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世存的《微观国学》,跟古人学生活之道


读余世存的《微观国学》,跟古人学生活之道

在当今社会,浮躁、华而不实、追求短平快,一夜暴富、速成等等是大家的普遍心理,安宁祥和的慢生活成了一种奢望,心灵的宁静更是遥不可及。

白岩松也曾直言不讳地指出:当下时代,最大的奢侈品,不是香车别墅,也不是金钱地位,而是心灵的宁静。宁静,才是最大的奢侈品。

如何才能实现心灵的宁静呢?先贤哲人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入地思考,并提出了很多方法。

读余世存的《微观国学》,跟古人学生活之道

《微观国学》里古人的思想,也为我们揭示了实现心灵宁静的奥秘。这本《微观国学》是学者余世存的十年读经笔记,也是一本关照当下的自省之书。

《微观国学》这本书用当代人的语言和视角,通过53篇文章,解读8部经典中的精进之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生涩难懂的文言文,让我们能更好地领略经典传统之美。

01 爱自己,身体和心灵一个都不能少

德国作家尼娜曾在《爱自己》一书中写道:“你要过一种清醒的生活或是想变得幸福,你必须得爱自己。”

读余世存的《微观国学》,跟古人学生活之道

世界著名喜剧家卓别林在70岁高龄写的《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里这样说: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开始远离一切不健康的东西。不论是饮食和人物,还是事情和环境,我远离一切让我远离本真的东西。从前我把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这是爱自己。”

爱自己,就要爱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仅要注意呼吸,还要注意饮食。我们不能吃得过饱,好的饮食习惯是节俭、清淡、适量。“即人的身心既要充满,又要空虚。”

读余世存的《微观国学》,跟古人学生活之道

老子认为不注重自己身心健康的人是不道德的,在老子看来,那些不重视自己身心健康的人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外面的信息上来,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希望参与外界的变化。

这样就会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既会为物喜,又会为物悲,心灵自然难以做到宁静。

我有一个朋友,从来都是笑容满面,整天乐呵呵,精神状态特别好。她一人带着两个孩子,丈夫常年在外地做生意。我问她怎么能做到心灵宁静的。

她说首先是爱自己,给自己吃好穿好。孩子正长身体,衣服质量一般就可以,而给自己买的都是最好的。至于丈夫,她才不管那么多,只要没有原则性问题,就给他极大的自由。家务活能请保姆钟点工的就不会自己做。

这样心里没有不平衡,内心自然很安宁。爱自己,不会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会过多在意外界的影响,心灵就更容易获得宁静。

02 精神生活的追求,胜于物质财富的享受

孔子的学生颜回曾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追求的是精神生活,所以哪怕在陋巷里,依然生活得很快乐。

读余世存的《微观国学》,跟古人学生活之道

庄子也是如此,他穷困潦倒,连米都要出去借,有时候还借不到,他的妻子因此饿死。他有飞黄腾达的机会,一些君王想要庄子去做官,但他“宁生而曳尾涂中”,也不愿意“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庄子看破富贵名利,精神上的追求让他在困苦中仍然可以保持心灵的宁静。

叔本华说:“一个人唯有当他抛弃一切虚伪自负并且求之于非文饰的、赤裸裸的存在时,方可达到心灵的宁静,而这种心灵的宁静正是人类幸福的根基。”

“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怠,可以长久。”

读余世存的《微观国学》,跟古人学生活之道

纵观古今中外,对财物权力过分贪婪的人,都没有好的下场。和珅最得宠的时候财物聚敛到11亿600万,可谓富可敌国,但嘉庆一上来就让他自裁,所有财产充公。

可怜和珅费尽心机收敛的财物,只是从自己手上过了一下而已。正所谓“厚德载物”,和珅“德不配位”,自然承载不了富贵。

过分注重身外之物,势必会忧虑深思,内心又怎么能得到宁静呢?

03 遵循规律,顺应自然

老子说:“从天道认知是非,让一切顺应自然。”

意思是要遵循规律,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着其自身规律,我们遵循就好。

读余世存的《微观国学》,跟古人学生活之道

庄子在自己的妻子过世后,不仅没有哭泣,反而击缶而歌。这一违反常理的举动正表明庄子参透了人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打破不了,“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样运行不止。”

与其悲哀哭泣,身心受损,不如让妻子静静地安息在天地间。

反观现代社会,“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广告语,让多少父母为之焦虑,为之疯狂。

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违背人性发展规律的,但却抵不住同龄人的你追我赶,唯恐自家孩子落后于别人。

读余世存的《微观国学》,跟古人学生活之道

其实,千人有千个特性。孩子的思维、语言发展有早有晚,我们要能等一朵花开的时间,也等得起一棵大树长成。

我女儿的数学思维从小就不好,我一直为此焦虑不安,请家教,上网课都没有用,我急得不知所措,成天忧心忡忡。

但是,这个假期她让我刮目相看。自二月中旬上网课,数学老师每天发教案到微信群,孩子们自学后做作业。

我还担心女儿怎么办,但很快我就发现,她的逻辑思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难的几何,她居然能很清晰地分析做对。我终于明白,有的孩子思维就是发育慢一些。

读余世存的《微观国学》,跟古人学生活之道

顺应自然,心就会获得宁静的力量。

正如星云大师曾说:“我的心宁静了,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我听到的满是智慧之音。”

老子说“静为躁君”,静是躁的统帅,能克制躁动。他以静制动,静静地观看世界万事万物变幻往复,但却能发现事物的规律,成为事物的主宰。

因为,老子的“静”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在纷纷扰扰的俗世中,“守静笃”,有一个宁静的精神内核。

愿你我能保持心灵宁静,听一朵花开的声音,采初夏荷花露珠烹茶,看天上流云变化。


文/天山雪莲:喜欢阅读和写作,用一支笔写尽人间冷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