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杨家将中的一员猛将,与孟良齐名,却与杨六郎毫无关系

说到杨家将中的人物,有两位令人影响深刻,那便是孟良和焦赞,所谓“孟不离焦,焦不离孟”说的就是这两位。前文已经介绍过了孟良,今天来说说焦赞。

此人是杨家将中的一员猛将,与孟良齐名,却与杨六郎毫无关系

在杨家将故事当中,焦赞与孟良一样属于草莽英雄。按照《杨家将传》的描述,焦赞本是芭蕉山的山大王,性格豪爽,后来被杨延昭所感化加入了杨家将,屡立战功,成为杨家将中不可或缺的一员猛将。只可惜后来去偷杨令公遗骨时被孟良误以为是敌将而将其砍死,最终两人双双倒在了洪羊洞中。

此人是杨家将中的一员猛将,与孟良齐名,却与杨六郎毫无关系

与孟良一样,在我国不少地方也有焦赞的遗址,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大概要数位于河北雄县的焦赞墓及河南省汝阳县与鲁山县交界处的焦赞山,当地至今仍流传着不少关于焦赞的民间传说。

此人是杨家将中的一员猛将,与孟良齐名,却与杨六郎毫无关系

焦赞的事迹在不少地方志中也有出现,例如《新城县志》中就提到:“世传孟良、焦赞,杨六郎裨将,战功最多,犹岳忠武之王贵、牛皋也。”《代州志》中亦称:“崞县阳武峪有六郎寨,部将孟良、焦赞同守焉。”前文我也曾说过,地方志的可信度不高,故此这些资料并不能作为焦赞真实存在的依据。

此人是杨家将中的一员猛将,与孟良齐名,却与杨六郎毫无关系

前文说过,孟良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子虚乌有的,属于文艺作品中虚构出来的艺术形象。那么,焦赞这个人物在历史上是否也与孟良一样同属虚构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人物虽不见于《宋史》,但在《元史》中却有过出现。

此人是杨家将中的一员猛将,与孟良齐名,却与杨六郎毫无关系

据《元史·焦德峪传》记载:“焦德峪,字宽父,其远祖焦赞,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遂为雄州人。”

此人是杨家将中的一员猛将,与孟良齐名,却与杨六郎毫无关系

该传提到的焦德峪,是元太宗窝阔台汗的部将,曾击败金国将领赵贵和王显,后来被元太宗拜为任战漕运使、陕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书省事、淮东宣抚使及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等职,是元代早期的一名名臣。对于这位一位大臣的籍贯和家世,《元史》作者们的考证会非常细致,不容易出错。

此人是杨家将中的一员猛将,与孟良齐名,却与杨六郎毫无关系

该传提到的富弼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的。有关他的记载可见于《宋史》。他是北宋早期的名相,不仅与王安石等人同朝为臣,还出使过辽国,对于西夏的局势也非常了解。

此人是杨家将中的一员猛将,与孟良齐名,却与杨六郎毫无关系

不过,富弼的生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卒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而杨延昭的卒年则为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元史》中所载的“从宋丞相富弼镇瓦桥关”发生在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此时杨延昭已经去世三十年,即便焦赞曾加入过杨家将,也仅仅有可能属于杨文广的军队,与杨延昭并无关联。参考书籍:《杨家将传》、《宋史》、《元史》、《新城县志》、《代州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