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醫學:疾病與功能障礙的不同!

康復是恢復功能的系統療法

康復醫學源起於二次大戰期間.由於產生大量傷員及功能障礙的患者.逐漸發展而來以功能重建為基礎的醫療學科.過去由於中醫源遠流長功效卓越.民眾根深蒂固的認為中醫傳統療法能起到所謂康復治療的目的.我認為中醫是一個非常龐大與複雜的知識體系.我沒有深入去了解也不適合評論.但是從事康復醫療這麼多年.我必須要仔細來區分彼此不同以及康復醫療所追求的效果。

康復醫學:疾病與功能障礙的不同!

西方文化對於一個治療系統的形成.非常善於編列階段性.也就是每一個步驟都有一個目標需要完成.才能再往下一個階段進行. 軀幹功能重建也是遵循這樣的標準流程來進行的.一個功能障礙的產生不可能只用一個運動方式或手法就能解決.問題的發生都和日常生活習慣離不開關係.也就說明了一個康復治療師必須充分扮演一位導師的角色.教育每一位患者重新學習正確的執行方式.這才是康復真正的目的:重新獲得一個技巧.所以康復治療不是針灸推拿與拔罐之類的方法.希望社會大眾能夠重新認識這個跨專業的新興學科。

疾病與功能障礙的觀點不同

在臨床上我們看待疼痛的時候都是以症狀與部位來定義.比如紅腫熱痛水腫等症狀.另外也以結構的改變來下診斷.比如骨性關節炎或椎間盤膨出等現象來判斷.於是給予的治療方式就會是藥物治療.輸液治療或侵入性治療(手術介入)但是我認為臨床上的這些病變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們是透過日常生活與工作或休閒活動的需要.不斷反覆操作並以錯誤的方式代償執行.造成動作控制能力喪失 .最終導致結構受損破壞.形成不可逆的結果.功能障礙的重點在於動作的表現是否流暢.活動度與穩定度是否兼具.任務完成是否協調.所以一個功能障礙的背後存在多個能力的缺失.因此功能障礙是不能通過吃藥打針而得到復原的.這是疾病與功能障礙最大的區別。

康復醫學:疾病與功能障礙的不同!

康復始於評估而終於評估

既然康復治療講究的是系統.那麼我認為評估是每一個疾病治療成敗的關鍵所在.一般我們看許多骨科或外科門診時都會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等待一小時看診三分鐘.因為專家門診有太多的患者.醫生實在沒有太多的時間幫患者檢查評估.大部分應該是開檢查單做相關影像學檢查.醫生經驗豐富大概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下診斷.但是我的專家門診不同.看診時間20分鐘起跳.我會詢問既往病史.日常生活習慣.工作性質.受傷病史.休閒活動.個性.接下來會做相關動作檢測.活動度穩定度與操作表現及一系列的觀察.將自己當成一位偵探抽絲剝繭地找出可能致病的因素.給出完整的階段性處方.每次治療週期為六天.結束治療之後必須再次接受評估.以利於下個階段治療內容的變更與執行.因此所有的康復治療皆是始於評估而終於評估.在不斷的評估中獲得新問題與新目標.最終完成功能障礙的重建。

康復醫學:疾病與功能障礙的不同!

關於康復醫學,我有很多知識想給大家分享,感興趣的朋友,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下一期文章再見。我是臺灣康復醫學黃教授,專注康復醫學領域26年,堅持科普,有問必答,請按贊轉發,歡迎留言和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