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佑我國海洋千年的神!媽祖,這位女性值得每個人銘記!

媽祖姓林,歷史考證確有此人,由福建莆田湄洲島傳播,歷經千年,對東亞海洋文化及中國沿海產生重大影響,是我國沿海地區的重要保護神之一也是我國道教文化,中國本土神系的重要組成之一。由媽祖帶來的各種文化習俗,稱之為“媽祖文化”

庇佑我國海洋千年的神!媽祖,這位女性值得每個人銘記!


媽祖(莆仙語:Mâ-cô;閩南語:Má-tsoó͘;閩東語:Mā-Jū)是以臺灣、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1]、擴及東亞(琉球、日本本土及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沿海一帶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 、天后、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媽祖婆等)


庇佑我國海洋千年的神!媽祖,這位女性值得每個人銘記!


媽祖出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或曰五代末年[4])福建路泉州府莆田縣湄洲島東螺村(宋太宗年間,莆田改編入興化軍),民間傳說媽祖"出生時不啼哭",故之取名為"默"。文獻或有記為"默娘","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女子之通稱,所以媽祖本名應該是"林默"。


庇佑我國海洋千年的神!媽祖,這位女性值得每個人銘記!


媽祖生卒年與家世背景,史料中有多種記載:


現存關於媽祖最早的文獻

南宋廖鵬飛於紹興廿年(1150年)所寫的〈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謂:"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據此,媽祖生前是一個女巫。媽祖死後,文中並提到: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道東海。值風浪震盪,舳艫相沖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竿為旋舞狀,俄獲安濟……"船員說這是湄州女神顯靈,於是路允迪返國後上奏朝廷請封,詔賜順濟廟額。

南宋李醜父《靈惠妃廟記》:"妃林氏,生於莆之海上湄洲"。

南宋李俊甫《莆陽比事》"湄洲神女林氏,生而靈異"。

(明)張燮《東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湄洲嶼,五代閩王林願之第六女,母王氏。妃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始生而變紫,有祥光,異香。幼時有異能、通悟秘法,預談休咎無不奇中。雍熙四年(987年)九月九日升化。[6]"

(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按天妃,莆田林氏都巡之季女。幼契玄機,預知禍福。宋元祐間遂有顯應,立祠於州里"[7]。

(清)楊俊《湄州嶼志略》:"湄州在大海中。林氏林女,今號天妃者生於其上"。

(清)《長樂縣誌》:"相傳天后姓林,為莆田都巡簡孚之女,生於五代之末,少而能知人禍福。室處三十載而卒。航海遇風禱之,累著靈驗"。

《莆田九牧林氏族譜》則記載媽祖是晉安郡王林祿的第二十二世孫女。

從南宋到清代,數百年絕大多數史料公認媽祖,名為林默,生於福建莆田湄州嶼,有異能,二八歲位列仙班,(福州人傳說媽祖逐波而去,遺體被埋葬在馬祖島)。具體誕辰,雖然只於《東西洋考》有所奸,但早被全世界媽祖信徒奉為媽祖生辰,並年年舉行慶典。


庇佑我國海洋千年的神!媽祖,這位女性值得每個人銘記!


媽祖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興化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或作靈慧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並在元代忽必烈大汗時,被封為"天妃",清康熙皇帝再加封至"天后",清末時,封號共有數十字。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澳門、浙江、廣東、臺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佈。


庇佑我國海洋千年的神!媽祖,這位女性值得每個人銘記!


