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著《悲慘世界》,悟人間善惡美醜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在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外面的世界是喜憂參半的,面對這紛擾煩憂的世界,我們最應當做的是:看淡“得失”,看淡“傲慢與偏見”,看淡“冰冷與殘酷”,努力挑戰、超越、證明自己。但做到這一點我們終將明白:山谷裡的野百合,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燦爛陽光。

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像一把利劍一樣,看得我“思想沉重,如鯁在喉。”

品名著《悲慘世界》,悟人間善惡美醜

來自正版圖片

1.做人面對苦難不可怕,可怕的是心中沒有寄託和念想。

冉阿讓是別人心中的苦役犯,卻是我心中有情義,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真男人。他的誠實守信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他本也過得窮困潦倒,熱心的他,為了幫助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在寒冬裡失業,無計可施、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了五年刑。入獄期間,逃獄四次都不得成功。與其說他是不堪忍受牢獄之災的疾苦,不如說獄外有他生活的所有念想與牽掛。

就這樣,在監獄裡望著四方的天唉聲嘆氣,不如越獄折騰,搏一搏,也許還有逃脫命運魔爪的希望。他不甘!他矛盾!他糾結!不就一塊兒麵包嗎?卻要換來五年的牢獄生涯?孩子們的期盼眼神,像魔鬼面龐一樣,時不時的在他面前飄蕩。就這樣,他鬼使神差,一次次的越獄,一次次的失敗,終於把刑期五年折騰成了19年。

哎,我心疼眼前這個耿直善良,誠實守信的人。然而苦難才剛剛開始,“假釋出獄”後的冉阿讓,面對著“”冷若冰霜的人間地獄”差一丁點兒就重蹈覆轍,把自己推向更深的絕境。

都說人之初,性本善,上帝允許我們犯錯誤,只要改過自新重新來過,就值得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徘徊在固定的思維模式中不能自拔,想當然的認為:一朝為盜,終生為偷。就像冉阿讓獄中的警長賈維認為的那樣,罪人,永遠都是罪人。

生活把冉阿讓逼上了絕境,找工作沒人敢錄用,住旅館無人敢收留,哪怕做苦工出苦力,同樣的勞動付出,他得到的報酬,也是別人的一半兒而已。

就像當年不甘心為偷一塊兒麵包而坐牢一樣,面對別人對自己的“非人待遇”,他怎能甘心?接踵而至的遭遇,像壓倒他心裡的最後一根稻草一樣,使他苦惱萬分,直到遇到了米利埃主教。

我承認:任何人在絕望無助時,都容易產生負面消極情緒,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冉阿讓被主教留宿過夜,心生歹念,偷了主教家的銀器,並打算連夜潛逃,卻不幸讓警察抓住,再次被警察帶到主教面前對峙的時候,冉讓內心是崩潰的,一想到又一次要投身到那個“令他度日如年的傷心地”,他怎麼可能風輕雲淡?然而他生命中的貴人出現了,主教不但向警察解釋,給冉阿讓解了圍。還把銀器連同燭臺一併送給了冉阿讓。並教導他要好好生活,做一個心懷大愛的好人。

主教就像那個燃著跳躍火苗的燭臺一樣,給冉阿讓帶來了“重新審視人間”的慧眼,燃起了他內心的希望之火,喚起了他努力做人,好好生活的勇氣和決心。

品名著《悲慘世界》,悟人間善惡美醜

來自正版圖片

2.讓愛灑滿人間,愛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傳遞。

善良仁慈的主教,喚起了冉阿讓的那顆正直善良,誠實守信的心。他決心洗心革面改過自新,一切從頭來過。搖身一變給自己改了個全新的名字“馬德里”。立志要像勤勞的馬兒一樣默默耕耘,做一個有德行的好人。

付出總會有收穫,誰的人生還不經歷幾次意外的驚嚇啊?成為馬德里的冉阿讓無疑是成功的,他不忘初心,一心向善。十年的努力,他成功向“商人”轉型,又辦企業又辦廠,活脫脫活成了“別人心目中樂善好施的大救星。”受到大家的擁護和愛戴,當上了當地的市長。

要說這十年走過的路,馬德里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由先前的製造黑玻璃工藝加工廠,到後來的設計發明而發家致富脫了貧。

提起玻璃廠,就不得不提一下同樣有著悲慘遭遇的玻璃廠女工方汀,她也是一個苦命人,生的唇紅齒白,長髮及腰。完全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多情的方汀正值天真浪漫的大好年華,命運安排他與一負心漢相識相戀,做出了“出格“”之事,未“出閣”就懷孕,這在當時社會是有辱家風,敗壞社會風氣的。無奈方汀只好忍辱生下了女兒“柯賽特”,並寄養在別人家裡。

為了生計,方汀來到陌生的城市玻璃廠上班兒,與馬德里市長不期而遇。她努力工作,心中只有一個念想:給收養她女兒的人寄錢,希望女兒能夠生活的更好。

誰曾想自古紅顏多薄命,天生麗質的方汀,遭遇到了工作圈兒中同事的嫉妒,大家聯合起來排擠她,擠兌她。她的過往也被別人公之於眾,玻璃廠是幹不下去了。

就像冉阿讓獄中警長認為的那樣:罪人永遠是罪人。當她的醜事被公之於眾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她將毫無尊嚴、顏面無存受人唾棄的度過餘生。

