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曾經全民熱愛的球類活動,玩法多樣,如今只能在畫裡看到

作為足球的發源地,我們現在的足球水平實在是擔不起這個身份。要知道在古代,我們的蹴鞠水平是很發達的,而且我們把球玩出了各種花樣,唐宋時期蹴鞠更是重要的娛樂項目,本喵今天就帶大家聊一聊蹴鞠吧。


蹴鞠最早是在軍中誕生的,因為需要蹴鞠需要運用跑跳騰挪的技巧,非常能反應士兵的身體條件,並且需要團隊配合、協同作戰,能夠訓練士兵的配合作戰能力。當時統治者認為蹴鞠不僅能讓士兵的體質得到鍛鍊,也可以讓無聊的訓練生活變得有趣。因此蹴鞠最初的作用是用來給士兵做軍事訓練的。據說黃帝擒殺蚩尤之後,就把他的胃做成蹴鞠用於軍事訓練。


兩漢時期蹴鞠得到了普遍的推廣,並由軍中逐漸轉向民間。在《鹽鐵論》中有記載“裡有俗,黨有場,康莊馳逐,穹閭踏鞠”,可見平常百姓在巷子裡追逐、踢蹴鞠取樂的景象。不僅民間熱愛蹴鞠,宮廷之中也很熱愛這項活動,館陶公主家就有一批蹴鞠高手,供皇帝取樂。這個時候除了競技比賽外,還出現了一種伴隨著音樂進行表演的娛樂項目——蹴鞠舞。就是一種以鞠作為道具的舞蹈,主要有踏鞠、踢鞠、頂鞠、拋鞠、懸鞠五種。

蹴鞠:曾經全民熱愛的球類活動,玩法多樣,如今只能在畫裡看到


漢朝時蹴鞠除了娛樂作用外,還出現了競技比賽,並且有了相應的競技規則。《鞠城銘》中有記載“圓鞠方牆,仿像陰陽,法月衡對,二六相當”既圓形的鞠,周圍圍著方形的牆,球場兩端各設置一個月牙形的們,兩邊各有六個人進行對抗的意思,對蹴鞠的人數,形式都做出了規定。除此之外漢朝的蹴鞠競賽中不僅比賽雙發有隊長,還有相應的裁判員監督比賽。

唐宋時期是蹴鞠發展的鼎盛時期。唐朝時期蹴鞠已經徹底的失去了軍事訓練的作用,走向了娛樂化和競技化的道路。在唐朝鞠的形式有了一定的改變,出現了充氣的球,是用動物的膀胱,放入皮縫製的外殼內吹成圓球。在唐朝競技比賽中還設計發明了球門,以竹竿為門柱,拉網作為球門,充氣的球很輕,球門自然做的很高。

宋代的制鞠水平又有了新的高度,首先是把八片皮革改為十二片裁剪,並採用從裡面縫製的方式,讓球的表面更加圓潤光滑。宋代的蹴鞠已經成為一項全民運動了。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十分喜歡這項運動。宋徽宗本人蹴鞠踢得就很不錯,不僅如此他還有一個“皇家足球隊”,不過這支隊伍並不是用來比賽的而是在他生日的時候專門踢比賽給他看。

蹴鞠:曾經全民熱愛的球類活動,玩法多樣,如今只能在畫裡看到

南宋時期蹴鞠的玩法更偏向演繹化和娛樂化,更加類似於現在的花式足球,甚至還出現了自發組織的團體——齊雲社,類似於現在的足球俱樂部,齊雲社主要是制定蹴鞠比賽規則、組織比賽以及宣傳推廣蹴鞠。

宋朝時期還出現了一種不用球門的打法叫做白打蹴鞠,講究的是蹴鞠的靈巧和技藝。主要有用肩、背、拐、搭、控、捺、拽、膝、拍、鐮部位接觸球,運用身體和技巧讓球拋起落下,或者在身上上下起伏。白打蹴鞠參與的人由一人到十人不等,不同的參與人數還有不同的叫法。例如一人場叫“滾弄”,四人場叫“流星趕月”等。


等到遼元金的時候,由於統治者都是遊牧民族,蹴鞠不再受到統治者的重視,逐漸淪為了朝廷的節慶節目,之後又演變成了青樓的玩樂工具,甚至還出現了專門陪人踢球的藝伎,蹴鞠的地位漸漸衰落了。

蹴鞠:曾經全民熱愛的球類活動,玩法多樣,如今只能在畫裡看到

明朝時期由於朱元璋稱帝后就禁止部隊參與蹴鞠活動了。蹴鞠的競技形式已經完全消失了,僅剩下娛樂性質的白打蹴鞠了。明朝的手工業極為發達,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鞠”。其中有品牌的“鞠”多達24種,可見蹴鞠活動在民間依然盛行。

等到滿清入關以後,滿人喜歡打馬球、射箭、摔跤,對於蹴鞠這種精細的遊戲是不感興趣的,況且清王朝非常害怕百姓藉著蹴鞠這種聚眾的活動密謀造反,所以禁止了此項活動。到清中葉的時候隨著現代足球的傳入,蹴鞠逐漸被現代足球取代了。

雖然在2004年國際足聯就明確足球起源於中國,但是現代足球再傳回中國已經不是那個蹴鞠了,而蹴鞠這項活動就在千年的時間中逐漸消失了,只能夠在畫裡和文學作品裡看到它們的身影了。如果蹴鞠這項運動沒有失傳,以當時蹴鞠的水平,中國足球是不是比現在更好一些呢?可能早就進了世界盃了吧。



張孟傑:我國古代蹴鞠的演變

王淑琴:蹴鞠與中國古代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