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之二十二:从大山走出的佛学理论家——陈维赓

从大山走出的佛学理论家

——陈维赓

生逢乱世,每个人都会被时代洪流裹挟而下,但他,象李叔同(弘一法师)一样,最终却从佛学中去揣摩人生的真谛。

——作者题记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之二十二:从大山走出的佛学理论家——陈维赓

陈维庚(1890年—1980年),字荫生,号叶洲居士,云南会泽钟屏镇人,在会泽县城老百姓都称其为“陈司令官”。云南陆军小学堂毕业,后入云南陆军七十三标见习。1911年,曾参与了唐继尧领导的重九起义。护国运动后,云南军都督府成立,陈维赓任参谋部上尉参谋,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学堂深造,1912年,二十二岁,正当青春年少,随唐继尧北伐援黔,历任连长、营长、贵州军警总局谋查科科长。1913年随唐继尧返滇,任云南补充第一大队队副,负责招兵训练,扩大滇军为护国战争输送兵源。1916年2月任云南都督府警卫第三团团副,10月,任陆军第二旅第三团团长,1918年2月,任云南第三卫戌区司令部参谋长,1919年,任靖军联军警卫军参谋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剿匪事务处参议,授少将军衔。1922年在靖国联军总司令部中任中将参谋长,又派驻广州大本营充云南总代表,随即入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24年9月回国后任建国联军佽飞军第三军军长,将校长总队副。1926年,任滇西剿匪总司令和滇西镇守使,平定罗树昌、杨震寰、刘正伦兵变。在1927年的“二·六”政变中,与唐继虞一同被四镇守使斥为唐继尧的亲信和宵小而被迫出走上海,随即又被龙云邀请回滇赴西与唐继虞洽商解散“北伐后授军”事宜,1928年,出任云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后又辞职,用心于中医研究创办昆明有名的日月大药房,抗战期间,几乎是倾其所有的药品捐赠给出省抗战的滇军。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之二十二:从大山走出的佛学理论家——陈维赓

1941年,陈维庚回到故乡会泽,并在县城成立“莲社”。莲社是一个研究佛学理论的组织,除念佛外,对佛教的精典进行研究,参加人员有袁质斋、李授之、何明三、张润三、屠筱卿、杨辑五、缪举卿等,均属地方绅耆,层次较高。地点在朱应生的佛堂内。陈维赓通晓佛学理论,在会泽期间,曾向有关单位及公教人员宣讲佛学。1946年陈维赓赴昆,莲社解散,但莲社作为一个研究佛学的学术组织,在县城影响很大。陈维赓晚年把下半生研究佛学的理论著书立说,成为了云南有名的居士,也曾在昆明讲经说法,影响很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省佛教协会会长。

陈维赓后半生潜心佛学的研究,取得了让人注目的成果,据不完全的统计,现传世的著作有:

《竹密流水集》,民国排印本。

《竹密流水续集》,民国二十四年排印本。

《法相因果观》,陈维赓口述,王一侬笔记,民国二十九年排印本。

《佛学讲演录》,陈维赓讲演,杨文瑞、张汝泽等记录,民国间石印本。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喻释》,陈维赓口述,王一侬笔记。

《佛学阿弥陀经讲演录》,陈维赓讲演,王一侬笔记,1949年的排印本。

陈维赓生前于会泽、昆明的讲经说法的内容,现已无从知晓。据会泽前贤杨泽仁先生生生前对笔者介绍,杨老曾多次聆听过陈维赓所讲的佛学理论,虽是一鳞半爪,尚还有价值,现将杨老所讲整理于下:

因会泽的佛教为少林寺分支,为临剂正宗,法祖派,他们修的是“净土法门”,陈维赓即从此入手,介绍这一佛教派系。所谓“净土法门”即“净土宗”,它是以信、愿、行三者为修持的条件,求来世、求往生,就这由起“信”而发愿,由发“愿”而实“行”。三者具备,才能够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

卞伯泽新作《文才武将出堂琅》之二十二:从大山走出的佛学理论家——陈维赓

信:就是相信,首先要相信释迦牟尼的圣教力量,世尊说净土三经,决非虚设;第二要相信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之外,的确还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第三要相信阿弥陀佛宏愿无量,阿弥陀佛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就是接引佛,只要信仰阿弥陀佛并向他致敬,他就能把接到西方净土世界去。

愿:就是发愿,发愿要举行仪式,通常是在佛前拈香礼拜,跪在佛前发愿,你的愿力菩萨都知道了就等于在阿弥陀佛前备了案。

行:行持的方法的两种,如持名、观想、观像、实象等。其中收效广、行之最易的惟有持名一法。所谓“持名”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宏名,发之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心,心口合一,“南无”二字为梵音,其义为敬礼皈依,“阿弥陀”其义为无量光及无量寿,法藏比丘以大愿力创造了西方极乐世界,他成佛以后,号“阿弥陀佛”,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曾发愿说:“十方国土的众生,若愿往生他的国土,只要持念他的名号,他就与诸菩萨前来接引。”

另外,陈维赓对佛教的禅宗一派也很有研究,他认为: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因为有了禅宗,佛教才能在中国儒、道的土壤中站住脚跟,佛教也由此中国化,成为了除儒、道外,中国的第三大宗教,且儒、释、道三教融合得那么完美,不管是佛祖的“拈花示众”,还是八十高龄的赵州和尚,对学佛参禅称“吃茶去”,把“禅”看成如喝茶,吃饭一样的平常,准确的说,禅,就是生活。这样来解释佛教流派的“禅宗”,十分独到,使高深的“禅”变得通俗易懂,极大地接近了广大信佛者。

有意思的是,最近孔夫子旧书网介绍推荐了陈维赓的一本《心经喻释》当中内容如下:

心经喻释

作者:叶洲居士陈维赓口述,王一侬笔记,于乃仁跋。

出版社:民国线装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喻释”

出版时间:不祥。

装订:线装。

开本:16开。

商品描述:民国线装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喻释”,线装一册,手写上版,笔法正宗,可当做书法字帖欣赏,品相佳,叶洲居士陈维赓口述,王一侬笔记,于乃仁跋,无版权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