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1942年4月,罗卓英接任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司令长官,并辖驻印缅境内的新1军、新6军和滇西前线的第11集团之第71军(陈明仁为副军长)、预备第2师以及滇东南的第20集团军等约20余万大军。这些军队,由罗、杜与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人约瑟夫·史迪威共同指挥,配合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所率领的英缅军,抵抗在仰光登陆、向中国云南边境进犯的日军。经商定,以仰光至曼德勒铁路以东为中国远征军作战地区。经过多次战斗,首先是英缅军被打垮,继之是中国军队受到严重损失。北缅山高水深,地理条件极为恶劣,军队在雨季中穿过莽莽原始森林,热湿难耐,再加上虫蚊叮咬,传染病流行,官兵们不死于战斗和落伍也会因瘴疠困扰而葬身异国他乡。在日军追逐之下,西路史迪威和罗卓英带两个师向北退入印度国境,中路杜聿明率军向北由孟拱、葡萄返回云南,东路也由滇南景栋返回。此次入缅的中国军队共10万,丧生6万,生还者仅4万。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罗卓英

一、美军侦察报告:零零落落,溃不成军

日军先头部队第56师团攻占腊戍后,即组成了一个以装甲车为先导并用汽车百余辆载运步兵的快速部队,沿着滇缅公路迅进,经畹町、芒市、龙陵到腾冲,5月5日直抵怒江上游的惠通桥。怒江两岸,山势陡峻,两岸公路顺山势上下蜿蜒曲折。怒江江面不宽,但水流湍急,奔腾咆哮,犹如发怒的长龙。惠通桥跨江而立,敌军已有一部分渡过了怒江。此时滇西局势危急,连昔日被称为大后方最安全的城市昆明也震动了,人心惶惶。驻云南的美国援华空军指挥官陈纳德于5月4日写给蒋介石的报告中说:"根据美空军的侦察报告,在滇缅路上的中国军队零零落落,溃不成军,对于日军的前进,完全没有抵抗,若再不设法挽救,依照敌人几天来前进的速度计算,大约10天左右即可到达昆明。"此时,陈明仁所部71军36师驻在西昌一带,受命迅急开进至滇西的祥云附近集结,整装待发。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陈明仁

当时,日本军队占领中国所有的海口,截断了中国接受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路线。对于中国整个抗战来说,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只剩下一条滇缅公路还算畅通,能够从国外运来必要的物资。如今这一条路也被截断,中国抗战的困难就更加严重了。当时,滇西前线的第71军是宋希濂第11集团军(以71军、66军两个军为基干组成)的主力,是首先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12个军之一,军长为钟彬,副军长是陈明仁。该部队奉命进驻保山后,当即部署两个师建立江防阵地,坚守三个险要渡口。5月28日,陈明仁直接指挥第88师第264团在龙松公路上打击日军,击毙了一个敌军大队长,截获其图囊中敌第56师团的一份作战计划及一张地图,得知敌军第56师团全部集结在腾龙地区,分为腾北、腾冲、龙陵、腊猛(松山)、芒市、新浓六个守备区,其师团部及直属部队驻在芒市,判断其兵力约为1.5~2万人左右。陈明仁将此项文件速交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并转呈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林蔚立即电告军令部。蒋介石随即于31日下令停止攻击,将主力部队撤回,固守怒江,留置一部分在西岸从事游击。这样,滇缅路上的战争,遂演变成为对峙怒江的局面。这个局势一直相持到1944年5月反攻为止,时达两年,使日军未敢越怒江一步。

二、在中国多年的史迪威,根本不把陈诚放在眼里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路易斯·蒙巴顿

1943年8月,英美政府首脑在魁北克会议上决定成立东南亚司令部,任命英国路易斯·蒙巴顿勋爵为总司令,史迪威为副总司令,直接受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指挥。10月,蒙巴顿勋爵到重庆向国民党政府说明,魁北克会议商定反攻缅甸将以攻缅北为主,作战军队以驻印军和云南的远征军为主,英印军为辅,美国每月空运一万吨军用物资由印度飞越驼峰,运来装备中国军队。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中国驻印度军队

退到印度的中国军队,经过一再空运、补充兵员,集中训练,后来即郑洞国的新1军和廖耀湘的新6军。这两支部队后来即为蒋介石的嫡系,他们在印度训练时获得了最齐全的美式装备,士兵也是自国内精选空运去的。这时,蒋介石听信史迪威指控罗卓英无能,罗则被免职。中国驻印军总指挥由史迪威兼任,副总指挥为郑洞国。