唉,我心裡像被塞了一塊大石頭一樣,同情可憐這個被上帝愚弄的“無助女人”。眼淚也奪眶而出。接下來的方汀那度日如年,走投無路的悲情生活,更是賺足了我的眼淚。

失去勞動,就意味著失去了給女兒寄生活費的能力。一邊是女兒養父母的“催促”,一邊是自己舉步維艱的困境,方汀太難了,終於走投無路淪落成了妓女。

再次與自己的老闆馬德里廠長兼市長相遇時,她衣衫襤褸,短髮,少兩顆門牙。頭髮和門牙都被她為度日換錢了。在大街上被“惡少”戲弄反抗之時,卻要被面臨警察監禁,她拼死解釋,聲淚俱下,聲音歇斯底里:我不能坐牢,我要找到我的女兒,她是我苟活至今的動力,失去自由,就意味著我將失去收入,失去與女兒重逢之日。我不能……

眼前的一幕,像極了獄中的冉阿讓張。馬德里同情她的遭遇,幫她解了圍,並決定照顧她們母女。

槍打出頭鳥,樹大就招風。此時此刻,警長賈維再次懷疑到“馬德里市長”就是當年的苦役犯。

3.做人要想冉阿讓一樣,一諾千金,就拼盡全力去完成。

冉阿讓披著馬德里的名號一次次的行善,卻一次次被獄中警察盯上。他也信守諾言,把方汀接到了工廠診所,請人照顧她,並給她女兒的養父母寄去了一大筆錢,希望她在彌留之際,能跟自己女兒見最後一面。

冉阿讓,不再是過去冉阿讓,他脫胎換骨,腦子裡全是積德行善的正義之事。

誰曾想到:方汀當年所託非人?使自己的女兒在養父母家裡受盡欺辱。

得知一個“無辜的老頭”,被當成冉阿讓要接受審判時,他感同身受,良心發現。上法庭亮明瞭自己的真實身份,他又一次要坐牢。

方汀得知這一消息,心中剛燃起的希望之火被無情澆滅,對眼前的馬德里市長的”美好憧憬“,瞬間灰飛煙滅,想到自己女兒與自己見面無望,備受刺激,帶著遺憾,閉上了雙眼。

入獄又越獄,這次只是為了找到方汀的女兒,兌現當初的承諾。

品名著《悲慘世界》,悟人間善惡美醜

來自正版圖片

4.上帝再次捉弄了這位心存善念,心懷大愛的人,到生命終結之時,心中的那點念想蕩然無存。

終於歷經千辛萬苦,他來到了方汀女兒的身旁,救出她的女兒,過起了隱居的生活。

幾年後,方汀女兒”珂賽特“,與門不當戶不對的年輕人“馬裡尤斯”戀愛。

19世紀初期,法國湧現出一大批的年輕“共和派青年”。他們提倡民主共和制。馬克尤斯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愛將,在滑鐵盧之戰中立下戰功,他擁護共和。然而其外祖父,卻是個“保皇派”。正值兩個體系爭的如火如荼之時,外祖父試圖聯合起自己的外孫,孤立自己的女婿。父親蓬梅西,為了兒子前途著想,只能偷偷地與兒子見面,直到去世時,才把真相告知兒子。

兒子思想受到很大的震撼,瞭解到父親的英雄事蹟,與外公反目並離家出走。繼而加入“共和派青年之列”成為共和黨人,投入起義中。期間在戰鬥中受傷,被冉阿讓搭救。

得知馬力尤斯參加起義的消息,冉阿讓備受鼓舞也加入了戰鬥,戰鬥中放走了被俘的獄中警長賈維,並把自己的住址一併告訴了他。

此刻獄中警長口中的那句:罪人,永遠是罪人。才有所釋懷、改觀。冉阿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犯過錯的人也會幡然悔悟,重新做人。

外祖父終於答應這門“門不當戶不對”的婚事。冉阿讓也在他們成婚後,把自己的身份全盤托出。

就是善良的冉阿讓的這份真誠,換來馬裡尤斯和珂賽特的冷眼相待,並惡語中傷,決絕的離開了他。

多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馬裡尤斯瞭解到:冉阿讓不但是妻子柯賽特的“命中貴人”,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當年冉阿讓從下水道把他救離險境,並送回了家。

瞭解真相後,他們決定去接冉阿讓同自己同住,故事的結尾淒涼至極:冉阿讓晚年無依,孤苦伶仃,陪伴他的只有當年主教贈送的那盞燭臺……

在自己的養女和女婿的懷裡與世長辭。

品名著《悲慘世界》,悟人間善惡美醜

來自正版圖片

當冉阿讓蛻變成馬德里市長之時,他本可以衣食無憂,無驚無險地度過餘生。只因他了解貧苦大眾的疾苦,只因他曾是疾苦大眾中的一員。他選擇了“讓愛駐心間,讓愛住人間”。

奔波一生,只為當初的諾言“你是幸福的,我就是無憾的”。

我向你致敬,冉阿讓,我心目中的大英雄。我心目中的“真男人”。

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凡塵寄語,期待你的點評和關注。我就是我,任時事變化無常,我依舊用文字發聲,初心不改,真愛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