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理財,五分之一的網民都在用

十年前,如果想進行投資,就需要來到銀行、券商的營業部尋求理財經理的建議。而現在,網絡支付越來越發達,我們不必再拘束於線下繁瑣的交易環節,直接能夠在電腦、手機裡即可管理好自己的財富。

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2018上半年我國互聯網理財用戶分別是9890萬人、12881萬人和16855萬人,佔網民比例從2016年的14%上升至2018上半年的21%,五分之一的網民都通過互聯網來理財。

另外,根據CBN Data和螞蟻財富2018年12月調研數據,2018年度新增線上投資金額為人均1.5萬元人民幣,約佔個人/家庭年收入的11%,單人/單個家庭十分之一的資金都放在了互聯網理財項目上。

誠然,互聯網豐富了我們的理財手段,若論誰是互聯網理財的那條“鯰魚”,想必餘額寶會佔據一席之地。

餘額寶掀起熱潮

2013年6月,金融業界飽受“錢荒”困擾,不少從業人員都談“錢”色變。恰逢這個時候,一款將互聯網和理財有機結合起來的新型理財產品“餘額寶”橫空出世。

互聯網理財,五分之一的網民都在用

國民理財神器“餘額寶”

餘額寶本質是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現為天弘餘額寶貨幣基金),主要投資於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等。

重要的是,它內嵌於支付寶,並與消費場景打通,讓零錢“活”起來。憑藉“低門檻1元起存、收益率高於銀行理財產品、7X24小時隨時申贖、操作快捷方便、具備直接支付功能”的特點,餘額寶的美譽迅速傳遍大江南北,也被草根大眾紛紛視為“國民理財神器”。

上線幾分鐘,餘額寶用戶數突破18萬;6月18日晚,用戶數突破百萬;一個月後,其累計用戶數達到251.56萬,超過2012年國內客戶數最多的前10大貨幣基金的客戶數總和……

眾多互聯網企業看到餘額寶不斷創造歷史,大獲成功,也都眼紅,陸續推出“寶寶類”產品:騰訊理財通接入了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嘉實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京東金融和鵬華基金合作推出小金庫,蘇寧零錢寶背後是廣發基金的貨幣基金。

霎時間,餘額寶模式成為了每一家公司的“標配”,彷彿沒有這一項功能就會在這場理財革命中掉隊。

互聯網理財,五分之一的網民都在用

“寶寶類”基金扛起大旗

剛開始時(2013年6月),餘額寶有42億元淨資產規模,它在2017年末的規模達到頂峰,接近1.6萬億元,而目前則穩定在1.1萬億元附近。

可以說,餘額寶極大地啟蒙了我們的財富管理觀念,亦為之後互聯網理財的飛躍做好了鋪墊。

實體金融邁向互聯網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互聯網有著跨越時間、空間的特性,在穩定的系統支持下,點一點就能夠輕鬆理財,因而居民個人財富便逐漸向線上轉移。

這時,銀行、券商、基金公司等實體金融企業大多坐不住了,紛紛開通互聯網直銷渠道,以實現居民個人資產的全渠道覆蓋,有的金融企業甚至還開發了自己的手機應用。

互聯網理財,五分之一的網民都在用

實體金融向“上”走

譬如,通過中信銀行和信誠基金聯合推出的“薪金寶”,我們即可線上理財,線下取現或者刷卡消費;在券商APP上,買賣股票、申贖基金、購買理財產品同步進行;只需要登錄基金公司的互聯網賬戶,我們就能以基金形式配置長、短期資產,更能進行信用卡還款等金融場景。

另一邊廂,互聯網企業的路子越走越寬,把基金、股票、黃金、固收、投資型保險等理財場景一概攬下,看似要實現個人財富管理一站式服務,完成實體金融所未能完成的任務。

互聯網理財,五分之一的網民都在用

互聯網金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對於“1個20萬資產的客戶,還是20個1萬資產的客戶”的選擇題,毫無疑問,線下理財所對標的是前者,互聯網理財擁護的是後者。

當下,互聯網金融的星星之火已開始燎原,實體金融也不得不將那“20個1萬資產”的客戶吸引過來。

互聯網理財的三個趨勢

經過近六年的發展,互聯網理財達成了從零到一,在未來的道路上,總體而言,將會呈現下面這幾個趨勢。

一是投資標的多元化。艾瑞諮詢根據相關數據的測算推出,截止至2017年,我國總體企業貸款餘額空間為125.6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大中型企業貸款餘額為50.27萬億元人民幣,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空間為75.41萬億元人民幣,而小微企業實際貸款餘額為30.74萬億元人民幣。

互聯網理財,五分之一的網民都在用

投資標的多元化

換而言之,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有近45萬億元人民幣的缺口。

企業需要錢,那就從居民個人資產部分借出去,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融資需求各不相同,從而催生出廣泛的投資標的,像股權融資、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等。

籍著互聯網的契機,融資方擺脫了空間的束縛,降低成本,集腋成裘,我們亦獲得了更多的理財選擇。

二是理財平臺超市化。打開螞蟻財富、騰訊理財通、陸金所等理財APP,我們可以發現,活期、定期、基金、黃金這些理財產品一應俱全,越來越少理財平臺只銷售單種產品,融合多種產品才能匹配個人理財需求。

此外,我們亦只需通過簡單點擊手機屏幕,如同逛超市購買日常用品一樣,就實現了資產增殖的目標。

三是規範化。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獲得第三方獨立基金銷售牌照的公司共有119家,其中2015年的有39家,2016年的有38家,2017年1家,2018年2家,2017年後牌照的發放突然趨於嚴格。

互聯網理財,五分之一的網民都在用

互聯網理財規範化

對於互聯網理財“排頭兵”的基金代銷業務,政策的收緊釋放出規範管理的信號,互聯網理財的定位也應該從量變轉為質變。

通過互聯網理財,我們的錢終於可以不用再“躺在”銀行,“錢”更值錢了。相信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不同渠道的理財方式將發揮各自優勢,汰弱留強,最終共同幫助居民跑贏通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