当时蒋介石对于反攻缅北非常重视,其主要原因,一是打通国际通道,获得必要的国际援助物资,抗战的困难就稍能减轻;二是美国要中国出人,中国就可能得到美国的武器装备;三是过去国民党中央军开进云南,须得到龙云的同意,因为那里是龙云的势力范围。现在为了挽救云南边防的急难,部队开进云南可以名正言顺,为以后收拾龙云打下基础。为此,1943年4月,蒋介石命令成立"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并调陈诚为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长官部设于昆明以西百余公里的楚雄。抗日战争开始以后,陈诚历任军委会政治部长、三青团书记长等要职、现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主席。他原本不肯屈驾前来偏远贫瘠的云南边陲,但他看到最新式的美国装备运到这里,这里的队伍将变成中国最精锐有实力的队伍,以此与蒋介石讨价还价,有利可图,也就欣然前往。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史迪威

但是,在中国多年的史迪威,根本不把陈诚放在眼里。史迪威跑遍中国南北各省,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被称为"中国通"。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在北平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自那时起,他对中国所有重要将领的历史及生平事迹都作了记录并写了评语。他在记录本上对陈诚的评价是:一个专打败仗的无能之辈,是靠同乡和派系的关系,加上能够专投蒋介石之所好而升迁的。陈诚来到远征军后,史迪威从一开始就对他大加指摘,使他难堪。加上陈诚向来专横跋扈,到了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以后,与他所指挥的集团军总司令、军长等闹矛盾,不得人心,陈明仁对他更是敬而远之,黄埔系的军人都对他不服。他对于作战更是胸无点墨拿不出主意,只好称病要求疗养,到任远征军司令长官只半年,便离开了远征军。蒋介石不得已于1943年深秋,重新起用卫立煌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恢复他上将军衔,并任命黄琪翔为副司令长官,肖毅肃为参谋长。

三、在腾冲经过45天的激烈战斗,取得了滇西反攻的第一个胜利,陈明仁被誉为"能战之将"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中国远征军

此时远征军司令长官部统率的部队主要为两个集团军,即宋希濂所领第11集团军和霍揆彰所领第20集团军,外加司令长官部直辖何绍周所领第8军。何绍周是何应钦的侄子,何应钦无子,视何绍周同若亲子。驻印中国军队由史迪威指挥,史迪威派其副参谋长窦恩准将长期驻在远征军司令部做联络工作。

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原先设在楚雄,离昆明很近,离前线较远,卫立煌到远征军不久,即将司令长官部推进到保山县马王屯,距怒江前线仅有70公里,以便于指挥作战。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陈明仁接受任务后,便立即作消灭侵入滇西边境的日寇、进军缅甸、打通中印公路的准备。他首先着力做好鼓舞官兵士气的工作,深入各师、团、营,和各级军官逐一谈话,使他们明确肩负的重任,团结一致抗日。同时迅速更换武器,日夜训练官兵,使他们尽快掌握新武器的使用技能。反攻之前,陈明仁与卫立煌一道,缜密地研究和选择了进攻的路线,其中有一条由怒江岸边某处通往腾冲的山路,军用地图未能标出,这份图是在多年以前绘制的,不可能精确无误。陈明仁得知美国的军用地图都是用飞机照相制成,便找到卫立煌司令官,希望窦恩准将从中帮忙,派飞机重新照相。窦恩将此情况汇报后,遂指示美国飞机在怒江到腾冲这一段线路上进行航拍,再根据照片提供的资料制成地图。在这份图上可以隐约看到山间有条羊肠小道。陈明仁征得卫立煌的支持,即速派遣参谋长带人作实地踏勘,询问当地老乡和少数民族老人,他们都说已有几辈人不曾走过这条路,传说是条神路。从地图上分析,这条路所通过的地方,并无阻隔不通的绝地。陈明仁便派工兵去侦巡、修整。到了反攻开始之日,中国军队有一部分由这一条山路直插日军背后,打它一个措手不及,日军仓促应战,难于支撑,纷纷窜逃。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

1944年5月初,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中国远征军开始反攻。他召集霍揆彰、宋希濂及各军师长在马王屯开会,派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指挥以第71军为主力的战斗部队,从泸水、双虹桥、惠通桥渡过汹涌的怒江,沿固东街南下,围攻腾冲城日军。