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己有的朝貢貿易、琉球網絡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


媽祖的誕生地福建是媽祖信仰最盛的地方,僅在媽祖的家鄉莆田一地,就有不下百座的媽祖廟,在民國以前,福建沿海各府縣,每縣都有幾十座媽祖廟,如今,福建各地的媽祖廟數量仍十分龐大,香火旺盛。媽祖文化甚至深入到內陸的閩西客家山區。福建的媽祖廟中有三座被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庇佑我國海洋千年的神!媽祖,這位女性值得每個人銘記!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媽祖信仰遭到嚴重的打擊,許多宮廟和神像被毀。譬如媽祖信仰發源地湄州島上的廟宇和相關文物,就在文革中被摧毀殆盡,包含分身大媽。只有少數廟宇如莆田文峰宮,在文革時將媽祖神像藏於郊區的古井中,保住了神像。泉州天后宮則是因為曾被當作工廠使用,因此躲過被摧毀的命運。改革開放後民間信仰逐漸恢復、加上兩岸交流頻繁,媽祖信仰重新活絡。又因為媽祖信仰中獨特的"進香、刈火"習俗,臺灣各媽祖廟為求增加本身與祖廟的連結,紛紛前往湄州捐獻資金興建宮殿或牌樓等建物,使湄州島上的媽祖宗教建築迅速增加

庇佑我國海洋千年的神!媽祖,這位女性值得每個人銘記!


說到神話故事,不得不提的兩個!

鄭和與天妃

明朝永樂年間,鄭和帶領二萬七千餘官兵,乘百餘艘巨舶,七下西洋;大海茫茫,"烈風陡起,怒濤如山,危險至極。舟人驚駭,倉忙無措,仰賴神靈顯然臨庇,甯恬無虞"——此處的"神靈"即指天妃。 鄭和的二萬七千多名水手多數是從福建、廣東、浙江三個沿海省份招募來的;他們之中很多回鄉或流居海外,把供奉天妃的信仰傳播出去。


永樂元年,鄭和出使暹羅國,海上忽颳大風,幾百人生命危在旦夕,鄭和祈求天妃救助,忽然一陣香風飄來,見神站立在桅杆上,頓時風平浪靜。


永樂五年(1407年)鄭和下西洋,途中遇到颱風,鄭和祈求神靈保佑得平安。往渤泥國途中、往榜葛剌國也遇到颱風,祈求神靈保佑後平安。鄭和為了答謝天妃的功績,曾奏請朝廷在南京龍江關建立一所天妃宮,蒙明成祖御賜紀文。鄭和又奏請朝廷在大隊官兵駐紮的福建長樂港建立天妃宮作為官兵祈禱之所。鄭和船隊聚集在天妃宮下,等候信風出航;出行前鄭和帶領二萬七千餘官兵在天妃宮舉行大規模祭祀典禮,點燃香燭,供奉犧牲,祈求神靈保佑。 鄭和官兵登船後要奉獻仙師酒,念祝文"五更起來雞報曉,卜請娘媽來梳裝,梳娓珍珠龍鳳髻,……弟子一心專拜請,湄州娘媽降臨來。急急如律令"。後來此祝文演變成為現在的敲小法鼓的天上聖母請神咒。


鄭和船中供奉天妃,晝夜香火不斷,各船專設司香一名,不管其他事務,每天清晨負責帶領船員向天妃娘媽頂禮

宣德七年1431年,鄭和奉聖旨往湄洲嶼天妃宮拜祭。

鄭和每次下西洋回國,必定新修各處天妃宮,或擴修殿堂,或種植青松翠竹;在南京靜海寺、太倉天妃宮,鄭和還栽種特地從西洋帶回來的海棠花。鄭和在劉家港天妃宮和福建長樂南山寺都立天妃紀念石碑,將下西洋的成功,歸功於天妃的神佑。天妃娘娘成為明朝海軍的守護神。


千里眼與順風耳

傳說中媽祖收服了桃花山上高明、高覺(即千里眼與順風耳)兩怪,收為部將後開始替媽祖察聽世間苦難。

兩大駕前護衛神分別為左手持方天畫戟,右手舉至額前做遠視狀的千里眼(又稱金精將軍),以及左手持月眉斧頭,右手舉至側耳作聽音狀的順風耳(又稱水精將軍)。

媽祖作為我國重要的海洋神,為我國的海洋文化發展提供了大量幫助,也留下了眾多都文化遺產,是一位有著眾多民眾信仰的女性神。


喜歡就關注我吧!後續我會更新更多有趣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