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銀行升級池化融資平臺,助企業降成本 提升電票風險管理能力

在央行力推下,近年來,企業電子商業匯票應用發展十分迅速,票據進入電子化時代。為順應電票發展趨勢,進一步提升企業票據管理效率,防範電票操作風險,2019年10月28日,浙商銀行在“湧金票據池”推出五週年之際,正式發佈湧金票據池4.0,升級池化融資平臺。4.0版推出延時出票等8大功能,為企業電子票據提供雙密押支付、批量化操作、智能化應用、集中化管理等全線上、系統化解決方案,讓企業電票全生命週期管理和集團企業電票集中管理不再難。

浙商銀行行長徐仁豔表示:“浙商銀行積極響應央行電票推廣,不斷創新‘湧金票據池’功能,服務實體經濟。票據池4.0滿足企業多樣化電子票據管理需求,幫助企業盤活‘兩小一短’(小銀行、小面額、短餘期)電子票據,提升票據操作安全和管理效率,助推企業降低融資成本、增加財務收益,這也是浙商銀行打造流動性服務銀行和平臺化服務銀行的又一重大舉措”。

有效防範電票“打飛”風險

當前,電票已成為實體企業結算和融資的首要選擇。據上海票據交易所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商業匯票承兌發生額中電票佔比高達98%,浙商銀行湧金票據池入池票據張數和金額也印證了這一比例,分別達到95%和99%。票據電子化大大降低了假票、克隆票風險。然而,電票管理過程中新的問題和風險也值得關注。

例如,“先背書後打款”,還是“先打款後背書”是當前困擾企業電票支付交易的最大痛點,一不小心,會帶來電票“打飛”風險。針對這一痛點,湧金票據池4.0首創“雙密押支付”,出票人在出票時選擇“雙密支付”可向浙商銀行申請生成兩道密押,並按照收發貨進度將密押信息告知收款人。收款人見票後輸入預簽收密押(第一道),出票人不能發起撤票;收款人輸入簽收密押(第二道),完成票據簽收。電票操作引發的信任問題迎刃而解,有效防範電票“打飛”風險。該模式有效解決了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在線支付、背書難題,成為票據管理的信用中介。

此外,操作風險也是電票管理面臨的一大問題。據浙商銀行公司銀行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簽發電票過程中,由於系統操作不可逆,一旦發生差錯,沒有“後悔藥”。湧金票據池4.0借鑑保險“猶豫期”做法,為企業創新設計“延時出票”功能,企業電票出票、背書支付時,可自行設置“冷靜”時間,允許在延後時間內撤回指令,減少人為操作失誤。

電票管理全面實現“智能化”

作為“企業票據貼心管家”,湧金票據池4.0以優化企業電票操作體驗為出發點,圍繞電票全生命週期中的出票、提示收票、收票、背書、提示付款5大環節,創新設計了適用各種不同場景的智能管理工具,致力於成為企業電票操作與管理的“貼心管家”。

如,圍繞優化票據管理和操作,湧金票據池4.0為企業提供等額出票、批量出票、批量查詢、批量打印、海量導出、收款人信息智能管理等多維度的便捷操作功能,並輔之以“直通車”開票功能,實現電票全流程線上化操作,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九州通集團副總經理王啟兵對湧金票據池4.0的使用頗有心得,“對外支付結算,公司直接簽發電子票據,過去我們支付500萬的票據,每張小票面值10萬,需要簽發50次,操作繁瑣。使用了批量簽發功能後,便可一鍵搞定。電子合同、全流程電子化審批操作,不僅提升效率、減少風險,也節約了財務人員的人力成本。”

集團企業電票管理“好幫手”

紙票時代,企業財務人員尤為頭疼子公司之間票據往來管理,電子票據的推行為集團企業加強成員單位票據管理帶來了便利。

延續浙商銀行近年打造平臺化服務銀行的思路,湧金票據池4.0基於集團企業電票管理需求,設計了電票集中審核、集中籤發、集中背書、集中查詢等創新功能,集團企業可以實現對成員單位電子票據的全方位平臺化管控,加強集團票據資源統籌管理,有效提升集團票據運轉效率,助力集團企業“去槓桿、降成本”。

“功能齊全、靈活、服務好、成本低……”臥龍集團財務部部長湯海燕一口氣羅列了好多特點,湧金票據池4.0對電票的全週期綜合管理,可以有效集中管理集團成員單位的票據,靈活調配成員企業的流動性,滿足企業之間短期資金的需求。

近年來,浙商銀行圍繞企業流動性管理,自2014年10月發佈“湧金票據池”以來,緊隨企業需求變化,陸續推出資產池、出口池等,形成完整的池化融資解決方案,靈活幫助企業實現融資。截至9月末,池化融資平臺(票據池)服務實體企業約2.5萬戶,池項下融資餘額3265億元,不斷提升該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