腾冲,是明末遗民修建的抗清石城。腾冲守敌为日军一个联队,它于城郊构筑了来凤山、飞凤山、辉凤山、凤凰山等4个坚固阵地,且互有交通壕沟通,能以火力相互支持。阵地前还设置多层铁丝网,居高临下,能以强大火力压制我军进攻。其主力则利用坚固的腾冲城墙和坚固的房舍,步步设防,其炮兵则隐蔽布置在城内,城内城外,互相策应。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黎贡山岭

陈明仁率部越过黎贡山岭,俯瞰腾冲田园楼舍,历历在目,顿生一种不消灭侵略者,收复国土,无以对炎黄先圣和后世儿孙的亢奋。于是,陈明仁立即召集各师、团、营指挥官开会,研究敌情、地形,部署任务,命令预备第2师首先攻打制高点来凤之敌。两军交火,由于山高坡陡,且无荫蔽,难于接近敌阵地。加之城墙坚固,用野炮轰墙,炸在花岗岩石块上,仅留下深不过10厘米、直径20多厘米的一个弹痕。围攻数日未能奏效,陈明仁便报请卫立煌要求航空兵支援。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一日正午,我航空兵双身飞机3架,在对空联络信号指示下,对来凤山顶敌据点进行轰炸扫射。重磅炸弹(500磅)命中率很高,摧毁日军地堡和阵地。敌寇4架战斗机起飞迎击。空战中先后中弹坠毁。激战20分钟左右,敌20架运输机也全部被击中坠毁。当此之时,陈明仁抓住战机,乘轰炸成功的瞬间,令第5团配合友军,向敌发起冲锋。日寇被炸弹震得晕头转向,猝不及防,悉数被歼,来凤山遂被第5团占领。

与此同时,阙汉骞军攻击凤凰山,由于空军配合,攻击进行顺利。这两个敌阵左右侧高地被攻下后,残敌即退至飞凤山等地。在攻飞凤山时,炮兵、步兵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了威力,敌寇伤亡惨重,被迫狼狈地向腾冲城内溃退,企图关门固守。狡猾的敌寇,当外围山头据点失守后,便在南门城口外约150米处,筑起了一座暗堡,暗堡地下挖了一条隧道通入城内。当我军进击接近城墙时,敌在暗堡中以火力阻击,阻我前进。于是,陈明仁报请卫立煌司令官,希望派空军协同,炸毁腾冲城墙,以便一举歼灭敌寇。远征军部很快来电通知:次日10时,巨型轰炸机将轮番炸城。果然,第二日,空军轰炸机隆隆掠过,一声巨响,一颗吨级炸弹落在南门靠西的一段城墙上,约摸1丈多高、5尺多宽的长条麻石砌成的城墙,被崩开几丈长的大缺口,东边北边的城墙同样也炸开了几个大缺口。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中国远征军

城内敌寇,惊恐万状,但仍作垂死挣扎,他们用蛇腹形铁丝网和机枪的火力封锁炸开的缺口,阻断了我步兵的冲锋,先冲上去的战士大部壮烈牺牲。陈明仁心焦如焚,命部队于黄昏后采取小分队轮番进攻。于是,空前惨烈的巷战开始了。

巷战,大兵力不易展开,敌我近距离战斗,航空兵不能参加。步兵则以战车防御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等对守城日寇逐屋攻击。日寇则死守一房一屋,以手榴弹、冷枪、冷炮向我还击。受武士道精神影响的鬼子兵虽被击打得丧魂落魄,仍硬撑着死不投降。对中国军队宣布的优待俘虏政策,他们都充耳不闻,顽抗到底。因此,我军只能逐屋逐舍追歼,经过激烈巷战,除战场被击毙、或切腹自杀而死者外,生俘仅20余人。另外,还俘获了20多名军妓。她们多系朝鲜姑娘,受到中国军队的优待,发给她们服装费、膳食费,让她们洗温泉澡,鼓励她们在获得解救后写信回家向家人报喜。她们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非常感激中国人民厚待她们的恩德,礼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忠恕仁义之邦"。

滇西抗战,中国远征军多次易帅、伤亡惨重,10万仅生还4万

中国远征军

在腾冲,经过45天的激烈战斗,71军预备第2师协同友军一道,全歼日寇一个联队以及经外围战斗退入城内之敌约计4000余人。9月10日收复腾冲,取得了滇西反攻的第一个胜利。陈明仁被誉为"能战之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