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输液政策或将升级疫情当前基层诊所靠啥生存下去

2020年,基层限输令或将更严!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发布最新一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对去年药品不良反应及事件报告进行全面总结、分析。


重磅消息 | 限制输液政策或将升级疫情当前基层诊所靠啥生存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报告在各论部分就用药安全问题作总结,注射剂安全风险被重点强调。从国家这两年对合理用药的重视程度和相关政策风向,可以判断:今年基层限输令或将更严。

不良反应事件报告,静脉注射占一半以上

在2019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给药占62.8%,远超占比32.5%的口服给药(如下图所示)。在注射给药中,静脉注射给药又占到了92.5%。

整体报告显示,注射剂占63.3%,严重报告中注射剂占74.3%。

注射给药途径虽然有吸收快、药量准确可控的优点,但可引起组织损伤、疼痛、感染,甚至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缺点仍然存在。

报告再次强调: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翻阅各地文件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严格执行限输令,国家对基层静脉输液的管控持续升温,这也是在提醒广大基层医生朋友们要认清输液形势,探索转型之路。

静脉输液逐步全面受限已成定局!

根据某地六所卫生院抽查数据显示,基层卫生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率居然高达90%-100%。而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数据更是统计出一个惊人的数字——我国每年因为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竟然在39万以上。

所以诸如此类政策并不是为了打击基层医生诊疗积极性,相反是在保护基层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避免卷入医疗纠纷。大家都知道,静脉输液对输液室的环境、设备,药品的纯度以及医护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病人发生过敏反应机率较大,一旦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都将对患者构成致命威胁。

禁止输液,基层如何生存!

对于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来说,输液几乎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国家禁输令的逐步坐实,不少基层医生直言这已经让他们深陷“十面埋伏”。但我们大可不必悲观,关上输液一扇门的同时将会给你开启多扇窗。纵观国家政策就能发现,只要机会把握住了同样可以借势发力。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

另一方面值得大书一笔的是中医药此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中医药深度介入,全程救治,在不同阶段都取得了成效,赢得了患者赞誉和群众好评。

从这些不难看出,“中西医结合”“推广中医药”一定是未来国家建设健康中国大力推动的政策。对经营模式单一、西医为主的传统村卫生室或诊所来说,发展中医诊疗、学习中医适宜技术必然成为一种新思路。

但是开办中医诊所、中医馆,或者由西医转型中医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简单,在经营和品牌打造上都会面临较大的阻力,如技术壁垒、医师资源、治疗项目等都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习中医适宜技术必然成为一种新思路。

自去年中医诊所备案制出台起,就不断有新诊所、中医馆出现,或者原有诊所开始转型,但是根据马丹阳过去一年对上万家基层门诊的深度调查,大多数中医诊所或中医馆开设后因没有特色诊疗项目而陷入经营困境,无法进行有效治疗、没有品牌规模等障碍都成为了中医诊所的发展难题,经过马丹阳商学院相关指导,引进了马丹阳中医鼻科项目后,才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诊疗手段和强大的品牌效应,因此渐渐扭转了亏损状态甚至开始盈利。

所以在新形势下,输液定不会像从前一样成为主流,按照政策走势,国家要求在2020年70%村卫生室至少提供四种以上重要服务,所以未来基层医疗机构转型之路一定会朝着中医适宜技术方向发展,再次提醒大家克服困难、找准重心,开拓另一条发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