际上这样的人貌似中医而已。如果一个中医仅仅夸口于自己的中药汤药很厉害,患者不吃汤药的反而要训诫,或者讽刺其他医生用中成药的,这样的中医道术不够。

为何如此说呢?因为中医药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主题,在药物味道的纠正上,中医界一直在努力,古人有药物的炮制、有丸散膏丹等不同的制剂,也有针灸按摩推拿拔罐等不同的疗法,如果只说一种,强调一种是不完整的,容易引起社会对中医的误解。而实际上,过去的中药铺到处都是丸散膏丹的玩意,可如今中医中药很多制剂已经被打击的没有了。

对于中医来讲,主要的是汤药,药物本身也有不同的性味,也不可能总是给病人喝下饴糖、阿胶、蜂蜜、蔗糖类的中药,汤药喝起来对于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反应,酸苦甘辛咸都有。而古代神农尝百草,郎中熬药先尝,今天的中医做的估计没有几个,今天的大学教育模式来培养医生,很多人甚至博士硕士从开出第一张处方之前,可能就不知道药物是什么,甚至药材长什么样子的也不知道,这种没有亲自体会的,往往会对药性的理解不够,所以一些处方动辄看到黄连一二十克、五味子几十克,药味酸苦甘辛咸乱配,那种喝药的滋味估计病人是不好受的,如果医生自己尝尝,估计就不喝了。

往往有一种反应,可以拿出来感觉:病人带着一种信心喝药,往往会有好的结果。如果上来就对喝药延误异常,往往疗效打折。中医讲对应相合,似乎对证的药物喝起来,病人觉得好受一。这似乎是一种感应。

不要说大人喝药现在难,我做了一些调查,农村的很多人已经因为药物的难受而放弃了喝中药;很多城市人已经在追求一种享受,喜欢咖啡的味道,而不能够接受熬药的苦涩。这种客观的存在需要引起中医思考,中医绝对不能单纯的依靠传统的剂型而存在、而自满,外边的世界真的需要多看看。

比如儿童的用药,这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难题,如何让孩子喝了药呢?其实医生也没有办法,常常是医生只管看,家长只管灌药,这样的一幕幕场景,想起来都是残忍的。因为孩子灌药,嗷嗷大哭,其实哪一个家长不心疼呢?

一个孩子家长给我了信息,她对孩子服药的描述简直让人看不下去。她说:

我家老二大概一岁半的时候,冬季流感季节,感冒了,开的百*颗粒,他吃药那是绝对抗拒,一汤匙,哭的时候我就顺势灌进去,但是你别想能再来一汤匙。那个百*颗粒,水少了化出来直接就是黄泥糊,我就把他抱洗手间淋浴房,放上一盆洗澡水,打开浴霸暖风,把他脱光了,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喂,大了就能控制自己的吞咽了,含在嘴里躺着也不沿,一边哭一边呼噜,喷得天花板上都是药。早晚吃进去了,就丢进去直接洗澡。那场面,他是呼天抢地啊,我就是一魔鬼,完了他洗个澡,我的衣服上也全是药。孩子三岁半了,哄也不好使了,加奶里,喝两口就不喝了,一看颜色不对就不接奶瓶。

我只能评价:这么猛!

天下父母,这种喝药的滋味,谁体验过呢?


中药的味道

这就需要破解这个问题,古代技术有限,但是人们在思考在探索,就发明了小丸药,或者把药物搅在食物中、蒸煮在馒头等物中让孩子吃下去,这都是办法,今天的人很多也在用;但是比较于现代的科学研究和药物开发,中药在这方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这几年兴起了一个药物,柴桂退热颗粒,就是很好的表现,先不论其他,但就小孩服用口感好,愿意喝就是为中医探索了一条有价值的道路。而目前一些公司开发的抗生素或小孩保健药品,都是在剂型上下功夫,一些把药片开发成卡通图、娃娃脸、糖豆、饼干等,这样的思路中医应该借鉴。

人类与疾病的斗争是痛苦的,这种成就感自然也是痛苦的积累,但是人类有能力去消除这种痛苦,然后促成人类科技的进步。中医药也是这样,不好喝的中药,治病可以,那么让好喝的中药也能够治病岂不更好?

在这方面,中医必须警惕现在人们的选择,事实是现在的群众已经越来越多的选择不熬药,代煎中药,或者服用颗粒剂等,这样的模式延续,中药传统的熬制就是挑战,那么未来的人类还会去熬药吗?这是中医值得思考的问题,就如病人讲起来,这熬药的方式一个医生一个样,没有规律性,这样病人也不好把握。往往开了药,有些病人就要问是不是要有大枣和生姜的引子呢?这种惯性的认识,在中医那里表现是不同的。

对于中药的味道应该做些探索,这是中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表达。对于中医和人类来讲,其实是互相选择的过程,而目前人类对中医药的选择多了很多变数,中医药很好,但是需要去接受群众的认可。其本身就如同大米白面,日常家用,但现在这是一个倒过来的问题,反而是要拿着大米白面去找人吃,为何呢?因为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与群众的希望和要求并不能统一起来,社会有了更多而选择,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现代医学日新月异,人们必然发生分化,过去没有这些中医是唯一的选择,而今比例发生了变化,中医必须为寻找自己的百姓做好工作。

适应社会发展,更好的完美自己,是中医的时代命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