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獨自用餐的社交哲學

今天跟大家講的這本書是別獨自用餐,副標題是“克林頓還是窮小子時如何建立頂級社交圈”,看這本書的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本關於人脈關係的書。說道人脈關係大家都不陌生,從小就聽過類似於“多個朋友多條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的老話,但是一談到如何建立人脈關係這個話題,我們就很容易聯想到給領導送紅包,在同學會的時候搶著買單的畫面,難免有點中年危機的油膩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克林頓和希拉里的首席人脈顧問,全書非常體系化的講述了建立人脈關係的方法論,一面市就成為這個領域的暢銷書。

不獨自用餐的社交哲學

現在,我為你講述其中最顛覆我的3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建立人脈關係是一件很費時間精力的事情。

很多人都知道建立人脈關係的重要性,但是我們往往會覺得“搞關係”是大老闆的事兒,我們這種還掙扎在基層的年輕人,每天忙著搬磚都來不及,哪裡還有時間和精力去建立人脈關係。

這恰恰是這本書的作者所強調的一種誤區。建立人脈關係並不耗費時間,正如這本書的書名“別獨自用餐”,我們的每日三餐都是非常好認識新朋友,鞏固長期關係的好機會。就像網絡段子裡所說的——沒有什麼事兒不是一頓小龍蝦不能解決,如果一頓不行,那就兩頓。

除了最基礎的用餐,我們還可以邀請朋友一起來參加我們所感興趣的活動,比如說一起跑步、一起打球、一起看電影,在作者所在的教會文化比較濃厚的國家一起參與教會活動也是非常不錯的拉近餘朋友關係的選擇。這些活動都可以讓朋友換個角度來認識你,更重要的是,這些可能是你本身就要付出時間和精力的活動,這樣一來就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而我作為一個非常喜歡閱讀的人,在3年無心插柳地組織了一個民間讀書會,也因此認識了很多有趣的朋友,這就是無意中踐行了這個方法論——邀請朋友來參加我們所感興趣的活動。

第二個誤區:以前我會覺得人脈關係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

金庸小說《神鵰俠侶》裡,楊過給了郭襄3根金針,答應會滿足她要求的三件事。潛臺詞好像是說“我們之間的來往就只有這3次,用完就沒有了。”

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朋友,一旦認識了什麼厲害的人物,就會把他當做是自己的保命符,一般小事不敢輕易拿出來用,就等著哪天出了天大的事兒,再找人家救命。

然而,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人脈關係恰恰是靠互動不斷的拉近關係,特別是當你為別人提供了幫助和支持之後,你的整個社交圈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一味的把珍貴的人脈關係束之高閣,反而會因長久的失聯而斷送這段關係。

第三個誤區:我們往往想去結識更多比自己更富有、更有權勢、更博學的人,因為這樣的人脈關係對我們來說更“有用”,這是一種非常功利但是也很普遍的想法。

但其實,要跨越你現有的社交圈去結識更優秀的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的巴菲特的午餐,每年都會被拍賣出上百萬美元的天價,這就是認識頂級投資者需要付出的代價。然而這樣付出也只是爭取到了一次共進午餐的機會而已,後面能不能由此創造更多的可能性還是一個未知數。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與其花時間和精力去想方設法勾搭已經成功的人,不如去和“未來的成功者”做朋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潛力股”,通過彼此之間的欣賞和支持,最終共同成就彼此。這樣的友誼才是更加有價值的。

今天我跟大家講述了這本書中的3個觀點:

第一建立人脈關係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耗時耗力,現在開始邀請你的朋友一起來共度美好時光吧。

第二,人脈關係不是消耗品,反而會在一次又一次的互動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誼,當然前提你得是一個靠譜的人。

第三,與其跟在成功人士的後頭,不如去多去幫助潛力股,讓彼此可以共同成長。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很多人會以為強調人脈關係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是不腳踏實地想要走捷徑的心態。其實看了這本書你就會知道,在這本書裡反覆強調的一個觀點——和成功者同行的一個必要的前提就是你必須本人也是同樣優秀。本人的實力和社交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兩種能力,而不是非此即彼的篩選關係。推薦大家都去看一下這本書,為你的人生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不獨自用餐的社交哲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